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我們身上的肌肉,從30歲就開始不知不覺地流失了。肌肉減少,不只是脂肪組織相應增加這么簡單,因為肌肉是維持軀體功能最重要的物質儲備之一,到老年的時候,肌肉的缺乏不僅會使身體虛弱、步態不穩,更重要的是會導致老年人內臟下垂、骨質疏松,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顯著增加跌倒的風險。
機體老化的過程,在青年時期即開始啟動,最早發生的是動脈粥樣硬化;此后隨年齡增長,相繼發生骨量減少、骨質疏松、食欲下降;再往后進展,機體骨骼肌質量和肌肉力量進行性下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則出現肌少癥。肌少癥的出現是老年人機體“由盛轉衰”的一個關鍵節點。肌肉(尤其是核心肌群)的質量及功能是維持成年人,特別是老年人軀體功能、保障個人生活品質的關鍵儲備。肌少癥發生后,老年人的軀體功能將更加難以維持,而且更容易發展到衰弱階段。
舉一個例子:患肌少癥、身體衰弱的老人容易發生跌倒,繼而在跌倒后發生骨折。骨折后需要住院治療、需要手術干預。而住院期間及住院后的制動將使得老年人的肌肉進一步萎縮、軀體功能進一步喪失。并且,在此期間很容易繼發感染、壓瘡、下肢靜脈血栓等事件,最終結局就是老人的失能。此外,即使骨折手術成功、術后傷口愈合恢復良好,老人的軀體功能也往往很難再恢復到跌倒前的水平。
肌少癥是怎么發生的呢?
發生肌少癥的第一個原因是歲月,是時間。骨骼肌質量、肌肉力量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是一個自然趨勢,即便青年時代身體機能很好的人也難以幸免。但是肌肉丟失的速度在不同老年個體間會有很大的差異:青壯年時肌肉儲備良好的老人,肌肉減少的速度相對緩慢。
第二個原因是病理性的,尤其是機體內處于炎癥狀態。近年的研究發現,很多衰弱的老年人體內處于長期的慢性、低滴度、系統性炎癥狀態,這種炎癥狀態使得機體分解代謝增強,加速肌肉的分解及消耗。
怎樣干預肌少癥?最關鍵的還是運動,特別是抗阻運動。然后是基礎營養支持,在提供充足的熱量、微量營養素的基礎上,保證優質蛋白的足量攝入至關重要。如果一定要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當中排一個次序,那么對于老年人群,蛋白質要放到第一位。
此外,不要忘記維生素D!充足的維生素D補充能夠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風險。
不妨記住一句話:“人到中年,存錢不如存肌肉!”增強個體肌肉質量及肌肉力量,應該越早干預越好,在中青年時期即開始做好肌肉儲備。良好的肌肉儲備將是一個人步入老年后的一筆巨大財富。
肌肉儲備不一定讓老人活得更長,但能讓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軀體功能更好。我們近期收治的一位老先生,年輕時曾經是北京市的足球運動員。現在雖已年近75歲,但下肢肌肉仍然壯實飽滿,每天早上能繞朝陽公園快走一大圈,每周還能爬一次山。生活自理、不依賴人,這就是老來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