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泳東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科室康復科,廣東 佛山 528000)
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死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冼泳東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科室康復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對老年腦梗死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生活質量采用護理干預效果分析。方法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老年腦梗死臥床患者21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105例。對照組行傳統護理干預,觀察組行康復護理干預。對患者住院時間、DVT發生情況、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結果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ADL評分、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老年腦梗死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減少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滿意度。
老年腦梗死;下肢深靜脈血栓;生活質量;護理干預
腦梗死是一種嚴重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是該病高發區域,病癥多表現為肢體功能障礙、意識不清、語言功能喪失等[1]。患者長期臥床,血液循環不暢通、易出現高血壓、糖尿病、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等癥狀。其中,DVT發病率一般約占腦梗死患者發病比例的1/3[2]。本文究通過對老年腦梗死臥床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干預,分析其對DVT形成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老年腦梗死臥床患者21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5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5.67±1.38)歲。男132例,女78例。均為首次腦梗死發病一周內、年齡不小于60歲且均簽署病情知情書。排除:重要器官功能喪失、治療前30日用過抗凝等藥物、非臥床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采用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實施措施如下:首先,心理護理。患者多生活不能自理,情緒暴躁、絕望。護理人員應熱心幫助患者,講解DVT致病原因及應對措施,降低患者恐懼心理,配合治療;其次,引導語言功能恢復。護理人員應盡量減少復雜語言,運用簡單語言或手勢傳遞信息。另外指導患者進行發音訓練,盡可能使患者恢復語言功能;第三,指導患者合理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食物、多喝水、少抽煙、飲酒;第四,指導患者進行肢體訓練。鼓勵和監督患者每天按規定開展屈伸、抬腿、活動關節等訓練,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提供腿部按摩、翻身、拍背等服務;第五,關注下肢靜脈回流狀況。評估下肢痛感、腫脹程度,測量皮膚溫度、顏色;第六,確保呼吸順暢。有痰及時吸出,以免出現危險。
CT顯示患者出現語言、活動、視覺障礙及下肢水腫等癥狀;彩超檢查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兩組患者分別于護理干預前及護理干預后第1周、第2周、出院前1天進行生活能力(ADL)評分[3];比較住院時間、DVT發生情況和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DVT發生率對比
兩組患者干預前ADL評分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第1周、第2周、出院前1天AD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第1周 干預后第2周 出院前1天對照組 36 42.25±6.12 58.22±6.82 73.98±5.22 85.14±6.44觀察組 36 43.18±6.43 50.18±5.02 64.27±6.02 71.20±6.12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35例患者對護理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7.2%;對照組30例患者對護理滿意,護理滿意度為83.3%;兩組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對腦血管疾病研究逐步完善,醫護人員對腦梗死的理解也日益深入。臨床中對患者護理干預有效降低DVT發生,有利于患者提高生活質量[4]。觀察組護理人員除了對患者心理、飲食、語言等方面進行干預外,要密切關注對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措施。協助患肢稍作抬高,避免造成靜脈回流不暢導肢體致疼痛、腫脹、壞死。每日測量腿圍,觀測膚色,避免感染。不要劇烈活動或按摩,以免栓子移動、脫落造成其它器官栓塞。患者血栓雖然得到了一定改善,康復護理應仍以被動活動和體位干預為主。在臥床的同時接受肢體功能訓練,緩慢被動活動患肢,防止肌肉萎縮、活動障礙等。如出現胸悶、咳嗽、呼吸困難等,立即將患者平臥,給予氧氣支持。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ADL評分比、護理滿意度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了對老年腦梗死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生活質量進行護理干預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恢復時間更快,增加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 韓詩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外醫療,2016,35(33):161-163.
[2] 董茂渝,符曉艷.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死臥床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2):191-193.
[3] 張智敏,高建元,等.康復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3):141-142.
[4] 徐俊艷,何碧瑩,等.婦產科手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4,27(5):148-149.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42.45.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