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濟南市兒童醫院,山東 濟南 250022)
?兒科護理?
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劉婷婷
(濟南市兒童醫院,山東 濟南 250022)
目的針對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臨床表現進行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室收錄的120例幼兒患者,對其采取隨機分配的形式分為兩組,其中采用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共計患者人數60例。另外一組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還需要進行風險防范護理,該組稱為觀察組,其患者人數為60例。同時,在護理結束后,患者都需要填寫一份我科室自擬的滿意度調查表,主要是針對護理情況的調查,每次填寫完成之后會有專人收錄存檔。以上試驗數據本科室將交由專人進行匯總分析。結果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不管是患者療效還是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問題上,觀察組的結果都遠遠優于對照組。結論在針對兒科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運用風險防范護理模式不僅有助于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還有助于提高患者對于護理過程的滿意度,提高醫院的聲譽。
兒科;風險防范護理;臨床表現
在針對兒科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由于患者的年齡特點以及性格特點導致護理過程比較困難,再加之傳統的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以及護理知識都不成熟,這都將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而風險防范護理模式則可以很好的彌補這些問題。風險防范護理可以提供專業的護理技能,并且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同時還會提前制定應急措施,進而有效的幫助患者完成康復治療。具體報道如下。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室收錄的120例幼兒患者,對其采取隨機分配的形式分為兩組,其中采用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共計患者人數60例,其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3,患者中年齡最大的為9歲,年齡最小為2歲,平均年齡為(5.1±2.9)周歲。觀察組患者為60例,其中男女比例為3:2,患者當中年齡最大為10歲,年齡最小為3歲,平均年齡為(6.2±2.7)周歲。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中的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所患疾病等方面的差異不影響統計結果,可以進行比較。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的患者接受符合相關規定的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定時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檢查,針對患兒的飲食以及藥物使用方面進行指導。其中飲食方面以易消化的高熱量食物為主,不要穿過于束身的衣物。同時告知家屬患者發熱時候的一些常用的物理降溫法[1]。
1.1.2 觀察組
在接受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之上加以風險防范護理,風險防范護理的具體方法如下。
(1)風險防范護理人員的崗前培訓。參與護理風險防范的醫務人員,在進行臨床護理之前需要接受相關的法律知識、護理知識、護理技巧以及兒科病理知識的培訓,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需要接受考核,確保通過考核之后方可到崗工作。
(2)結合患者情況,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護理人員在接收到護理任務的時候,首先需要對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的了解,同時針對患者的性格、年齡等事宜進行了解,并做好相關的資料文書,然后在護士長以及醫生的指導下,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突發情況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制定健全的、符合患者康復的護理方案[2]。
(3)加強心理疏導工作。患兒在住院期間,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很容易產生暴躁、低落的情緒,以致于在進行護理工作的時候,出現患兒不配合的情況。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加強對患兒的心理輔導,和患兒做一些不會影響康復的互動小游戲。患者家屬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地進行溝通,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并講述一些院方在患者所患病情領域的成就,增加患者對院方的信心。
1.3.1 總有效率
此評判標準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分別是療效顯著、療效一般、沒有療效。當患者接受治療之后,經過觀察后確定臨床癥狀徹底消失,生命體征沒有任何不良狀況,并且患者沒有出現相關并發癥,這種情況稱之為療效顯著。如果患者接受治療之后,經過臨床觀察確定患者的臨床病癥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身體機能也在逐漸恢復的狀態,而且不曾有明顯的相關并發癥,這種情況被定義為療效一般。但是,如果患者經過治療之后,不僅臨床癥狀沒有消失,而且身體機能也沒有恢復的跡象,甚至還有明顯的并發癥,這種情況稱之為沒有療效。治療結果的總有效率等于療效顯著的患者數量與療效一般的患者數量總和占總患者數量的百分比[3]。
1.3.2 滿意度
在患者接受治療之后,會收到一份我科室針對護理服務的調查表,表內的調查事項全部由患者根據實際護理情況填寫,都會有相關人員交由患者進行填寫,填寫之后立即收回存檔[4]。
以上試驗數據本科室將交由專人進行匯總分析。
觀察組的患者經過治療之后的總有效率高達93.33%,而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之后的總有效率僅為73.33%。見表1。因此,經過風險防范護理的患者總有效率遠遠高于常規護理患者。

表1 為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觀察組的患者對于護理情況的滿意程度遠遠高于對照組。見表2。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的需求逐漸提高,尤其是針對身體健康的問題上,更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兒科護理的過程中,由于兒科患者的年齡特點限制,以致于患者常常出現不配合治療的現象。這一系列的因素導致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加大。針對這一問題,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防范護理可以有效的將其解決,風險防范護理是基于常規護理基礎之上加以創新的護理模式,主要用于解決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本科室通過此次研究,進一步確定了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可行性,所以可以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5]。

表2 為患者對護理結果滿意程度的比較
綜上所述,風險防范護理是基于傳統護理模式基礎之上的一種較為完善的護理模式,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護理指導,同時利用專業的護理知識以及護理技能,可以有效的解決傳統護理中存在的很多問題,有助于兒科護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并且,運用風險防范護理可以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提高醫院的知名度。因此,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的護理管理中值得被推廣。
[1] 劉變巧.探討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童醫院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5,(15):48-49.
[2] 曾月嫦,麥海娟,馬夢玲,等.風險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6):38-39.
[3] 鄭瑞鶯,梁遠關.風險防范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實施及效果評價[J].臨床醫學工程,2015,(3):368-368.
[4] 李衍菊.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21):88-89.
[5] 邵淑芳,陳燕芬,李月霞,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兒科病房中的實施與成效[J].齊魯護理雜志,2014,(12):112-113.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42.114.0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