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清妙與歡實

2017-11-13 13:32:30陳愛民
文藝論壇 2017年13期

○ 陳愛民

清妙與歡實

○ 陳愛民

辣椒

五味之中,辣對味蕾的俘獲是最快的。曾經過慣了苦日子的人們,對辣椒的那份情感,早已融入了血液,汗水、烈日,包括饑餓、焦灼等,都是和辣椒聯系在一起的,這些意像如此凌厲,如此直白,如此耀眼,切入記憶時總是那么不由分說。

那時候窮啊,伙食缺油水,一年四季,紅薯是主糧。紅薯有甜味、有粉味,吃久了,口干上火,易出鼻血、長癤,關鍵是難下咽,此時,辣椒來救駕,舌床被辣翻了,不知所措,紅薯飯就急匆匆跑肚里面去了,俗諺云“辣椒怕紅薯”,乃是此理。母親講,辣椒“哄飯”,這哪是“哄”,分明是辣椒與舌頭合謀,是鞭策,是驅使,是“趕”。

現在的辣椒品種多,做菜的名堂多,辣的類型自然不少,諸如麻辣、香辣、糊辣等,還有陳皮味、魚香味、醬香味的辣,辣味有了許許多多跟班,一直叫舌頭忙得暈頭轉向。小時候的辣味,是干凈、純爽、暢快的。家里一般只種兩種辣椒,一種是三、四寸長的青椒,不胖不瘦,辣度中等偏上;一種就是尖椒,我們俗稱“五爪火”,那是最辣的。后來,也種了鼓囊囊的那種,像燈籠,皮厚,微辣,我們叫它“籮筐辣”,有點夸張。

辣椒本是調味的,而在我家的菜譜中,當仁不讓是正菜。

做辣椒,法子也簡單。一是蒸。與紅薯放在一起蒸是一法,此法一舉兩得,兩者有互相滲透、惺惺相惜的意思;在鍋里放水,置辣椒于篾板上是一法。把蒸辣椒用菜刀把剁碎,灑些鹽,菜就成了。這個菜稀軟,顯得嫩,帶點酸,清而爽之,好下喉。二是煮。實際上就是炒,加少量水加鹽即可。此法是味道硬朗,帶點脆感,有些澀,如慶幸有油加入,美感驟然提升,應該是樸實淳厚的風度攙扶了雄健放達的氣質。三是煨。就是把辣椒丟于火灰中,五、八分鐘即可,扒出洗凈再剁碎,加鹽,即可吃,有焦味、糊味,但有天然香味,如果母親給我們放一些蒜末,就會沸騰我們幸福的血液。

辣椒做配料時,盡管掩蓋在主題后面,但畢竟給我們的生活提升了味蕾的高度。我們十分清醒,如果沒有辣椒做調味品,兒時的飲食記憶肯定是十分單調和乏味的。母親是頂尖的家常菜大師,記憶深處,辣椒蒸蛋、辣椒炒苦瓜、辣椒煮小魚、辣椒炒河蝦和塘蝦及田螺、腌辣椒炒干豆角和蘿卜皮,等等,都是十分的快慰口舌,那么香辣婉轉,既刺激,又溫柔,且有情趣,我們吃得咝咝有聲,一片哧哧溜溜。

“辣椒之動人,在激,不在誘。”這是語言大師王力先生說的,說得好,有哲理。辣椒有德性,就辣味而言,放到食文化里,也有內涵、有分支、有層次,這是我現在一些領悟上的突破。但是,我只是固執(zhí)地把對辣椒的回憶停留在兒時,可能正應了那句話:“最好的胃都是童年的。”

現在已是冬天了,即使有大雪封門,我想,母親依然會在屋檐下掛上一串串辣椒的,那艷艷的搖曳的紅,有著一種持久而明亮的暖意。

苦瓜

苦瓜好吃,味道綿遠,但長相不咋地,好多地方還把苦瓜叫“癩葡萄”,“癩”畢竟是“癩子”的“癩”,也是“癩皮狗”的“癩”。

但苦瓜又偏偏是詩人們的鐘愛,余光中先生在《白玉苦瓜》中詠道:“完美的圓膩啊酣然而飽/那觸覺,不斷向外膨脹/充實每一粒酪白的葡萄/直到瓜尖,仍翹著當日的新鮮。”雖然寫是的玉雕,也有著深沉的寄托,尤其是對苦瓜外表美的贊譽,令人心醉神迷。還有詩人寫道:“你是眾多山脈河流的集合/是橫在額際的梯田/是因干旱而龜裂的田野/和彎彎曲曲的田埂/是大地象形的微雕。”用寄托的手法一唱三嘆,也叫人不能忘懷。再吟詠清代湘人鄧勝逵的詩:“苦瓜為老友,小圃日來尋。辛辣諳姜性,甘甜謝蔗林。腐餐終歲科,志士百年心。誰謂荼如薺,個中滋味深。”這就是閑云野鶴老者的一往情深了,比陶淵明的“悠然”來得更灑脫、從容。這么說來,要說苦瓜不美,真沒道理了。

因了這些人文的因素,對苦瓜的喜歡就更堅固了。也確實如此,百蔬之中,它是我的最愛,越吃越不厭。

現在的小孩,大都不愛吃苦瓜,主要還是怕苦味。小時候,母親常勸我們“多吃苦瓜對身體好”,這是指苦瓜的藥性和營養(yǎng)價值而言,它確有清火解毒之作用,可明目,可補氣,可止渴消暑。清代王士雄總結得好,苦瓜“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yǎng)心滋肝,潤脾補腎。”其實,苦的味道,一半是回味里來的,在我看來,苦瓜的“苦”,不是硬邦邦、冷冰冰的苦,而是清爽或清涼。生吃苦瓜難下喉,那是有股澀氣,而熟了的或加工了的苦瓜,吃起來絕無臆想的那么苦,淡淡的苦意在涼涼的感覺里洇開,很快就消解了,良久,甚至有一絲甜向舌尖襲來,于是,你忍不住再來一筷。苦本身不是浮華和艷麗的味道,“五味”之中,苦味是有些清高的,它把我們的味覺體驗逼到最低層次,然后激發(fā)起甜的感覺,正所謂“諫果回甜”是也。

少時吃苦瓜,素炒最多,一般加青椒(或紅椒)和大蒜,這是苦瓜菜里最本色和純粹的。我生日時,母親常做苦瓜炒蛋,頂好吃,是絕味,回憶時嘴里就立馬滋生口水;那么一碗菜,有青、有綠、有紅、有白、有黃,有松、有軟、有板、有結、有散,有甜、有粉、有脆、有淺淺的苦,既想一古腦兒塞進嘴里,又想一片兒、一點兒、一塊兒慢悠悠送到舌尖,那生日過得真是“倍兒爽”,心底里直呼“母親萬歲”。現在呢,吃苦瓜的名堂就五花八門了,苦瓜還是苦瓜,當然品種多了,但感覺淡了許多,不過也很喜歡。比方說,苦瓜肉片湯,做得好,是真正的最好的湯,是實實在在生活的享受;比方說,苦瓜炆排骨,是婉約兼有豪放,既雋永又悠長,吃得你心明眼亮;還有苦瓜豆豉炒肉、炒雞、炒臘味等等,眾芳雜蕪,苦味被修飾得一而再、再而三驚艷起來,好在苦味并未真正泯滅,苦瓜也堅持君子之道,不搶別人的味,只為味蕾添磚加瓦。美食家蔡瀾說臺灣人創(chuàng)造出一道叫“人生”的菜,主要是苦瓜榨汁并切片,加胡椒、姜等,打雞蛋蒸之,上桌后,菜外表像普通的蒸蛋,一嘗之下,酸甜苦辣皆全,故名之“人生”。真是匠心獨具,“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還是說到人文和精神上來。人到中年,吃什么總有些呆頭呆腦地亂想。中國人喜歡講禪佛之道,苦往往和清寒寂寥、遺世獨立、疏冷橫斜等連在一起,而傳統的文人就把苦味揉進了小徑柴扉和疏樹寒山,沒辦法,這是中國人的一種“基因”。比如,清初大畫家石濤,為明皇室后裔,歸隱后賣畫為生,肯定有些苦,自取名為“苦瓜和尚”,并在案頭供奉苦瓜朝拜,他算是把苦瓜當了精神寄托,表現的是孤絕之氣。

唉!苦瓜也是俗物,是平常百姓的平常菜蔬,想那么多干啥!情就是情,吃就是吃吧,只要把日子過安穩(wěn)了,苦一點,正好!

白菜

葉之青,莖之白,此為白菜。地不分南北,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白菜是必須在農家菜園占據一席之地的。北方,秋后園子里,剩到最后的是一棵棵白菜,而我們南方,在清冷的月光下,白菜正敞開心扉,長得歡實,坐得安穩(wěn)。

“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是時蔬,在古籍里稱之為“菘”。它很平常,很老實,有“菜中之王”美稱。白菜味道正,爽而脆,潤而甜,沒有理由不喜歡它。文人們飽了口福,興之所致,提筆揮毫,對白菜極盡溢美之詞。有一則佳話絕不可漏掉。《南齊書》講,國子博士周颙是寫御用文章的,長期心也勞苦,身體也累,就在金陵鐘山修草屋而居,清貧寡欲,終日長蔬食。一次衛(wèi)將軍問候他:“卿山中何所食?”答曰:“赤米白鹽,綠葵紫蓼。”文惠太子不依不饒問:“菜食何味最勝?”颙不假思索回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故事其實平常,但答話極其真切,又精當,文采斐然,不應該是嘴巴砸摸出來的,肯定是心里話的自然傾吐。蘇東坡有詩曰:“白菘類羔豚,冒土出熊蹯。”干脆就說白菜比得上羊羔、豬肉甚至熊掌了,文人騷客的“垂涎三尺”躍然紙上。范成大田園詩作得多,自然也不會忘了白菜。試看一首:“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有些牢騷,諷世嫉俗的味道很濃,但對白菜美味的激賞想必不是假的。到了明末清初,有一幫頂級老饕,如李漁、袁枚等,對美食大有心得,對白菜的推崇也毫不吝嗇,不必細表。張大千大潑墨澆開胸中塊壘,白菜的滋潤可能也有一功,他的一首題畫詩可作旁證:“廢圃親除藝晚菘,山廚朝暮有清供;從人去羨何曾富,日食萬錢傲乃公。”

白菜品種數不勝數,我們小時候見到的只是一種本地白菜,年年種,年年吃,學名叫什么真不曉得。這種白菜可躥一尺高,身材不肥但矯健,莖顯得長,葉子是青綠中透著淡黃,總體而言是飽滿有味,煮食頗宜,較易酥爛,沒有渣滓。母親喜歡炒著給我們吃,不放水,自然有湯,有股天然鮮味和清香,特別爽口;霜降之后,白菜就甜起來,微甜,不泛濫,像濡濕在味蕾上的一滴露水,這確實是白菜的本甜,一種細微的關懷。立春之后,莖葉就不吃了,白菜也開始“抽穗”長蓀了,這菜蓀是白菜在謝幕之前對農家最美好的奉獻。即使你不太喜歡吃白菜幫子和青葉,但不喜歡吃白菜蓀,就不是“口感”的問題了,而是不可理喻了,甚至不可救藥了。嫩的白菜蓀,柔軟、碧綠,切開,肉質潔白細膩,炒后食之,脆口可比冬筍,甜潤可超茭白,清爽遠勝青瓜。白菜蓀稍老,母親就將其曬干做成腌菜,要是用來炒臘肉、蒸扣肉,乃是絕勝;用來炒田螺、河蚌、小蝦,無疑是珍味。

大約到了讀初中時,我家菜園的白菜就繁衍成家族了,我記得有包心白、上海青、矮腳白、高腳白等好幾種。包心白大概就是卷心菜吧,切成細絲炒,怎一個“脆鮮”了得,要比現在飯店里的手撕包菜來得“本真”些。“上海青”可能就是滬浙一帶叫做“黃心菜”的,外葉綠色塌地,心葉嫩黃如初柳,葉尖向外翻卷,整個菜形秀潤飽滿,委實可喜可愛。霜冷或雪舞時,吃上海青味道最妙,芳甜、鮮潤及平和、恬淡的味道,像清新的小品文娓娓道來,令人心生曠達,有全無爭世之慨。上海青有三種做法簡單又最能勾魂:一是加剁椒炒,鮮、香、脆、辣加微酸的原始口感,定叫你大快朵頤。二是煮之加紅薯粉條,熱氣騰騰之中鮮味每每提升,甜味如期抵達。三是燒豆腐,形成絕配;當然有條件做火鍋,效果更好。此法有訣竅,白菜不可久煮,想吃多少就往鍋里撥多少,始終保持吃口新鮮;而豆腐耐煮,越煮越有味。“矮腳白”也不可不提。它長得不高,不會超過半尺,菜幫短而肥,勺狀葉片緊緊相依,筋絡畢現;葉片發(fā)亮,是碧玉那種色彩,即使放上數日,整棵菜顏色不老,身姿依然不塌不萎,可見它處處拿得起、放得下,像鄰家的新媳婦,入門幾天之后,就諳熟如好姐妹了。“矮腳白”柄短葉厚,炒出來的顏色依然青翠欲滴,賞心悅目,味道甜潤,但總體上比上海青硬生了一些。

白菜好啊,千萬不可怠慢它了。白石老人喜畫白菜,并為之呼吁:“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王,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何也?”他又常常題款,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做得”。這話有點霸蠻,但理就是這個理。

黃瓜

過去是沒有“反季菜”這一說法的。大家講“青黃不接”,從蔬菜來說,黃瓜功勞不少,冬春的菜如菠菜、白菜、萵苣等“收攤”后,跑在前頭來接力的,就是黃瓜。“清明前后,栽瓜種豆。”黃瓜與其他種子一同下播,甚至一起長秧,但黃瓜藤爬行躥行繞行的速度最快,幾個太陽一催,幾場暖雨一澆,那些黃色的花就急不可耐吹起了小喇叭,一條條翡翠的黃瓜紛紛垂落,菜園夏日進行曲的序曲,就這樣被黃瓜獨奏了,是那種寧靜而又快活的旋律。

在所有瓜類蔬菜中,黃瓜不很香,有微甜,味道上最為清淡,如清水一般,但很有些余韻,有點小小的酸,加上脆爽,也不由得讓人不喜歡。這么說,黃瓜也有君子之德了,不以俗甜甘人口腹,亦不以濃香獻媚于人。

黃瓜怎么吃?我的記憶里,主要是生吃。熟吃的辦法好像只有一種,母親將她們切成絲,略炒,放水,打成一碗湯,不知為什么,這湯變得很鮮、很香起來,最好送飯,而黃瓜絲沒有啥味了。生吃的“美好”回憶,其實是偷吃。那時候油星子太少,肚子容易餓,家里邊的菜園好幾年也沒種黃瓜,我們就瞄準了別人家的菜園。那時,娛樂少,最令我們著迷的就是看電影。公社的放映隊是輪流到各大隊放,我們打聽到了信息,幾十里外的地方都結伴而去,一部影片往往看上三、四回也不放棄,圖的是好玩。放映結束,往回趕,才知道胃已經激烈抗議,于是就順道摸進了別人家的菜園,尋黃瓜吃;往往是一陣風,每人手里抓上幾根黃瓜,邊咬邊跑,而腳步聲、咬黃瓜的脆響聲、狗叫聲、園子主人的追罵聲交響在一起,把一個山村鬧翻了天。這樣做賊,當然不道德,也很后悔過,好在沒抓住過一次。如今,那汗水的熱燙、驚恐的心跳、黑乎乎的山頭,與黃瓜的清涼和多水,已經成為回憶中最頑皮、最清晰、最靈動的部分了。生吃最深刻的一種,是吃外婆做的腌黃瓜。她把黃瓜切成條塊,放在醋中浸泡一周左右,在盛夏解暑數天下第一酸中“小品”。往往是“雙搶”時節(jié),我們在田間烈日下快炙烤成為干魚、游不動了,外婆就提著小竹籃來了,我們一齊涌向田邊,搶一節(jié)腌黃瓜丟進嘴里,狠咬幾口,那酸、那甜、那脆、那爽讓我們打了一個激靈,全身的細胞都像在清泉里洗澡。這種黃瓜可口,秘訣在醋里,別人效法,都無法比得上我外婆的手藝。外婆后來告訴我秘密:醋里要放上幾粒梅子,也要放上幾瓣蕌頭,最關鍵的是,要添上幾節(jié)甘草。那陳醋的水,有講究,必須是午夜取的清洌而干凈的泉水。外婆大前年去世,我跪在她墳前哭了很久,嘴里喃喃自語最啰嗦的一句是:“外婆啊,您孫伢子再也吃不到您做的酸黃瓜了。”

新的世紀,當代人貴的和油膩的東西吃多了,黃瓜更是大受追捧,據說黃瓜既能利尿解毒,還能美容,可留住青春在臉上多打個盹、歇歇腳兒。不過,關于黃瓜的名菜倒不多見。“拍黃瓜”不算名菜,但吃法普遍,還是生吃的路數,主要是把黃瓜拍成指頭大小的塊狀,然后加蒜瓣、鹽、糖、麻油、醬油、香菜,拌在一起,味道入得很透,這些“五味”附在松散的瓜肉上,鮮味十足,瓜肉感亦足,食之還是蠻過癮的。

黃瓜也自古入詩,且比較來勁。陸游講“白苣黃瓜上市稀,盤中頓覺有光輝。”清代李靜山有同感:“黃瓜初見比人參,小小如簪值數金。”可能古代黃瓜少見,就物以稀為貴了。乾隆皇帝詠黃瓜說:“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有些夸張,也有些矯情。唐武則天時李賢太子也歌之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這又何苦呢?李賢命運確實太差,但不致于拿黃瓜來自況吧。黃瓜本來很質樸,與政治牽扯在一起,就真的把胃口敗了。

蘿卜

蘿卜和白菜一樣,都曾經是我家過冬時的主菜。

蘿卜有“小人參”的美稱,我們不懂,但對于“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yī)師開藥方”、“蘿卜上市,醫(yī)生沒事”等等諺語,倒是聽父親經常提起,其實就是勸我們多吃蘿卜,確保身體康健,也少花錢買藥。不管怎樣,我們吃蘿卜是吃得很多的,是那種白蘿卜,肉白色,嫩脆、質細、水分多。

記得白蘿卜做菜,最多的是煮蘿卜絲。就是把蘿卜切成絲炒,味甜且脆,此法吃得最多。母親嘗試用腌辣椒炒,結果大舉成功,成為我們兄弟姊妹冬天的一大念想。這種法子最大的好處使蘿卜絲不致于軟化,反而變得脆生生、酸溜溜、甜絲絲的。再就是把蘿卜切成絲,曬干,來年遇客人來,與珍藏的臘肉一起炒,如此,蘿卜的細嫩與脆爽再次呈現,臘肉的腴滑清香更加突出,這是我們夢里常見的奇景。過冬,天奇冷時,生產隊凍死了牛,反倒使我們幸福無比,當然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口福要降臨了。一般講,這時每家能分得一些牛肉和牛排,牛肉當然臘起來待客,牛排嘛,就和蘿卜一道燉。白蘿卜甜度高又厚實,是最能熬出好湯頭的。當蘿卜看上牛排,鹽、辣椒、姜、蒜苗作媒介,沸騰的水催生“情愫”,一個小時左右的“瘋狂”過去,就誕生了一道對我們來說很美妙又高貴的菜,那鮮美的滋味起碼半個月也忘不了。此外,蘿卜纓子素炒也一派清鮮,做成腌菜鮮遠流長。

蘿卜德性也好,有吸味的特質,與肉、魚同燒、同燉,去油膩、去腥膻;蘿卜食用廣泛,生吃熟吃均可,且可風、可炒、可燉、可燒、可涼拌、可泡菜、可鹽腌、可醬漬,更可消食和中,去痰、利關節(jié),當然,這些都是我長大后明的事理。現在酒店與家庭里,最流行的做法還是用蘿卜燉湯。古詩里贊美蘿卜菜,也大都和燉湯有關,比如“折項葫蘆初熟美,著毛蘿卜久煨香”,“茅柴酒與人情好,蘿卜羹和野味長”。蘿卜雖是大路菜,還真是寄托了文人們的很多情思。

古書載,明清時,京城民眾立春后競相生食蘿卜,名曰“咬春”。這真是很有意思。也是,立春后的蘿卜再不吃,就會越長越空,成為空心蘿卜,甜味鮮味脆味盡失,實際上是氣溫越升越高,爛了心,變得干癟癟的了。我有一點不解,現在指責某些人常常移情別戀,視愛情如游戲,就罵之曰“花心蘿卜”,為什么不罵成“空心蘿卜”呢?

蔥是很古老的蔬菜,《山海經》就有過記載。蔥品種也多,但很少成為主菜,一般作佐料、配料。蔥確實大氣,幾乎可以和百菜作伴,不搶風頭,只想點染氣氛,調和情緒,清清白白,很好的胸襟,它能夠有“菜伯”與“和事草”的美譽,絕非浪得虛名。

北方的蔥以大蔥為主。想及大蔥就會有這樣一個畫面:幾位山東好漢,切幾斤熟牛肉,擺幾碗酒,手里抓幾棵大蔥,幾圈酒令行過,大蔥咬得脆響,豪氣要沖到天上去,這場面極是壯美,有義、有情、有俠膽。西洋文化不會有這么一種“搞法”,要演、要寫豪情,酒肯定也有,但對大蔥這般放肆,他們認為不合科學的吃法。北方人吃大蔥,最喜歡蘸著甜醬,卷進大餅吃,咸香清甜,自然人人鐘愛。現在南方人學著吃烤鴨,也是薄餅蘸醬拌蔥絲卷起來咬,雖有附庸風雅的意思,也委實效果不錯。蔥在全國各地都有,而且都有香嫩的特質,即使廚藝再差,做菜之法過于粗糙,但有了蔥的加入和敢于擔當,上桌的菜不再面目可憎,任何人也不能昧著良心講無滋無味了。所以,只要倉里有糧,園里有蔥,家庭主婦們大可以“心中不慌”的。

南方不宜種大蔥,我家的園子種的是小蔥,在春天培育食用,不會大面積占用空間,一般偏居菜園一隅。蔥長得婷婷裊裊的,很鮮靈,較為纖細,比筷子長一點,顏色是深碧里透出嫩綠來,但一旦長老了,就是淺碧里浮現金黃。莖是白凈的,泛著一點雪光。小蔥香氣濃郁,和野蘑菇的香有得一拼。

母親對蔥的打點和調理,好象法子也用得不多。我們吃蔥煎蛋較多,做法簡單,把蔥切碎和雞蛋打在一起,加鹽下鍋略煎即可。煎這種法子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把香的高度抬到了頂峰。這么一個蔥煎蛋,最能誘導味蕾綻放的就是一個“香”字,油香、蛋香、蔥香媾和在一起,營造了家常菜“香”的別樣洞天。再就是做餅。最好是用糯米磨碎,加入蔥絲,不,應該是蔥的斷點,然后用油煎成;此餅雖無勁道,但滑膩柔軟,咬開即有絲絲相牽,香氣會鼓脹一屋子;如能在餅中加入白糖,正如盛夏陽光里來了涼風,此時食團在口腔里加快蠕動,就象桃花汛時有錦鯉搶灘。還有就是下面條。即使一碗素面,油星子不多,撒上點點蔥花,也感覺到口福不淺。其他就是小蔥拌豆腐,也好得很,現在想來,這么一道家常菜,真像一首小夜曲,豆腐是細白的月光搖呀搖,點點蔥花成了美妙的顫音,像風拂過樹葉的余響。

蔥也能治病,這個不多說,《莊子》就講過“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臟。”母親常常用蔥煮紫蘇水給我們治感冒,效果比吃藥好。蔥的造型嬌好,常和“色”相關,這一點多表幾句,有風趣,很值得玩味。過去,好像佛家弟子除了戒葷,還戒蔥,可能就是蔥漂亮如妙女,又香得太難以抗拒,戒它就像戒美女,免得動了凡心,否則一忘情,凡心蓬勃,對如來佛就不好交差。蔥挺拔秀麗,又青春嫵媚,比做仙女也是可以的,曹雪芹就想到了這一點。晴雯就笑嘻嘻夸寶黛她們“一把子四根水蔥兒”;王熙鳳情商發(fā)揮到極致,一心討好老太太,說老太太把姑娘們調理得“水蔥似的,難怪人要。我若是男的,早要了,還等這會子呢。”真是個人精,所有的乖巧都在話中了。其他歷代文人也都爭先恐后與蔥發(fā)生“意會”,產生“言傳”。宋代吳文英在詞里寫得直白:“寫柔情,多在春蔥。”還說:“素骨凝冰,柔蔥蘸雪,猶憶分瓜深意。”美是美,有點酸了。歐陽修是文壇領袖,多少要正襟危坐裝點派頭的,但用蔥遣詞造句,就露餡了一點“情色”意味,比方說“玉指纖纖嫩剝蔥”“春蔥指甲輕攏拈”,等等。黃庭堅講“蔥秧青青葵甲綠”,這是只夸顏色好;陸游講“甕里黃齏細筆蔥”,點贊的是形象;陳師道講“已辦煮餅澆油蔥”,進入了“媽媽菜”的境界;耶律楚材說“勻和豌豆揉蔥白”,這就十分家常了;至于王國維先生講“玉盤寸斷蔥芽嫩”,就很是很是“傷痛”,有所寄托的了……

“你是哪根蔥?”這句話有點霸權的口氣,蔥是有萬種風情的,怎么能這么說呢?

韭菜

唐詩浩如煙海,要說最清新可人的一句,我的武斷還是老杜的“夜雨剪春韭”了。春雨敲窗,奔波漂泊的詩人的這個愿望應該是含了淡淡的歡喜的。

韭菜和蔥、大蒜是一路的蔬菜,算作辛菜類。李漁在《閑情偶寄》中道:“蔥、蒜、韭三物,菜味之至重者也。”又說韭:“芽之初發(fā),非特不臭,且具清香,是其孩提之心之未變也。”他是把韭菜排在第一位的。陸游的評價很高:“園畦剪韭勝肉美。”張耒說:“荒園秋露瘦韭葉,色茂春菘甘勝蕨。人言佛見為下箸,芼炙烹羹更滋滑。”這就有些夸張了,佛祖本來要戒食韭菜的,饞蟲一上來,就忘乎所以了。我的心得也是,韮菜之嫩、之香、之鮮,是要勝過蔥和蒜的。

韭菜用來炒蛋,比用蔥來,更顯清香之本色。韭菜與豆腐牽手,比蔥和豆腐擁抱,情感來得濃一些,但造作的痕跡不經意會顯現出來,蔥和豆腐更能“心有靈犀”。母親做韭菜加腌菜加辣椒炒田螺,色彩誘人,香氣撲鼻,實在是一絕,永遠難以忘懷。此菜味道醇厚,鮮是溪流奔跑,香是山間晴嵐,辣是通紅炭火,酸是雪花飛舞,“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一切是那么自然,那么水到渠成,一道完美的鄉(xiāng)野小炒成為我最懷舊的菜。這種做法要是放在城市里去“炮制”,意味就差強人意了,哪里敢配得上老杜的詩句呢?

韭菜還有壯陽草和起陽草的別名,據說有科學根據的。從此理上講,和尚等清修之士確實要慎吃,如果真的被“偉”之后,犯了戒,一切就悔之晚矣。我等皆為凡夫俗子,只把韭菜當普通菜來吃便是。

吃著鮮嫩的韭菜,對春天懷惴許多念想,聽春雨淅瀝著,把自己趕到鄉(xiāng)野的空間去呼吸,不亦快哉!

南瓜

本來不想提南瓜,但又必須說。

在饑餓的時代,南瓜喂養(yǎng)了我們青澀而菜色的童年,我必須感激它。一年之中,除了春季,其他三季,我們都有南瓜吃,因為南瓜也好貯存。除了紅薯和少量大米,南瓜不只是主食,還是主打糧,它以菜的形式出現,但易飽肚子,我們吃得太多了,以致于忘了它的種種好,而產生了抵觸和厭惡情緒,感覺它的味道不外乎兩種:要么是呆呆的粉,要么是傻傻的甜。

南瓜的主體是瓜肉,做菜就是煮,切成塊或絲,放進鍋里炒一炒加水,一忽兒就熟了,端上桌,紅乎乎的,粘乎乎的,黃乎乎的,軟乎乎的,看相好,吃起來就是直來直去的甜和粉,或甜中有粉,粉中有甜,下肚還是很容易,但就是沒有回味。午時一碗南瓜下肚,感覺飽了,到申時就聽見胃在叫囂喊餓了。沒有長大的小南瓜,是碧綠色,蹲在地里泛著青光,此時摘下它切成絲,炒著吃,比較清爽,加些醋,形成脆的口感,也算得上鄉(xiāng)村美味。

南瓜生得比較“下賤”,對環(huán)境要求低,也不要服侍,挖個坑加糞栽上,就能隨意爬行生長,不必搭藤架;即使荒坡野地,南瓜也能自力更生,繁衍出一片天地,默默積聚生氣,奉獻碩大而墩實的果實。這是南瓜十分可貴的地方。南瓜果實長得十分壯實,圓鼓鼓坐在那里,雖然沒見過大世面,滿臉謙卑,卻也看得出有股子憨勁。房前屋后多種南瓜,也能為家園添上景致。南瓜藤一路逶迤,行進到哪里,金黃的花兒就盛開到哪里;那些花兒于綠油油的大片心形葉中探出頭來,滿臉燦笑,在陽光的喧嘩中熱情奔放,隨風輕搖,姿態(tài)翩翩裊裊,妖妖嬈嬈……

南瓜花是蠻好吃的。如今,在城市菜館,南瓜花炒蛋大受歡迎,大家圖的不只是調胃口,這道菜上不得大臺面,但確實值得回想:有輕淺的甜感,有濃厚的香氣,有清爽的視覺。母親也變著法兒炒南瓜花柄給我們吃:撕去有細刺的表皮,再捏碎或敲碎成窄窄的片,加上青椒絲,清炒,一碗菜青潤潤的,滑爽怡口,很值得留戀。

母親炒的南瓜籽也特別地道,除了香和脆,殼也不那么硬質,可嚼碎吞下。我把炒好的南瓜籽帶到學校,常被同學們哄搶而光。我打過主意,最值得自己稱道的是,我用這些香噴噴的南瓜籽,從同桌中換回來一整套連環(huán)畫《楊家將》;不過,到換《大破天門陣》那一冊時,同桌多要了三包南瓜籽,至今我對此還有想法,這三包瓜籽,在當時,即可換一冊《南征北戰(zhàn)》,值1角錢。我這位同桌,如今已有幾億元的資產,成了企業(yè)家,我向他提及此事,他哈哈一笑:真會記恨,你要真想不通,我就給你建座圖書館吧。

茄子

茄子也是很古老的蔬菜,五代十國的越王把它叫做“流蘇”,隋煬帝叫它做“昆侖紫瓜”。宋代鄭安曉詠茄說“青紫皮膚類宰官,尖圓頭腦作僧看。”有點意思。

在所有蔬菜中,茄子口味獨特,最近肉味,所以我很喜愛。茄子好脾氣,不辣不酸,白凈細膩。“六月落蘇,好過豬肚”,即使對茄子進行簡單的清炒,加幾瓣大蒜,茄香和蒜香也非常契合,吃起來非常解饞。偏偏母親還有其他花樣:煎茄子。把茄子切成長條,在油鍋里煎,煎成有些金黃色,打兩個蛋,加點點腌菜,攪勻,起鍋一品,風味特佳,因了其他菜的中和,茄子吃起來有虎皮扣肉的肥腴,又有新鮮荔枝的清香。煨茄子。把茄子整個兒丟進火灰,十分鐘扒出,洗凈,搗爛,撒上蒜末和鹽,咸香之味溢滿口頰。蒸茄子。就是放在鍋里與紅薯或米飯同蒸,糧食們熟了,茄子也軟爛成泥,撈出用清水洗過用筷子攪成糊狀,還是加蒜末、鹽和豬油,爽利誘人。還有一種,就是把茄子切成薄片,曬干,我們叫茄子皮,干炒,酸酸的,耐嚼;收起來,等到有臘肉時,與之同炒或同蒸,肯定能吃出踏踏實實的幸福來。

母親對茄子的幾種做法,都沒有偏離茄子的本色,后來吃到酒店里的茄子煲、魚香茄子等,好吃,也夠酷,但總覺得過于艷麗,有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失落。

茭白

我們把茭白叫做高(音)筍,它的古名叫做“菰”,還有茭瓜、菰首、菰筍等叫法。

我們不種植茭白,它是野生的,伴水而生,池塘邊、河道和水田里均有生長,沒有形成規(guī)模,這里一叢,那里一叢,比凍茅長得高、長得直;葉子比菖蒲寬,比蘆葦硬,深秋開始凋落。盡管茭白有些孤獨,但也沒有自憐,夏天長得郁郁青青;寒潮來襲,它兀自堅守翠綠;到了冬天深處,一堆枯葉在水上散披,零亂但不見破敗,依然保存著寧靜悠然的魂魄,讓人記得它的昔日精神。

我們對茭白一直是忽視的,特別是困難年代,任它生長,不知道這一叢叢高苗的下面,竟然深藏著美味。茭白在9月即可采摘,選一株長莖,剝開底部最結實部分,一個紡錘狀的肉質果就呈現出來,這就是茭白果了,叫“瓜”可能更恰當些。茭白在菜譜里地位甚高,竟然與莼菜、鱸魚并稱江南三大美味。史載,茭白初始為糧,大約在西漢由糧變菜,晉代《爾雅》說:“生菰草中,類似土菌,江東人啖之甜滑。”唐代皮日休有詩句“怪來昨日休持缽,一尺雕胡似掌齊”,這個“雕胡”就是茭白。

茭白之“白”,潔白之意。剝去外殼后,茭白瑩婉如玉,玲瓏可人,現在有人叫它為“美人腿”,與“美人撈”和“玉女脫衣”等菜名一樣,添了曖昧之意,強行打上了“情色”標簽,污了其清白之名,俗氣了。作為家常菜蔬,茭白清淡,飽含水性真味,脆滑而略帶柔性,微甘中泛出清香,確系蔬中上品。李漁總結蔬食之美在于“清”和“潔”,茭白形質,當之無愧。魯迅先生對茭白也是十分有感情的,繁華過眼,人到中年,他也無法避免栽進懷舊的“陷阱”里來;他說過一段沉穩(wěn)、快樂又讓人十分鄉(xiāng)愁的文字:“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xiāng)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xiāng)的蠱惑。”

到了讀高中,茭白就上了我家餐桌,但花樣不多。要是素炒,宜切片不宜切絲,切絲則甜味去了大半,香味也要失去不少,炒得太久,嫩的質地也要大打折扣的;切片炒著吃,軟軟爽爽,清清甜甜,菜和水果的感覺都有,特別是一股潔凈之氣彌漫餐桌,我們仿佛坐在那陽春三月水邊的明媚里。偶爾也有茭白炒肉吃,肉丁肉片均可,是十分難得的打牙祭。現在流行茭白牛肉絲,茭白的軟香甜襯托牛肉的鮮香嫩,兼之點點紅椒,是明亮、通達、溫暖的好滋味。

因為茭白多少有些離群索居的習慣,又往往傍水而立,文人就借此抒發(fā)了,并以茭白自況。唐代許棠說“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這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有相近的意境,只是清虛有余、冷峻不足而已。明代許景的《詠茭》說:“翠葉森森劍有棱,柔條松甚比輕冰,江湖若假秋風便,好與鱸莼伴季鷹。”此詩寫得氣勢足些,可能茭白寒涼而高潔的氣質十分切合了詩人寂寞而放逐江湖的心境,當然,詩人向陶淵明學習,詩里曠達的精神也是有些溫度的。

其實,菜就是菜,老百姓圖的是清靜、簡單、樸實、對口味,文化和精神是“書生們”的事。茭瓜好吃,這是本份,記住這一點,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你就是安穩(wěn)的,你就是幸福的。

陳愛民,1960年代末出生。湖南省作協會員,湘潭市作協副主席。出版文集兩部,現居湖南湘潭。

責任編輯 張韻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另类|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九九九国产|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欧美高清三区|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在线毛片免费|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丝袜啪啪|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精品91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成人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无码免费视频| 啪啪国产视频| 综1合AV在线播放|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www.精品视频|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亚洲婷婷六月|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xx|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香蕉色综合|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自拍另类| a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色香蕉影院|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日韩毛片基地| 国内毛片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a毛片|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九色最新网址| www.国产福利|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av色爱 天堂网|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8090成人午夜精品|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二级毛片| 久久激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