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本報特約記者 盧戈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日報道稱,在電子支付快速發展,信用卡公司、科技企業乃至政府紛紛鼓勵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的趨勢下,一些貨幣生產商試圖扭轉這一現狀,他們發起被稱為“現金戰爭”的宣傳活動,主張更多地生產與使用現金貨幣。
報道稱,紙幣和金屬貨幣全球供應鏈上的一些企業去年成立了“國際貨幣協會”,這些企業中包括美元鈔票用紙的最大供應商CraneCurrency。根據總部設在倫敦的“國際貨幣協會”官方網站顯示,該組織的宗旨是“積極發出聲音,讓現金貨幣繼續成為更被人們接受的支付方式”。
報道稱,盡管受到互聯網商業和電子支付的沖擊,據美聯儲2015年的調查顯示,平均每個美國人持有59美元現金,較前一年的54美元有所提升。
目前的紙幣或硬幣生產依然是利潤豐厚的行業。可能影響人們選擇支付方式的因素包括銀行系統自動化網點(如ATM)擴展導致紙幣需求量持續增加,經濟衰退情況下人們對銀行系統安全不信任,低利率環境下人們不愿存款,以及紙幣被用于地下經濟網絡以規避監管等。
不過,國內一家電子支付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貨幣數字化在全球都是一個趨勢,近年來各國陸續廢止大額紙鈔發行就是一個典型的證明。“研究表明,全球范圍的洗錢、走私活動基本上用的是現金,政府很難監管廣泛的紙幣流通。而所有的電子化支付和交易都是可以被追蹤被記錄的,非法活動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這是各國政府大力推行電子支付的重要原因。”▲
環球時報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