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 陳平軍
淇水:詩句中的背影(五章)
陜西 陳平軍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詩經·國風·衛風》)
三千年,緩緩吟誦的時光,詩意交錯的秋風。
淇水波光中,徐徐打開的光圈,故事情節的轉彎處
言談舉止,挺秀有余,一根在詩經中呼喚德才兼備的竹子,虛心,有節,在一個世紀里坐擁勤政。
整修城垣,興辦牧業,率兵佐周抵戎。
瀏覽,目光噙滿平和,在史書中次第打開。
細讀,身子幻化成清風,穿行在一片清朗之中。
浩蕩的詩句,灑落鶴壁大地。
層出的詩意,綿延淇水流域。
手持時光利器,將自己的品德、修養、個性、談吐
逐一琢磨,雕刻,循序漸進地把體內的庸俗之氣一點一點的逼出。
把自己打磨成金或者玉
讓十足的金屬色澤鋪排到鶴壁大地。
“籊籊竹竿,以釣于淇。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詩經·國風·衛風》
詩句中翩翩起舞的姑娘,懷揣故鄉的女子,遠走他鄉。
以無邊春光節節拔高的鄉愁,烘托出他鄉的曲高和寡。
一條河在意境里緩緩流動,閃耀著別人的意蘊。
甘洌的清泉、悠悠的淇水,綠得深不可測。波光凌凌中,飄飄衣袂,攪動著吹向故鄉的秋風,早已無所適從。
長短不一的詩句里,綠意無邊的倩影,臨淇河而泣。
灑下的兩行珍珠的光澤,匯成的另一條相思河。誰能令有關朝歌的思念更加意味深長?
以父老鄉親模糊的背影
以無限延長剪不斷理還亂的絲線
以下筆萬言不知如何串聯的詩句
作誘餌
垂釣
爬上日漸消瘦的竹竿的,是不是凌亂的半截炊煙。
散亂的腳步,又能不能丈量出歸鄉的路途?
“奉辭討罪遐征,晨過黎山崢,東濟黃河金營,北觀故宅頓傾。”
——-《曹丕詩選》
奉淇水之意、黎陽之愿、正義之命,出發。
踏朝露,采晨曦,與戰車同行,與轱轆穿插。
在大伾山鐵青的臉上插滿出征的理由,讓鼓角爭鳴列隊等候,飽含離別的淚水隨后趕來。
如果有些許孤獨,叫上黃河洶涌的浪花,鶴壁奔跑的茂林修竹,暫且不管那千年的黃沙彌漫。
擂三通鼓也行,使出渾身的力氣,最好能震動罪惡的神經。
不要去管曾經的繁華是如何坍塌成滿目荒蕪,遍布山野的灌木是如何表達千奇百怪的私心雜念。
只要緊握正義之矛,滿目秋風,翻飛的草蟲哀歌,穿梭的離雁孤飛都是滔滔不絕的千軍萬馬。
滿鬢白發,昏黃的油燈,蔓延著烽火味的鋪敘直陳的思鄉詩句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錦囊和令箭。
“魏都接燕趙,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沖。”
——《全唐詩》
最不能忘記的絕對是淇水的綠,所有的相逢與別離都是這匹綠色綢緞的一部分,布滿整個旅途的綠意從長安出發,從梁宋到幽薊延伸,在淇水河岸激起一朵浪花,打濕了廷碩的一介衣衫。
停頓于詩句逗號處的一次握手,讓姣似芙蓉的淇女,羨艷不已,競發的風帆都想爭先恐后來過渡這段讓淇水開心而怒放的友誼。
萬車爭馳,青樓夾岸,萬室鐘鳴,天下豪富,都在一次握手面前蒼白幾分。
令淇水動容的摯愛友情已成鶴壁最寶貴的財富。
千金散盡,又有何懼?
那么多的春雷和秋雨貫穿變幻莫測的時空,那么多的悲歡離合伴隨岸邊的行色匆匆,淇河卻始終不曾更改它的綠意、它的亮度、它的洶涌與灼熱。
有關淇水,這流淌千年的別離,溫暖始終緊隨其后,朵朵暖意一直在岸邊
開放千年。
“屏居淇水上,東野曠無山。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
——《全唐詩》
佛光照耀的傍晚,再紛繁復雜的山頭,也已失去了挺立四野的機會,空無一物,是徹底的放下。
無論桑木,還是柘木,都已是置身物外的虛無。
曾經肥碩的葉子,被市井的目光一點點蠶食。
緩緩下落的太陽孤獨地襯托著失意的背影,還能表達心中的祈愿么?
牧童搜尋的眼神還沒有找到落腳點,獵犬就已經隨著兩手空空的槍管回歸四合的暮色里。
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單薄穿行在淇水田野里的背影早已放下牽掛,關上了還沒有到來的黑暗。
洶涌的淇河再也不能激起一點浪花。
盡管他一如既往的低調,我還是看見了你輕輕翻動歷史經卷的聲息,和指尖滑落的聲聲嘆息。
盡管還有一絲微涼。一如這平靜如鏡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