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華,李建云,黃一丹,姜 鳳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一科,廣東 廣州 510317)
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靜脈導管護理中的對比研究
趙振華,李建云,黃一丹,姜 鳳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一科,廣東 廣州 510317)
目的探討兩種不同的深靜脈導管固定法對深靜脈置管相關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經靜脈留置深靜脈導管患者,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25例)和對照組(17例)。觀察組選采用改良固定法,即管道塑型無張力粘貼法聯合高舉平臺法翼型固定深靜脈導管;對照組采用傳統粘貼法,即無張力管道不塑型粘貼法,固定深靜脈導管;兩組換藥方法和使用材料均相同。分別觀察并比較兩組薄膜松脫、導管脫出、置管穿刺口局部不良反應(紅、腫、滲液及滲血)的發生率及平均更換敷料的時間。結果觀察組導管脫出率為1.416%、薄膜松脫率為4.690%、局部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154%,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改良后的無張力粘貼管道塑型法聯合高舉平臺法翼型固定深靜脈導管能有效地降低局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延長了敷料更換時間,減輕了護士工作量。
深靜脈導管固定;管道塑型;高舉平臺法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在危重患者的搶救及監護中深靜脈導管的應用比較廣泛,深靜脈置管是通過對人體較大靜脈(股靜脈、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等)穿刺置管,達到建立靜脈通路或行心導管檢查的一種方法,適用于對危重患者進行中心靜脈壓監測、搶救給藥及靜脈高營養輸入;周圍靜脈穿刺困難而又需建立長期靜脈補液的途徑;便于從靜脈注入高濃度刺激性強的藥物。應不同要求可在人體保留10~30天[1]。因留置時間長,時有護理不當發生導管意外脫出、局部不良反應、感染等置管并發癥,影響置管的繼續使用,而且也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經濟損失,有報道置管部位的皮膚情況為深靜脈置管感染的相關因素之一[2],而感染是導致導管拔除的主要原因[3]。因此,如何妥善固定導管,預防置管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無疑對護理人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我科2014年3~2016年5月收治42例深靜脈置管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采用不同的固定深靜脈導管的方法,觀察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留置深靜脈導管的CCU住院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27~89歲,平均年齡58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病情、年齡、性別、置管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1)。
兩組均使用艾貝爾一次性無菌中心靜脈導管包(雙腔)及附件包(廣東佛山南海百合醫療科技公司),全部患者均在CCU床邊由醫師按規范要求穿刺成功置管,穿刺后均用醫療縫線將導管固定在穿刺點的周圍皮膚上(見圖1)。兩組換藥方法、使用材料及導管維護方式均相同。

圖1
1.3.1 換藥使用材料。兩組均使用3M TegadermtmHP無菌透明敷料貼(美國3M公司)(以下簡稱:3M敷料)10×11.5 cm一張,醫用無紡布3M加壓固定膠布(以下簡稱:3M膠布)5×10 cm一塊,無菌手套一副,基礎治療盤一套。
1.3.2 換藥步驟。兩組均在無菌操作下,以0°~180°去除敷料(勿將導管扯出體外),常規以“點而康”復合碘皮膚消毒液以穿刺點為中心由內向外充分消毒3遍置管部位皮膚,消毒范圍為15×15 cm。
1.3.3 固定方法。消毒液充分待干后,觀察組:第一步,采用無張力粘貼管道塑型法:先將3M敷料中點部位對準穿刺點無張力垂放,并從導管上方沿周徑對貼塑型(勿將導管扯出體外),之后邊撕薄膜邊框邊按壓并驅盡薄膜下空氣,使3M敷料牢固的固定于皮膚上;第二步,首先將大小為5×10 cm的3M膠布用剪刀將膠布剪成“丁”字狀,將膠布分成3部分(如圖2“黑線”所示),橫向分別剪開4 cm,縱向剪開2 cm;第三步,采用高舉平臺法:首先將膠布與深靜脈導管垂直橫向放置,將第①部分膠布的中線對準深靜脈導管,在3M敷料與外露導管處粘貼,并從導管上方沿周徑對貼約0.5 cm塑型,之后兩端再蝶形固定在皮膚上并撫平膠布(如圖3),使導管懸空在皮膚上,避免直接與皮膚摩擦[4];第四步,將第②部與第③部分膠布分別將深靜脈導管主管(白色)與側管(藍色)的尾端以翼型固定在左右兩邊(如圖4)。

圖2

圖3

圖4
對照組:第一步,采用傳統粘貼法,將3M敷料中點對準穿刺點無張力固定粘貼,貼膜時撫平整塊薄膜,排除薄膜下的空氣;第二步,將大小為2.5×10 cm的3M膠布在3M敷料邊緣與外露導管處加壓固定皮膚上。兩組均7天換藥1次。
APN每班觀察以下情況:①觀察兩組薄膜敷料的固定情況:薄膜松脫或卷邊。②穿刺口局部不良反應:紅、腫、滲血及滲液現象。出現以上情況及時予以更換敷料,并記錄導管外露刻度與更換敷料時間。③導管脫出發生率:每班記錄導管外露刻度1次,若導管滑出>4 cm則認為導管脫落[5],終止本次觀察。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薄膜松脫、局部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導管脫出1例,是由于患者躁動不安掙脫約束帶用手將導管扯出;對照組導管脫出3例。均為敷料松脫導管脫出>4 cm(P<0.01)。觀察組更換敷料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患者敷料松脫、導管脫出及局部不良反應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平均更換敷料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患者平均更換敷料時間比較(±s,d)
組別 n 平均更換敷料時間對照組 17 7.23±1.63觀察組 25 5.39±1.35 t 6.845 P<0.05
3M薄膜具有透明易觀察、透氣不透水、易黏貼的特點,有報道在無皮膚過敏的情況下,3M薄膜可作為中心靜脈置管換藥的首選敷料。3M膠布具有對皮膚無過敏、無毒、耐水、耐汗、不粘連皮膚和汗毛、不玷污皮膚、粘性持久等特點。用3M薄膜聯合3M膠布固定深靜脈置管,操作簡單,患者舒適,是一種理想安全的預防并發癥和延長置管時間的方法[6]。但臨床上因為患者出汗、煩躁、昏迷或意識不清、經常翻動、導管縫線脫落、使用輸液泵或微量注射泵連接深靜脈輸液接頭增加導管牽拉的重力等原因,容易出現薄膜松脫、導管脫出,易使細菌侵入發生感染,增加了置管穿刺口不良反應發生率[7]。這些不良反應不但增加了護士因頻繁更換貼膜的工作量而且不能有效的預防深靜脈置管并發癥。
本次研究方法通過對深靜脈置管的患者采取改良后的深靜脈導管固定方法后,結果發現,無張力黏貼導管塑型法加強了薄膜與管道及皮膚結合的密封性,對穿刺部位封閉更徹底,能有效減少敷料不服帖引起的空氣殘留,繼而松動;高舉平臺法固定后,使深靜脈導管尾端緊緊固定在膠布上,膠布緊緊固定在皮膚上,克服了因輸液接頭等管道牽拉深靜脈導管出現薄膜松脫、導管脫出等因素,也降低了因患者活動導致導管移動刺激穿刺口出現滲血的幾率,有效的降低了置管穿刺口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導管脫出幾率,使再次固定的次數明顯減少。此方法固定深靜脈導管既美觀、穩固,且不會出現粘貼多條膠布的現象,又有效的延長了更換敷料的時間,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醫護人員的肯定和好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次研究由于收集樣本例數有限,觀察指標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還有待研究。
[1] 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78.
[2] 馮裕董,蘇淑云,蔡曉燕.導管固定方法對深靜脈置管相關性感染的影響[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0,3(7):635-638.
[3] 蔡玲霞.深靜脈置管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3):124-126/
[4] 高艷芬,梁寶卿.管道塑型高舉平臺雙固定法在胸腔閉式引流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11):990-991.
[5] 魏清蘭,于國東,梁敏安,等.鎖骨下靜脈導管改良固定方法的應用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4A):150-151.
[6] 劉淑珍,謝 敏,羅凝香.3M薄膜聯合3M繃帶膠布在深靜脈置管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10):3147-3148.
[7] 程曉紅.深靜脈置管脫出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3):86.
Objective Discussion on two kinds of deep venous catheter fixation metho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ube related complicationsof deep vein .Methods From March 2014 to May 2016 ,42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deep venous cathe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2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7 cases), consistent in both two groups of dressing methodsand the use of materials, the observation group selected by modified fixation method, namely the pipe moldingtension free paste method combined with high lift airfoil fixed platform method deep venous catheter;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paste method, i.e. no tension not plastic pipe sticking method, fixed deep venous catheter; two groups of dress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used are the sam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film loose, catheter prolapse,catheter puncture local adverse reactions (red, swollen,oozing and bleeding) incidence rate and average change dressing time.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theter ablation rate 1.416%, Bo Mosong (4.690), and rate of local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3.154%, (P<0.01),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without the joint high platform tension paste pipeline molding method of airfoil fixed deep venous catheter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ocal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 rate, prolong the dressing change time,reduce the workload of nurses.
Fixed deep venous catheter; Pipeline plastic; Hold high the platform method
R472
B
ISSN.2096-2479.2017.42.55.03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