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欣欣
摘要: 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人民政協要發揮好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這一重大命題。煙臺市通過優化協商民主環境、創新選題模式、豐富協商形式等,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煙臺市需通過加強黨委領導、健全制度體系、規范協商工作和提高協商能力,進一步改進相關工作,推動人民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發揮得更好、更充分。
關鍵詞: 人民政協 協商民主 重要渠道 煙臺
中圖分類號:D6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2-0033-02
人民政協是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將其明確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如何充分發揮“重要渠道”作用,是當前理論界和各級政協研究與工作的熱點、重點。本文力求通過個案分析,總結經驗做法、查找主要問題;通過以小見大,提出具有普遍指導價值的對策建議。
一、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現實意義
1.打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說,“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在中國有根、有源、有生命力”[1]。這根這源就是人民政協協商民主。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是我國協商民主建設的重要標志。此次會議雖是政協協商,但卻包含政黨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多種協商形式。有鑒于此,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對其他協商形式同樣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2.提升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人民政協匯集了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各個方面,參加單位和個人包括中國共產黨和8個民主黨派以及無黨派人士、共青團、工會等主要人民團體,各民族、宗教團體的代表以及港澳特邀人士和臺灣同胞。另外,政協協商是社會各界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協由34個界別構成,每一個界別都是反映民生訴求的民主渠道。
3.推進國家治理及其現代化
人民是國家治理的主體,這就決定了我國的國家治理必須走群眾路線。群眾路線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體現,就是發展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在內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尊重民智民意、凝聚民心民力,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
二、煙臺市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現狀分析
1.黨委高度重視,協商民主環境不斷優化
第一,及時出臺文件,為人民政協協商民主提供制度安排。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全國政協和中共山東省委的部署要求,2015年煙臺市委印發《中共煙臺市委辦公室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
第二,支持政協工作,為人民政協協商民主提供切實保障。煙臺市委始終把政協工作納入黨委工作全局,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做到每屆市委任期內至少召開一次政協工作會議;市委常委會每年至少聽取一次政協工作匯報;重大決策、重點任務、重要事項出臺前,主動聽取政協意見;煙臺市政協年度協商計劃、重要調研視察活動,主要領導親自點題、親自閱批、親自督導落實。
2.政協主動作為,協商民主成效不斷增強
第一,創新選題模式,增強議政建言的針對性。在協商議題的選定上,實行“黨政點題、政協解題”協商議政選題新模式。圍繞全市重點工作、重點任務,與市委、市政府主動對接,共同商定協商議題,制訂年度協商計劃。近年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提出的議題占70%以上,既增強了政協建言的針對性,更為建言成果的轉化應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豐富協商形式,擴大協商民主的廣泛性。在協商活動的組織上,逐步形成了“4+1”協商議政新格局。即在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和提案辦理協商的基礎上,探索開展了地方法規和政府規范性文件出臺前協商。例如,由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牽頭,各專委會和界別委員、法律專家參與,組織了6次協商座談,有12條具體建議得到吸納采用。
第三,強化辦理落實,增強協商民主的實效性。加強協商成果的整理報送,力求使每次協商能夠及時進入黨政工作程序。健全完善了市政府、市政協領導聯合督辦重點提案制度;將提案辦理納入全市科學發展考核;試行了市領導閱批重點提案制度;組織委員視察落實結果,定期了解協商意見建議的辦理情況等。
3.多重因素制約,重要渠道作用發揮不足
盡管煙臺市在推進協商民主方面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相關經驗和做法在全國和省地方政協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交流,但與黨中央提出的要求相比,與煙臺市委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的目標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第一,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黨政領導對協商民主重視不夠,開展協商的積極性不高;有的政協工作者把協商工作當作虛功、軟活,工作隨意性大。[2]
第二,制度建設不到位。一是制度缺失。落實政治協商“三在前、三在先”要求,出臺配套制度以確保政協協商與黨委政府議事決策相銜接是關鍵。現實中相關制度的缺位,致使該要求在有的地方成為擺設。二是制度籠統。《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中對協商內容的表述多用“重要舉措、重要問題、重要事務”這樣的詞匯,那么究竟哪些工作屬于這個范疇,必須要經過人民政協民主協商則沒有明確。三是制度軟弱。制度條文引導性規定多,制約性規定少。往往只提出了應該做什么,而對如果不這么做該怎么辦沒有作出規定,缺乏責任追究。
第三,協商能力不到位。政協委員協商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協商民主質量的好壞,關系到人民政協重要渠道作用的發揮。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向政協委員提出了“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目標要求。多年來,煙臺市政協在委員中深入開展“雙崗雙優”活動——在本職崗位建功,爭創優秀業績;在履職崗位盡責,爭當優秀委員。另外,精心打造了“雙百助推”“引智聚賢”“愛心惠民”“精品提案”“民意暢通”等活動載體,整體提升了委員們的履職盡責能力,但是具體到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委員們的參與意識和能力水平仍然參差不齊、有高有低。
三、煙臺市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現實路徑
針對上述存在的主要問題,下步煙臺市需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黨委領導。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政協協商民主體系,需要黨委事先明確哪些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要人事方案必須經過政協協商,并主動協調安排、積極參加政協的協商民主活動。當前,首要的是按照“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的要求,重點考慮將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納入各級黨委的議事規則和政府的工作規則,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日常辦文辦事程序。[3]
(2)健全制度體系。明確人民政協的國家和地方最高協商機關的功能定位和組織機構,將人民政協與黨委、政府、人大和司法機關等權力部門的關系以及政協協商程序、委員權利和義務等作出明確規定。對含糊不清的規定作出清晰、權威的解釋和修訂,切實增強有關制度規定的針對性和操作性。
(3)規范協商工作。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政協需要更加規范地開展協商。建議有關部門在制定相關意見時,對規范政協協商這個問題予以重點考慮。比如年度協商計劃,從最初制訂到具體實施,對人員、形式、流程、協商成果、建議處理等作出具體詳細的規定。
(4)提高協商能力。一是優化界別設置。當前,我國社會利益格局和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政協界別設置卻多年維持不變。因此,當前急需優化界別設置,使其構成及比例更加符合實際。二是改進委員產生和履職服務管理機制。改進委員的產生辦法,組織部門、統戰部門等從組織程序上予以規范和統一,賦予政協組織一定的人事權。另外,及時公布委員的聯系方式和履職情況,建立委員述職、考核與退出機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的講話[EB/OL].www.chinanemc.com/gn/2014/10-27/6721856.shtml.
[2]王秋波,孫明奇.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N].學習時報,2015-03-10.
[3]安陽市政協調研室.以改革精神推進協商民主實踐創新[J].協商論壇,2015(8).
責任編輯: 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