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的閑淡日子

2017-11-13 12:00:18韋奇平
廣西文學 2017年2期

韋奇平/著

在延時退休的熱議中,我榮幸地擢升為單位的督導員之后,便從崗位上退居二線。沒辦法,提前做了個閑人。

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幾十年沉淀下來的慣性程序,來不及有太多的傷感,盡管很清楚既定事實已無法改變。告別的宴會像一場預演的追悼會,我聽到的是言不由衷的悼詞,可能是固化的程序從未給離崗的情緒留有一席之地。好在同事們十分慷慨地醵資贈以狼毫毛筆一套,為我“失業”后指明了自娛方向。

最初的日子,朋友隔三岔五打來電話悲天憫人地探問我在做些什么。我明明在家看電視,卻說在菜市場逛蕩;明明在書房看書,卻說在酒吧喝咖啡。答非所問,并非我缺乏誠信,而是故意暴露我退居二線后精神上的坍塌頹廢,或肆意揮霍我因禍得福的悠然自得。顯然我是沒想到,他們竟然沒有立即忘掉我。當然,人走茶涼只是時間問題。于是,他們有了一個輪流請我喝酒的理由——把你憋死是我們做兄弟的最大責任——這話讓我感動得徹夜無眠,感動到一種近似悲哀的喜悅。為了安頓卑微的身,也為了滿足虛榮的心,我一一答應了他們的邀約,讓他們在公開的場合以批斗的方式用惡毒或鄙俗的語言正式宣判我最精華的生命時段的結束,讓他們用悲催的邪念為我舉行步入人生黃昏的典禮。無論山珍海味,抑或私廚小炒露天燒烤,無數次毫無節制地飲噱令我歡樂不已,酒精濃度尚未消弭之際,賦得退居二線感懷二首:

其一:

浮生夢轉似云煙,積雨行舟卅七年。

日出三千陪稚樂,夜來九百作詩癲。

曾經商道難為賈,除卻重門不是賢。

未老還鄉惆悵望,道旁苦李有誰憐?

其二:

闌珊人事盡滄滄,天意誰憑謀稻粱?

嘆昔無緣登鳳闕,感今未老愛縹緗。

潔身恥為青蚨累,養眼欣從粉蝶忙。

卻問余生何所事,荒唐滿紙細磋商。

詩言志,則心猶未了。如同即將正點到達的列車突然停在荒郊野外一樣,猝然放下一切,多少有點惶恐和無措。工作是與我無關了,鍵盤、鼠標、人事、材料全部移除,會議、接訪、應酬、調研無法鏈接,以前曾經的一切事務已隨個人終端賬號在OA系統門戶平臺的刪除而下架移交。以前在忙碌這些的時候,尤其應接不暇、疲于奔命、疲憊不堪的時候,何曾不想請個假,哪怕一兩天,睡個懶覺,自由自在地爬山或閑逛,讓一切雜務暫時遠離于身,多好。當這個愿望成為現實時,我又悵然若失。一生如牛馬走,壯盡其力,衰棄其身,未老而先退,尤其在一片延遲退休的呼聲中逆勢而行,親痛仇快。這種變相的去職,意味著淘汰和落伍,意味著剩余價值就像一根肥厚的甘蔗從石磙這邊進去,從石磙那邊出來已經壓榨成干癟的蔗渣,沒有了糖分,也沒有了水分,不經意間被甩在一邊。職場的滑鐵盧,生命從此走下坡路。

反過來想想,這種結局何嘗不是一次人生中最難得的福利?這種福利就是非物質和利益的賜予,賜予時間,賜予自由,賜予你提早做好后半輩子養生計劃的權利,或讓你有更充足的時間和更充分的理由重新規劃和實施人生的第二次創業,實現人生第二春的大逆轉。凡此種種,皆百利而無一害,此乃“賜爾百福”(《詩經》)之德行啊!

聽膩了安撫的話,喝夠了燒心的酒,我又回到我的書齋里。畢竟他們還有工作要做,畢竟他們還在被人管或管人。不能肯定的,這是否將成為與過去死黨的最后晚餐?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一時不會患上抑郁癥或精神分裂,今天不會,以后也不會。這取決于我不具有哲學沉思的品格和憂郁的天性或遺傳。

我的書房,取了一個“無印”的齋名,乍看起來似乎很有禪意和佛緣,然則個中滋味卻充滿了粗鄙的世俗。小時候,父親找算命先生給我測字,占詞開首之句就是“有官無印”。等我明事后父親告訴我也就只有這四個字了。于是他認為,命中“無印”,其他再好也是枉然。況且,算命先生的占詞就是金科玉律。古人以為,有官無印,即非真官;有印有官,方能享福,二者似是而非(例如“文革”初期造反派搶到單位的公章就是當權掌印者)。父親雖沒有多少文化,于此事卻頗有心得。我縱然不信,但它卻成了我一生的精神枷鎖。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乃至整個人生,我用無數個“優秀”“先進”“積極分子”“模范”的殊榮企圖證明算命先生的胡謅。然則,在升遷路上,我卻屢次三番地受挫。其中一次頗為滑稽可笑。在我而立之年,頗受賞識而備為拔犀擢象之列。總公司考察后,竟以“妄自尊大,目無領導”為由,把我打入冷宮。后經了解,事出于一副對聯。原來,公司老總喜歡“世人皆醉,唯我獨醒”聯句,囑我書之以懸于其室,負責考察的上級領導分不清書法作品題款的“雅囑”與“雅玩”的主客體關系,臆斷為總經理的意識被我無端地越貨與強奸。我雖非才華橫溢之屬,然仕途卻斷送在無知庸官之手,實在有點冤。有了這“污點”記錄在案,以后的每一次考察我都成了陪襯和雜湊。在古代,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博取功名,無論童叟,憑的是真才實學。而現在,時代不同,年輕化是硬件。人誤地誤一時,地誤人誤一春,人誤人誤一生。與其說是庸官的無識與武斷把我的升遷欲望凍結,不如說是自己愛好并執著的書法把我的命運軌跡給篡改了。

我還在學校當教師的時候,家長指著在學生中蹦蹦跳跳的我說,這個人以后可能成為這個學校的校長。我還沒等到成為校長,就被調進報社當記者去了。雖然是一家小報,當記者的感覺確實比當校長要風光得多;還沒等到我體驗“無冕之王”的樂趣,我又被調到銷售部門。但從事的不是銷售和商務,而是政工。后來幾經折騰,我終于做了業務,以為從此可以成為商人,成為富有的商人。因為我在這個崗位上做得最久最用心,幾乎用了我最為成熟的那一部分年華。為了那個夢想而疲于奔命,甚至不顧一切。后來的后來,就是現在的我,一個進止疏野、嗜酒落魄、不拘世故、賦閑在家、寫寫毛筆字以自娛的老頭。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變化的是生命的衰老和稀疏的白發。耆艾之年,才真正明白,很多的人生追求到了不得不放手的時候,哪怕早已認識到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時才放手,這就是自找的悲哀了。其實,浮世中的蕓蕓眾生,無一不如佛僧手中的一串佛珠,指尖捻動,在千篇一律的誦經聲中輪回。上亦是下,下亦是上;升亦是墜,墜亦是升。命運的落差存于一念之間。也許,年輕的閱歷無法抗衡命運詭譎的安排,不懂得生活在秩序中充滿變數,沒有在職場的鍛壓中完成自我的淬火成鋼;歲月輪回又讓一切不斷缺斤少兩,加法變為減法。曾經作祟于青春的高傲和自尊,理想破滅之后的沮喪與萎靡,在時間與思想之中糾結的失敗與挫傷,妥協之后的一切無知與誓言,像逃離了雪山之巔的眾石又被時光之力裹挾著奔向沖突或毀滅的激流。到達大海的只是被忽略或鄙視的柔性的水。為了穩定地活著,舍棄了太多本來需要或不需要的東西,抵抗宿命讓我整個心力交瘁;日漸麻木的心靈被接踵而來的被動世俗化所淹沒。在思想與現實之間如何俯仰揖讓得體有度,年輕時并不明白其中的奧妙,在種種機遇或非難面前,有過太多的猶豫、拘執、笨拙,缺少堅定、圓通、精明,再加上固有的單線思維,唯我獨尊、憤世嫉俗的通病。歷來許許多多的方正之士被歷史的特色磨得一事無成,被挫折打垮,大概也都有共通之處。過去,我就是雪山之巔眾石中一塊粗糲的石頭,無數次的跌落山崖,在流瀑中驗證為不堪重用的不夠圓滑的頑石,最終被淘汰并拋棄在荒野之中或深埋泥沼之下,或被移走壘為豬圈牛欄屋基田坎。今天,值得慶幸的是,我沒有被柔性的水帶到大海,否則,我也已經不是原先的我了。

因此,在四十歲上,我治閑章一枚,銘文“有官無印”,當自我調侃。還請書法名家韋克義題齋名而鐫刻為匾,懸掛于書房門楣。

我的書齋不大,十個平米吧,正中一方長桌,占去一半的地。懸腕練字是我幾十年的習慣。上小學起,一支毛筆一瓶墨汁一直在書包里。那時的鉛筆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是奢侈品,在父親的棍棒下,毛筆寫字成就了我一輩子的業余通門手藝。雖然知道斗筲之材不堪為書法大家,我還是刻意把書房打理得有些文人氣。文房四寶自然不能少,大小硯臺五六方,雖不常用,但也無收藏之意;一只粗瓷大碗盛墨臨帖似乎更符合我的隨性。一鼎從舊貨市場淘來的仿古銅爐,點的是檀香,為其香,更為計時;此外,案頭有一盆蘭花。粗劣的宜興陶土,高腰方盆,四面刻有梅蘭竹菊。我向來愛蘭,也曾經養過好幾回,但有愛蘭之心而無護蘭之技,由于料理不得其法,盡在花期后死去。這一盆是前幾年到元寶山下小桑村為苗族村民寫春聯時在石屋前挖回來種的。苗民說,之所以無人采挖,是此非香蘭。果然來年春季開花,無香無味,卻很繁茂。別人是蘭香則室雅,我是室雅則蘭香;花香香一時,葉綠綠四季;濃綠才是我的喜好。當然,石頭是少不了的,而且數量不少;雖不大,卻頗有來歷。新疆的昆侖石、山東的泰山石、河北的太行石、四川的峨眉石,凡所到之地,都帶回一小塊,算不得奇石。把一座名山搬回家,是我終其一生的追求。還有一方來自大廠礦田千米深處的礦石,是朋友在我去職前送的。應了“石”來運轉那句老話。“但當對石飲,萬事付等閑。”

西墻,兩個大書柜頂天立地,儼然是書房里的主角。塞得滿滿的書籍雜亂地立在柜門之后,耐心等待主人的閱讀。這是我幾十年從牙縫中省出來的所有藏書。每月發薪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書店去買書。很多習慣都已滄海桑田,唯一這個沒有變。有時候出差在外,一有空就往書店去看書,一旦發現有中意的,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往往是提著沉重的行李箱回家,愛人和孩子以為是給她們帶了什么禮物,打開一看卻全是書,開始不免有些忿色,以后習慣了也就不再理會。在我藏書中,最便宜的幾角錢,最貴的也不過三五百。一千多冊圖書是我一生中一筆最大的財富,幾次搬家也未曾丟失一冊。區區所藏,遠不能也不好意思按經史子集類分。最多為古典文學,如《詩經》《四庫全書》《資治通鑒》《諸子集成》和中國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現代文學有如魯迅全集、錢鐘書的《圍城》、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以及現代名家名著。外國的有《百年孤獨》《香水》《堂吉訶德》《紅與黑》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母親》。書法碑帖、拓片也是我收藏的范圍。

各類工具書自然不可或缺。如《辭海》《辭源》《說文解字》《周易大辭典》,各類歷代文學鑒賞辭典,甚至英漢辭典。

四十年的工齡,從教師到礦報記者、編輯、政工、企業銷售,再到行政、工會,無論在哪個崗位,無論有權無權,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從未用過公家一分錢去買個人的一本書。

我沒有存款,也沒有豪宅香車,但我有一個小書房,有一千多冊圖書,這是我一生最大的財富和積蓄。

誠然,也有例外。比如《史記》《漢書》《辭源》這三套則非我所買。

《史記》《漢書》是我順手牽羊的。準確說應是從火堆中搶出來的。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我從一所鄉下小學調到礦山子弟學校之后。十年浩劫,唯有造人運動讓中國的人口翻番。為了滿足適齡兒童的入學,學校把儲藏室騰出來做教室,在一堆落滿塵埃的舊賬簿和書籍中,我發現了這一套準備投入火堆的《史記》和《漢書》。從扉頁的印章看,應是礦務局于50年代統購分發給學校的。說實在,書到我手之前是沒有人翻動過的。小學老師用不著如此深奧的讀本,只是不明白是出于怎樣的購買理由。由于缺冊,我無法判斷它的出版年月,但從“中華書局”以及豎排繁體字來看,應是民國時期的版本。盡管一部分已經散佚,我仍視為稀物珍藏。

書柜的中央一格,《辭源》如神衹般的被供奉。這套百年前出版的工具書,是四十年前一位小學老師送我的。他叫覃瑞元,天意弄人,與我家一山之隔,一直在丹解村小學當老師直到病死。我和他的大兒子是小學到高中的同學,回鄉務農后,我們來往之遄,無人能理解。那時覃老師正在家養病。閑聊之余,便對他病榻前的書桌上這套書感興趣。見我是個愛讀書之人,覃老師就把這套書送給了我。把最為珍貴的一套工具書贈送他人而不傳子女,至于他是怎樣的艱難決策,當時的我無法領會。他一生為人師,在丹解這個瑤族村寨只有一個復式班的小學校里,一待就是一輩子。每當夜深人靜、孤燈獨坐時,這部書就是他的老師、朋友、知己、伴侶。之于我,卻是撥云見日之功。說實話,這部書是我一生的老師,尤其是高中畢業后回鄉那三年刻骨銘心的日子里最為勵志的慰勉。沒有這部《辭源》,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我。從那時起,我已經把它視為珍寶,從母親的針線筐里找來了一塊粗布,對已經脫線的書皮進行精心地包裝,用油桐青果的汁液做黏合劑,然后用毛筆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寫上“辭源”兩個繁體字。我之所以能夠走出大山,成為漢語言的學生,并且熱愛文學,應歸功于這部《辭源》,也歸功于覃老師。

一本書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自古例證多如牛毛。

從此,我就有了買書的習慣。工作后每月發工資,首先要去的是書店,而不是商店和菜市場。首先要買的是一本書,一本自己喜歡在夜深人靜處獨自閱讀的書,而不是衣服和食品。“人皆知食以愈饑,不知學以愈愚。”(荀子)

讀書不買書,買書不讀書,這是當今一種怪現象。前者無可厚非,愛讀書之人不一定都是富豪,有些還在溫飽線上努力,但并不妨礙他們讀書。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自古以來就有定論。后者要作兩類分。一是附庸風雅類,此類多屬土豪大款或高官要員,本來就沒多少文化,一旦地位身份不同了,就想往讀書人這邊靠,用文化外在形式來掩飾內在的空白。另一類則是喜歡書籍(不一定是收藏),迫于生計而暫時無暇閑讀,先買留著。我屬于后一種。在成都駐外期間,是我讀書的大好時光,雜務之后,便有大把時間消磨。在成都交大附近,有個新時代書店,是我光顧最多的書肆。每天晚飯后散步路過,我都要進去看看。你可以只讀不買,店家也不會催你買或趕你走;有時候一坐就是大半天,有時店家打烊才記得離去。我發現成都人喜歡讀書,在開放式的書市里,來讀書的人確實很多,有老年人,有學生,也有農民工,更多的是青年人。盤腿坐在地上的,倚著書柜斜靠的,甚至轉梯上也坐滿了人。他們靜靜地閱讀,手里是一本書,眼里是一行行文字,心卻沉浸在另一個世界里。在他們當中,是絕對沒有土豪高官的。他們才是真正愛好讀書的人。

人生短暫而又漫長。很多人也包括我很難做到“慎終如初”。尤其成家立業后,除了工作,一切都悖了初心。就拿寫作來說,我中間有那么十幾年荒于筆墨,沉迷于世俗。原來想當作家想做詩人的抱負早已丟到爪哇國里去了。有一份工作和一份收入,養家糊口,這是一個普通人的頭等大事。像我這樣一個來自農村的人,幾經周折,幾經磨難,在城市里有了立錐之地,像模像樣地混著日子,已經是心滿意足了,不敢再有更高的奢望。因此我幸福地生活在自我滿足之中。即使對一些初始的個人愛好,因為猜不透終了如何,又不為平生倚重之事,未能持守,以致半途而廢。即使堅持也未必朝著應景的方向走。雖然書也讀了幾本,詩歌也作了幾首,小說散文也寫了幾篇,心氣浮薄,且有燈紅酒綠,天下擾攘,修行不深且未能善道以久。這又是我一生全部的悲哀。

我不但背離了我的初心,也冷落了我的藏書。

面對一本本落滿灰塵的書籍,我發誓,今生今世,一定要把我的每本藏書至少讀一遍。

讀書是優雅之道,那么就需要時日精力,一個人始終堅守,拒絕誘惑,甘于寂寞,不為名利所動,這就需要定力。

獨處是讀書的最佳境界。古人有裸身夜讀者。青燈黃卷,香茗一杯,寧靜閑逸,別有一番情調。“對飲須得明月,入戶但有清風。”無論美麗或折磨,用文字陪伴和書寫余生,總比守望麥田的稻草人更執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已是過眼云煙。深夜靜讀,和古人交談,聆聽先哲之教諭;與書者交流,輕而易舉地走進一個陌生人的心靈深處,窺探一個你從未知曉的隱秘,包括男人和女人,也包括你的宿敵和仇人。讀書,讓你認識世界,認識你從未見過的名人;讀書,讓你學會且逐漸地克服世俗帶來的憂郁、煩躁和傷感,書籍像熨斗把你心底如許的褶皺熨平。單憑這一點,差不多要用一生的經歷。也許到了七八十歲,我仍是個讀書老頭。即使到了九十歲,我依然愿意斜躺在太師椅上捧著我買的書夜讀。只要我的心不死。

一本好書,我們常常回頭再讀。人生則不然,人生不可以從頭再來。但可以回望。回望來路的艱辛,回望鄉關故里,回望故舊情人,回望遠山浮云,回望蹉跎歲月幸福年華,回望一切,包括事業、生活、家庭、友情,成功也好,失敗也罷,我們會發現有太多的承諾了不該給的承諾,堅持了沒必要的堅持,喜歡了不該擁有的喜歡,追求了不該得到的追求。人生往往習慣于欺騙自己,不愿意倒嚼生活的酸甜苦辣,不愿意回首親歷的不堪往事。忘記過去,背叛初心,這便是我人生失敗的又一因由。

書齋是我讀書所在,也是我臨字之場所。我的日課是每天二十字。每字二十遍。夏練三伏,冬練九寒。說起來汗顏,以前臨字不得要領,不知師古的重要。初始,也許老師教過握筆方法和用筆、結體的要素。到了初中,我仍然用毛筆寫作文,這算不得書法。真正練字是我到柳州之后。1993年我有了自己的兩室一廳,一米二寬、二米二長的陽臺成了我的工作室。可我不是一個用功的人。1988年在大廠用二元六角買了一本《歐書字帖》(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至今仍成為我在老年大學書法教學的教材,可見我臨帖的“勤奮”程度。養家糊口以至于工作太執著太專一,這不是愛好翰墨的人應該找的借口和托詞。說明沒有愛到死去活來(也許在我心里還有“書法誤我”的陰影)的地步。雖然每日勤苦,柳歐顔趙,無不涉獵,篆隸楷行,無不遍臨,可是永遠平平,只學了一些皮毛之相。“學韓學杜學髯蘇,自是排場與眾殊。若使自家無曲子,等閑鐃鼓與笙竽。”(清·宋湘詩)退居二線后,認真讀了《書法正傳》,用心揣摩“永”字八法,方知寫字要訣在于筆法,即一筆之法,或謂用筆之法。用筆乃“入、行、收”三要素,而用筆又賴于蹲、駐、提、捺、過、搶、衄七字血法之把握。“用筆之際,自然有此七字在筆下。”和做人做事一樣,一筆寫不好,又何以寫一字?有人說,學書法不拜老師,等于慢性自殺。此話偏頗令人憤然。何謂師者,非現代大書家不能為人師也?古代鐘張二王不可以為吾師乎?謬論至極!此話只適用于年輕人。明人董其昌于此頗有感慨:“予學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不實證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處耳。”竊以為,對于老年臨習“自養”者,終其一生筆墨依舊,在和風細雨孤云淡月中,稽古問道靜處觀心就足夠了。“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養生民,而以區區筆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鄭板橋)供人玩好,我心坦然,何樂而不為?倘若只一味地拜師學藝,依仗外物的引導而忽略了內心的養護、挖掘,縱然成了名家,也只不過是一個地道的復制品而已。老年人習字作書,無須太多的目的,提倡“師心縱橫”,有一些與故我不同、與眾不同的玄妙之筆,由內心琢磨出來的那一部分,方可為價值。

途窮竟何世,余事學詩仙。這是我一首《丙申吟懷六百字》擬古詩中的一句。我用古體詩的形式對我的前半生做個了結。

……

行年又丙申,期頤可三元?

途窮竟何世,余事學詩仙。

盆池資吟詠,甕牖薦酣眠。

臨習好魏晉,刊刻喜青田。

弄弦情方醉,灌花人自閑。

奇書邀月讀,壯志托夢騫。

抗心希古圣,含毫命素縑。

莫道桑榆晚,留待霞滿天。

昨天的痕跡,已輕輕地抹去,就像電腦里的碎片隨時都要整理,今天也在不輕易間翻過。明天,似乎看得見又似乎看不透的明天,像溪水潺潺流淌,你阻擋不住,也無法拒絕,不管是陽光明媚,還是風雨交加,你都必須面對。希望總是在沒有希望的時候出現。太多的希望不可能都得以實現。我的生活態度是隨遇而安,永不放棄。享受過程,淡化結果。

其實人生之路,漫長而充滿坎坷,多半是布滿荊棘,寸步難行;抑或荊棘與鮮花雜陳;甚至只有荊棘,沒有鮮花;也可能是先荊棘而后鮮花,或先鮮花而后荊棘。絕不會是一路鮮花,春風拂面。無論鮮花著錦或被荊棘扎得遍體鱗傷,都將被無情的歲月帶走。人生也仿佛過山車,上的時候太慢,下的時候太快。快到心驚肉跳,瞬間可以令人頹唐。無法回避的蒼老,不經意間擊潰人性深處的壁壘,生命從此不再鮮活。

生命不再鮮活,必須放慢凋謝的速度。獨善其身,簞食陋巷,過好每一天,高興每一天,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論錢財多少,也不論心情好壞。

每天差不多都在孩子出門上班以后起床,洗一把臉,也把沒有做完的夢洗凈。早餐后,在書房里讀書。讀書前,總不忘點上一支檀香。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奢侈,在這樣的環境下讀書,心情會更好些。最多的時候是隨手從柜中抽出一本書,隨手翻到哪一頁,我喜歡上這種隨遇而安的幸福。閱讀的欲望和快意會十分的強烈。與書邂逅是一種緣分,不必太講究精與博;世界這么大,哪能看得完?書籍這么多,你能讀幾本?有時候,我也強迫自己去閱讀一些與愛好完全相違背的書籍,比如《繪圖鏡花緣》《美學散步》《梅花易數》之類,盡管讀這類書要花更多的時間。

讀書累了,便去陽臺。那里有我精心照料的花花草草。蘭花、鐵皮石斛、鼓槌石斛、絞股藍、一棵葡萄、一棵蘭梅,還有葡萄樹下瘋長的蒲公英,絞股藍已經將欄桿織成綠色的屏幕。流浪的野蜂和孤單的蝴蝶被茉莉的香味引來,似乎早已迷失了方向。屋外大片大片的陽光,照在被暴雨淋濕的庭院樹上,風把清新的氣息送入我懷。若是冬天或是深秋,搬來柔軟的帆布折疊椅坐在陽臺,任由陽光一縷縷地把肌膚切割浸漬滲透。鳥雀總在你看不見的樹梢談情說愛。倘若打開客廳的音響,放一首《和蘭花在一起》或《梅花三弄》,曼妙的音樂像天使把我送入夢鄉,重溫昨夜的夢囈。

下午四時,庭院的桂花樹下開始熱鬧起來。嘰嘰喳喳,是我最喜歡的天籟之音。蹣跚學步的小孩在爺爺或奶奶的牽引下跌跌撞撞。三歲的點點歡快地叫我爺爺,因為他奶奶的年歲比我略小;兩歲半的冬冬叫我伯伯,因為他爸爸曾是我的同事。看似有些滑稽,但我樂于受用。“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每每路過樹下棋攤,駐足視之,博弈者或神色懊惱,不遑溲溺,或意態溫雅,凝思弗動;常常逡巡局側半刻方去。心情舒暢,腳下生風,步子越來越快,路程越來越遠。

以往散步,最多是西走。向西走,似乎有夸父追趕太陽的意思,但我卻沒有夸父的遠大抱負和力量。出西門,沿東環大道東側,小心翼翼地走過停滿小車的人行道,在友誼大廈前西折過馬路上文昌路南側,一直走下去,穿過桂中大道和濱江大道,便到了柳江河邊。河岸的長堤樹木蔭翳,下河堤便是棧橋。這里是百里畫廊最精華部分。飛瀑長堤,沙岸綠柳,棧道涼亭,鱗潛羽翔,遠近幾座橋梁飛架,姿態各異,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差不多每天都在這樣的美景中散步,久了就有了詩意。“水南暮放千般雪,窖埠朝晞百樣綢”“城中鳥噪參天樹,牖外云舒近月樓”。至于春天,更是美不勝收,洋紫荊開花,滿城云霞,一路芳菲紅紫。面對美景,也不能沒有詩。

莫道紫荊非市花,龍城遍種競豪奢;

新枝泛綠淫新道,老樹翻青浸老衙;

百里芳菲鋪錦繡,四時紅紫斗云霞;

歸來何必桃源里,也學三荊今未賒。

可是,我今天卻往東走。古人說,想擁有太陽,你就往東走,一直走,你會迎來太陽的那一刻。這時候,趕路的行色匆匆,散步的人幾乎沒有,我獨自走著、看著,在風中吸納植物新鮮的味道,讓心靈與天地無間,讓肌膚體會事物的細節;或佇立十字路口,漫不經心觀賞近似于傾瀉和狂奔的車水馬龍;或全神貫注地仰望對面正在建筑的高樓上不停揮舞的吊臂;看看行道樹,看似乎見過和從未見過的一切;有時候,什么也不去想,一味低著頭,細數那些落葉和秋聲;累了,就走進文昌路與學院路交叉的小憩園里靜坐,遲暮中靜聽樹枝間有質樸而熱烈的鳥聲啁啾。

更多的時候,我徜徉在文昌石雕群里。如椽的巨筆,穿著鎧甲的石人,崇墉的石墻,以及馬踏飛燕、始皇出獵、精衛填海、鐵杵磨針等,石墻上復制雕刻已知或未知的神秘符號。對于城市石雕,認為充其量是一塊雕飾過的石頭而已。在點石成金的柳州,人們關心最多的是奇石的品位與賣相,而對石雕的關注忽略甚至遺忘。路過的、晨練的、相約于此談情說愛的,有多少人對雕像群的文化內涵產生過好奇?而我所知的也并不多。比如在石墻西北角,三根方形巨石以三角形對立,頂部有一塊鏤空圓心的三角形不銹鋼斜插其中而圭北,組成一組雕塑,沒有任何文字說明,我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出它要表達什么思想內涵。雕塑矗立至今,就連雕塑家本人恐怕也不知道要給它起什么名字才好。

石雕或許是永恒的,一張微不足道的落葉更能讓我感慨。草木一秋,閱盡歲月寒熱,享受陽光雨露。繁枝脫簡,生死短暫,大自然古老的程序。自我珍重的一片片落葉在晚風中作最后的舞蹈。此時萬簇光芒從樹葉中射出,照亮所有離開了枝干的枯葉,和正在飄落的黃葉。為它們伴奏的是風聲、鳥聲、蟲鳴聲,綠葉在樹梢為它們鼓掌;天空、云朵和雷雨,是永恒的幕景。那是決絕之作,生命中最后一次的表演,死亡的演示。其實世界不缺這樣的舞蹈。既然不能重歸枝頭,那就“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那是無奈之舉,——我雖不忌諱“零落成泥”之自詡,“香如故”無論如何是擔當不起的。

返回時路過菜市,一高興,就多準備了一道下酒菜。有時是毛豆、鹵水花生,有時是紅燒、炒石螺。做完菜,就等著家人回來,圍桌吃飯喝酒聊天。以前忙碌的時候,總是無暇顧及家人的忙碌,現在有閑空了,聽孩子說著單位里的人或事,和愛人說著過去溫馨的記憶片斷。我一直以為,幸福是微小的感動的堆砌和累積,是陳酒釀造過程香味的發酵和升華。酒喝著喝著,就懷念起曾經流浪過的城市,想起曾經一起打拼過的朋友。拿來手機執著地翻著,總是找不見那人的電話號碼,不甘心又找來已經發黃的號碼簿,打過去,那人已經換號。人生聚散總有時,相見是緣,相伴是福。與其相濡以沫于一室,不如兩相忘于江湖。舍得就放下,最好。

入夜,杯酒之后臉頰如涂滿夕陽余下的霞光,放一首《云水禪心》,空靈的聲音流淌出來,書房似乎變成高山之巔的廟宇,那音符則是山澗的小溪,潺潺流淌;或是一陣山風拂動,我像一個虔誠的香客卻毫無目的地乞求而匍匐在香火繚繞的廟堂。焚香品茗,鋪紙泚墨,微醺中我開始今天的另一門功課,在碑帖中行走,與古人問候。茶香與檀香如墨洇一般,我聞到了書香的味道。還聞到了一種特殊的味道,那是酒香與檀香的味道。“老去詩篇渾漫與”,散漫任性,不受法度規矩約束,不羈絆,無牽扯,生命可以澄靜如秋水,也可以漫游如散文,白云蒼狗,形散神也散,簡淡樸素,甚至清瘦凝練。

對面樓的窗口一個個地熄燈,夜也已經很困倦了。這樣的夜晚,我突然覺得,我還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學著如何死亡,從明天開始,用我的余生,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長……

所以,我還不能閑,是不可以閑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久|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免费无遮挡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日本免费精品|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看国产毛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综合在线网| 国产黄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久久无码av三级|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久久黄色毛片|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AV熟女乱|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99在线| 99这里精品|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欧美www在线观看| 91视频99|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99在线国产| 欧美色图第一页|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第一页亚洲|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性网站|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啊嗯不日本网站| 在线视频97|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91麻豆国产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av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