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嫻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 佛山 528000)
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
呂雪嫻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討論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實施常規急救護理,觀察組46例患者實施急診護理路徑,對比兩組的搶救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急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和急診停留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非費用均短于對照組,且對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的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護理路徑搶救模式可提高搶救效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急診護理路徑;急性心肌梗死;搶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主要是部分心肌因嚴重而持續的缺血發生局部壞死,若未得到及時而有效的搶救措施可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在急診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過程中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搶救效率,從而促進搶救的成功[2]。為提高急診搶救效率和護理服務質量,我院在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應用急診護理路徑,結果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共從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患者中選擇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家屬對于本次研究知情,并愿意加入,使用隨機序貫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中男26例,女20例,患者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0.3±4.5)歲;觀察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51.0±5.0)歲。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吸氧、鎮痛、消除緊張情緒、調整血容量、再灌注等搶救措施,并予以監測血流動力學、心電圖、血壓等。
對照組實施常規的搶救護理措施,遵醫囑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做好各項監護措施的記錄,進行相應搶救部位的清潔和備皮,做好并發癥預防護理,在救治結束后協助患者完善相關檢查等內容。觀察組則應用急診護理路徑,具體內容如下:
(1)成立急診護理路徑小組:組織成立急診護理路徑小組,小組內成員包括1名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6名護理人員,定期對急診護理路徑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路徑實施內容、實施流程,急救技能培訓以及規范化護理,明確急診護理路徑的意義,確保小組內的每位護理人員均熟練掌握急診護理路徑的實施流程。
(2)急診護理路徑實施:在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快速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簡單的評估,進入急診護理路徑,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初次評估和初期檢查,同時通知急診科開放急診綠色通道,急診分診護理人員接診后將患者迅速送入搶救室,通知醫生采取搶救措施,同時立即對患者實施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并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并采集血液標本進行心肌酶檢測,配合急診醫生進行搶救,搶救成功后將檢查相關指標讓急診醫生查看,并做出診斷,根據診斷結果通知心內科及導管室準備介入治療以及進一步的治療措施。
對比兩組的急救相關指標,包括急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急診停留時間,并比較兩組的住院時間和患者家屬對急診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急診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應用我院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問卷進行評價,共100分,由患者家屬進行填寫,分數越高為護理滿意度越好。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的急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急診停留時間、住院時間均長于觀察組,而對照組對患者家屬對急診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n 急診評估時間(min) 急救時間(min) 急診停留時間(min) 住院時間(d) 護理滿意度(分)對照組 46 2.5±1.5 55.3±5.5 78.5±8.2 6.8±2.0 86.3±6.0觀察組 46 1.0±0.5 40.3±6.0 65.3±8.0 4.0±1.0 96.3±4.0 t 6.364 12.499 7.815 8.493 9.40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發生在冠狀動血管病變基礎上的一種急性而持續的缺血血氧,引起的心肌細胞的壞死,其病情進展較快,越早的對患者展開搶救措施,越有利于患者的預后[3]。且有臨床研究資料表明,通過優化急診搶救流程,完善急診護理程序,可有效的縮短急診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4]。
急診護理路徑是一種科學性、有計劃性的標準化護理搶救流程,通過實施急診護理路徑對心肌梗死這一特定疾病制定出有順序、有實踐性的臨床診療計劃,形成方便、快捷、有效的急救路徑,規范化護理流程,減少了常規搶救護理環節中的滯留時間,不僅提高了搶救效率,同時還減少了護理差錯,提高了護理質量[5.6]。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可看出實施急診護理路徑后觀察組的急診停留時間、急診評估時間、急救時間、住院時間均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觀察阻的護理滿意度評分也優于對照組,說明通過實施急診護理路徑可有效的縮短心肌梗死的急診搶救時間,提高搶救效率,改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急診護理路徑對于提高搶救效率有顯著的意義。
[1] 徐紅娟.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6,32(8):59-59.
[2] 張曉芬,袁承軍,何 玲.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干預評價[J].河北醫藥,2016,38(8):1272-1274.
[3] 黃麗燕.急診快捷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12,34(8):1100-1101.
[4] 張禮紅,霍 燕.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59):391-391.
[5] 高鸞,邢愛民,曹文超,等.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4):260-261.
[6] 魏亞莉.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5):92-94.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2.34.0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