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芳芳,李 平*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人民醫院1.NICU;2.兒科一區,江蘇 徐州 221600)
降低臨床護理人員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率的品管圈實踐
郝芳芳1,李 平2*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人民醫院1.NICU;2.兒科一區,江蘇 徐州 221600)
目的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降低臨床護理人員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的發生率。方法由7人組成品管圈小組,通過品管圈的四個階段十大步驟的實施,分析影響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的因素,找出真因,制定并實施相應的整改措施。結果品管圈活動實施后,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率與原來比較下降至4.72%,(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實施品管圈活動后,圈員能掌握品管圈的相關知識,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提高了圈員的創新性、科研性、積極性和團隊凝聚力、合作力。
品管圈;PDA;靜脈輸液;漏掃碼
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1]是一種攜帶方便的通訊工具,隨著國外醫療系統對移動護理的廣泛使用,PDA在臨床工作中的獨特優勢被醫務工作者認可。近10年的使用過程中,國外許多研究表明PDA有利于臨床工作。PDA的使用是在3査7對基礎上,多了一項信息確認的防線。然而由于一些護理人員操作不當、PDA硬件故障、無線網絡不暢等因素,使得PDA系統沒有物盡其用,并且存在著出現差錯引起糾紛的隱患[2]。品管圈即品質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主要是由同一工作現場或工作性質互補的人們自發組成品質管理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運用科學統計方法及品質管理手法來解決工作現場所發生的問題[3]。近幾年,隨著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已形成了具有護理特色、促進社會發展的群體文化。我院2016年12月運用品管圈活動降低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率,取得了較為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現開放床位1258張,在職職工1413人,年收治患者5.4萬人次,我院護理部在市內首家啟用門急診輸液系統、移動護理系統、護理管理系統。
1.2.1 成立品管圈小組
2016年12月七名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共同走到了一起,成立了七彩圈,護士長擔任輔導員,圈長由全體圈員投票選出。這是一支平均年齡為31歲的團隊,目標明確,團結一心是我們的口號。圈徽寓意為:七彩代表生命的絢麗多彩,生活的豐富多彩。紅十字代表衛生救助,帆船代表我們的醫療護理事業,波濤起伏的大海代表人類生存的環境,以及當前醫療環境的大形勢。
1.2.2 主題選定
圈員們經過激烈的頭腦風暴法,提出了眾多問題。而我們從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個方面進行了打分,采用5、3、1評分、權重評價法,最終“降低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率”獲得了最高分,故確定為此次活動的主題[4]。
1.2.3 擬訂活動計劃
根據品管圈活動步驟,我們用甘特圖勾畫出此次活動計劃擬定表,確定活動日期以及圈員的工作分配等,我們的活動時間是由2016年12月~2017年5月。
1.2.4 現狀把握
小組成員根據改善前靜脈輸液時PDA使用情況繪制了流程圖,通過現狀調查,我們發現在靜脈輸液備藥、核對、配藥、執行和結束時存在PDA漏掃碼現象。于是我們使用查檢表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內調取了三周的數據,本次調查應掃碼次數共12810次,漏掃碼次數2432次,根據公式: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率=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次數/應掃碼次數X100%[5]。
計算得出漏掃碼率為18.99%,根據80/20原則及柏拉圖的分析,確定改善重點為78.45%,得出前兩項為此次活動改善的重點:即靜脈輸液結束時及輸液執行時PDA漏掃碼,見表1。

表1 改善前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情況
1.2.5 設定目標
依據查檢:漏掃碼總次數/應掃碼總次數×100%為現狀值;依據改善前現狀把握柏拉圖分析結論之78.45%為改善重點;依據工作年資占40%加學歷改善能力占30%加主題改善能力占30%加品管圈經驗值得出圈能力為71%;依據公式: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現況值×圈能力×改善重點)=18.99%-(18.99%×71%×78.45%)=8.41%,改善幅度為10.58%。
1.2.6 分析原因
圈員們通過頭腦風暴對靜脈輸液執行時、結束時PDA漏掃碼原因進行分析匯總,繪制出魚骨圖,將靜脈輸液執行時的各中小原因列入要因評價表,根據531評分、80/20法則選定:①護士工作量大,人員不足;②護士對掃描不重視;③患者對掃碼認識不足;④護士不能正確執行掃碼流程;⑤績效未納入量化考核;⑥PDA管理不規范作為要因。根據同樣的方法,選定靜脈輸液結束時漏掃碼要因為:①護士工作量大,人員不足;②護士對掃描不重視;③患者對掃碼認識不足;④績效未納入量化考核;⑤PDA管理不規范。通過輔導員、圈長在臨床工作中的考核、觀察,對要因進行了三周查檢分析,根據80/20原則確定:①PDA管理不規范;②量化為納入績效考核;③護士對掃碼不重視;④患者對掃碼認識不足為靜脈輸液時PDA漏掃碼真因。
1.2.7 對策擬訂
針對四個真因,召開圈會,圈員們采用頭腦風暴,提出相應對策,依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通過531評分80/20法則及有效整合,從中選出最切實可行的四個對策來實施:①規范PDA管理②納入質控標準③提高患者掃碼依從性④制定量化方案與績效掛鉤,并確定實施時間,由專門人員負責監督[6]。
1.2.8 對策實施
1.2.8.1 規范PDA管理
改善前因PDA管理不規范,我們制定了PDA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培訓及考核計劃并由專人負責PDA的日常保養及維護。通過對策實施后,我們的PDA漏掃碼率由18.99%降至為16.32%。
1.2.8.2 PDA掃碼納入質控標準
改善前因護士對掃碼不重視,對此我們的制定了制度PDA使用質量控制標準、PDA使用培訓及考核計劃并按計劃培訓及考核。通過對策實施后,我們的PDA漏掃碼率由16.32%降至為12.27%。
1.2.8.3 提高患者掃碼依從性
改善前因患者對PDA掃碼的依從性差,我們采取利用演示及口頭宣教的途徑讓患者了解PDA掃碼的功能、優點及安全保障;加強解釋及溝通,減少患者對PDA的負性感受;加強護士的操作流程,提高一次性掃碼成功率。通過對策實施三后,我們的PDA漏掃碼率由12.27%降至為8.74%
1.2.8.4 制定量化方案并與績效掛鉤
改善前PDA掃碼未納入績效考核,護士的積極性差,因此,我們制定了PDA量化考核表以及新的績效二次分配方案[7]。通過對策實施后,我們的PDA漏掃碼率由8.74%降至為6.28%。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策實施后我們制定了新的PDA使用流程圖。改善后護士能規范使用PDA掃碼,患者能主動配合。對策實施后我們再次進行了三周的查檢,對數據進行分析匯總對比,PDA漏掃碼率明顯降低為4.72%,見表2。通過對策實施后,我們本次活動的目標達標率為134.88%,進步率為75.14%。

表2 品管圈活動開展前后的PDA漏掃碼率的比較[n(%)]
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全體圈員的品管工具運用、團隊精神、專業知識、溝通協調能力、活動信息,責任榮譽感等都較前明顯提升。
經過努力,我們將成果上報護理部,制定了4個標準書:①制定PDA管理制度;②PDA使用質量標準;③PDA培訓考核計劃;④績效二次分配方案。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時最基礎的方法,在靜脈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采用個人數字助理(PDA)對患者的身份識別條碼以及藥物包裝袋上的條形碼進行掃描,對患者、藥物種類、藥物濃度、給藥劑量、用藥方法、給藥時機進行核對,以確保靜脈輸液的用藥安全性,但在PDA掃描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由于輸液操作步驟增多,加上工作繁忙、機器故障等問題,容易出現漏掃情況,導致靜脈輸液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8]。因此,有必要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以減少靜脈輸液過程中 PDA掃描漏執行的情況,提高患者的靜脈輸液用藥安全性。
通過這次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圈員能掌握品管圈的相關知識。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提高了圈員的創新性、科研性、積極性和團隊凝聚力、合作力。懂得了如何使用品管圈活動程序在日常工作中解決問題,對護理工作中的難題通過品管圈活動逐個解決、擊破,從而在細節上不斷改進,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促進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
[1] 池艷宇,賈曉君.PDA在移動護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16-18.
[2] 李小冬,李 軍,趙 雪,等.降低臨床護理人員用藥過程中PDA漏掃碼率的品管圈實踐[J].護理學報,2016,23(8):19-22.
[3] 曾 艷,吉 莉,孔 旭,等.品管圈在降低輸液過程PDA漏掃率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27(8):2668-2670.
[4] 周文靜,牛玉芹,趙 丹,等.品管圈活動運用于CCU病房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10):777-779.
[5] 王瑩瑩,傅靜芬,陳玲玲,等.品管圈在減少患兒靜脈輸液PDA掃描漏執行率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2(24):164-166.
[6] 費 斐,周方麗.品管圈對減少PDA條碼漏刷率的效果觀察[J].健康必讀旬刊,2013,12(10):393-393.
[7] 盧瑞梅,區秀鳳,劉惠萍.PDA統計工作量在急診護士績效分配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20):145-145.
[8] 陳隆玖.品管圈在提高靜脈輸液PDA掃描率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16,37(1):237-238.
The practice of reducing the rate of PDA leaky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linical nursing staff
HAO Fang-fang,LI P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eixian county,x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1.NICU;2.Pediatric area,Jiangsu Xuzhou 221600,China)
Objectiv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ntrol activities,to reduce the clinical car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PDA when the incidence of PDA sweep code.Method By the seven groups of finished product tube group,through the quality of the four stag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p ten step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PDA leak sweep code factors,find out the truth,develop and implement the appropriate rectification measures.Resul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ube,the rate of PDA leakage dropped from the original 18.99% to 4.72%,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1).Conclus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duct tube circle activities,members can grasp the knowledge of the quality of the circle,circle capacity has been fully improved,improve the members of the inno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enthusiasm and team cohesion,cooperation.
Quality control;PDA;Intravenous infusion;Leakage code
R472
A
ISSN.2096-2479.2017.42.2.02
李平(1983-),女,江蘇徐州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兒科護理,
通訊地址:江蘇省徐州市沛縣迎賓大道18號,電話:18052208303,郵箱:39046216@qq.com
郝芳芳(1977-),女,江蘇徐州沛縣,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新生兒危重癥護理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