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華+張軍濤
摘要: 大學畢業生即將離校的那段時間,是他們學業上獲得成果的豐收時期,也是他們同窗友誼、師生恩情的懷戀與離別時期,但同時也是各類“失范行為”的爆發時期——如通宵唱歌、聚眾鬧事、打架斗毆等。如果對此類行為不加以正確疏導和管理,將會引發更嚴重的安全事件或群體事件。
關鍵詞: 畢業 失范行為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2-0151-02
一、案例經過——“發瘋”的畢業散伙飯
2014屆畢業生張某,在校期間成績較好,雖然家境困難,但性格開朗樂觀,老師和同學們對她的評價都很好。在6月的班級散伙飯中,張某喝了點啤酒后,情緒突然失控,現場多次流露出輕生自殺的念頭。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后,班主任立即組織幾位女生進行現場勸慰。同時,一方面立即向院領導和學校心理中心的老師匯報此事,尋求心理突發狀況的專家意見;在專家仔細地問詢之下,她要好的同學才道出了實情:戀愛期間,不慎懷孕,但是近期感情卻受到挫折,再加上半年前,最愛她的父親又剛剛去世,三重壓力下,一度樂觀堅強的張某再也支撐不下去,在散伙飯上,突然發狂,幾近崩潰。
在了解矛盾的根源后,根據院領導和心理中心老師的意見,班主任老師一方面緊急跟她家人聯系,希望家人盡快到校協助處理;一方面聯系張某的男朋友,希望尋求他的支持。最后,在多方面的介入下,才有效緩解張某的心理危機。
二、案例原因分析
該案例屬于典型的畢業生離校前的“失范行為”——平時樂觀積極的乖學生,臨近畢業陡然發瘋發狂不能自拔。這例“失范行為”既有學生個人的主觀因素,也有深刻的社會和家庭的客觀原因。具體原因如下:
(1)感情問題處理不當,是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校園的愛情是美好的,但如果遇到就業的考驗,很多會是無疾而終。此案例中的張某,遇到了同事萬某并產生了感情。但兩人均是剛走向社會的貧困大學生,兩個貧困家庭的物質壓力使他們之間的感情開始產生隔閡,加上張某情緒急躁,易沖動,在家庭壓力之下,不善于處理自己的感情問題,頻頻因瑣事和男友發生爭吵,最終自己信賴和堅守的感情也成為自己情感的巨大壓力。
(2)性格存在一定偏執,不善于溝通與交流是事件的主要原因。雖然該生來自于特殊的單親家庭,但該生堅強自立有余,與人溝通交流不足,性格有點好強自閉。父親去世前夕,該生獨自承擔了照顧父親的重擔,但該生很少向同學朋友傾訴,家庭困難也很少找老師反映;實習期間的感情經歷在遭到家人反對后,并不是委婉地與家人溝通交流,爭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而是憤恨地拒絕與家人聯系,固執地懷上身孕。
(3)家人的冷漠,也是此案例的重要原因。張某家庭情況較為特殊,她非常喜愛自己的父親,但與其他家人感情較淡。在成都實習期間,她與自己的同事萬某產生了感情,但遭到了哥哥的極力反對,哥哥希望她能中斷這段剛開始的戀情,立即回老家襄陽工作結婚,這樣可以照顧年邁多病的媽媽。在得知妹妹固執地懷上身孕的時候,憤怒的哥哥電話里辱罵自己的妹妹,還聲稱斷絕與妹妹的關系。親情的斷絕與家人的冷漠使張某非常心痛與絕望。
三、案例的啟示:教訓和經驗
(一)教訓
(1)實習期間的學生成為教育盲區,埋下了安全隱患。由心理問題而引發的學生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傷害永遠無法彌補,所以防止此類事故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前預警、提前介入、有效阻止。但每到大四下學期,學生會分散到全國各地求職就業,聯系方式也頻頻更換,幾乎處于“管理空檔期”,按照現有工作機制,很難對學生的相關情況以及心理狀況有充分詳細的了解,更談不上及時介入和幫扶。
此案例中的張某,實習期間所遭遇的親情挫折和感情變故,學院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渠道去了解和掌握,加上該生不善與同學交流以及刻意隱瞞,學院管理者更無法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
(2)與家長聯系較少,突發情況下,沒有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學生的成長成才,既離不開學校教育,也離不開家庭教育,學生發生心理危機,既需要學校及時介入,也離不開親情的感化。此案例中,親情的冷漠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張某的心理負擔。當突發情況產生后,雖然學校管理者及時介入,但是沒有明顯效果,當張某急需親情的關愛和溫暖時,親人卻明顯再次拒絕!這無疑給情緒失控的張某更大的傷痛。所以,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如果沒有形成合力,會嚴重影響突發事態的順利解決。
(3)對普通同學的安全教育不夠深入徹底,導致個別同學存在瞞而不報的情況。此案例中,雖然張某羞于將身孕一事告知同學和朋友,更沒有告知老師,但還是告訴了自己的閨蜜同學,但該同學并沒有予以重視,無法預料張某即將忍受不了心理重負而崩潰,所以也就張某懷孕一事當作秘密進行隱瞞,直到“散伙飯”上,張某情緒崩潰,閨蜜同學才道出實情。
如果對普通同學的安全教育落到實處,該同學有足夠強的安全意識,在知道張某的異常情況后,為張某的安全著想,肯定會及時上報老師,老師及早介入和干預,雖然不一定會化解張某的所有困惑和矛盾,但也會避免張某“發瘋發狂”這一失范行為的發生。
(二)經驗
(1)院領導和心理專家及時介入,遏制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事情突然發生時,現場的班主任老師就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性,第一時間向院領導和心理中心的專家進行了詳細的匯報。院領導得知情況后,對突發事態做了詳細安排和周密部署:不僅立即中斷正在進行的“畢業散伙飯”聚會,以免其他同學受到情緒感染;同時安排學生干部和黨員同學對該生進行徹夜的安撫和照顧,力保該生家長來校前不發生任何意外;另外,緊急聯系該生的家長和男朋友,立即到校協助處理。心理中心的專家也在第一時間給出了談心建議,通過寬慰、理解式的談心,極大地緩解了張某的消極情緒,避免了張某的心理危機進一步惡化。
正是由于院領導和心理專家的及時介入,現場班主任采取有效步驟,遏制了突發情況的進一步惡化,為后續的順利解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基層學生骨干安全意識強,工作執行得力。突發事件的現場,既沒有學生會成員,也沒有團總支成員,只有該班的所有同學。事件發生后,在班主任老師的指揮下,該班的班干部和黨員同學迅速組織起來,一方面立即終止宴會,勸告同學們返回寢室;另一方面立即對張某進行悉心勸慰,舒緩張某的情緒,同時還徹夜對張某進行照顧,以防極端情況發生。
正是學生骨干的得力協助,才使得班主任老師騰出時
間和精力咨詢心理專家,聯系張某的家人和男友,為事情的順利解決提供了前提條件。
(3)后續的談心舉措到位,避免了“失范行為”由個體傳染到群體。畢業生離校前的“失范行為”一個顯著特征是:示范效應和從眾心理的普遍存在。當一個普通學生做出酗酒鬧事等反常行為,很容易在畢業生群體里引發“示范效應”,其他畢業生也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去效仿這種“失范行為”,去亂扔亂砸,去通宵唱歌等,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在張某同學情緒失控之后,班主任老師按照學院領導安排,立即終止了聚會,勸告同學們返回寢室,避免了消極情緒的進一步傳播。在圓滿解決張某的事情后,班主任老師立即進行了所有同學的集體談心以及個別同學的重點談心工作,有效化解了同學們的負面情緒,避免了更多“失范行為”的發生。
四、結語
畢業生離校前夕的“失范行為”,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管理方面的客觀原因,更有社會上和家庭等方面的客觀原因。其中,除少數客觀問題無法解決外,大多數問題可以通過有效的工作加以改進和提高,從而將“失范行為”給學生和學校帶來的傷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堅持有效的學生信息反饋機制、家校雙方溝通機制以及扎實有效的談心機制相融合,對學生進行關愛、引導和教育,有效化解畢業生內心各類矛盾,引導畢業生安全、文明、有序離校。
責任編輯: 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