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冰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頭頸放療科,廣東 佛山 528000)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乳腺癌放療后康復的影響
何 冰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頭頸放療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探究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乳腺癌化療后康復的影響。方法回顧分析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接受放療的乳腺癌患者96例為觀察對象,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分析兩組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SDS評分、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在乳腺癌化療患者臨床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乳腺癌;放療;心理護理;健康教育
在臨床上,乳腺癌屬于常見的惡性腫瘤,呈多發性特征,以乳房腫塊、淋巴結腫大等為常見的臨床癥狀,直接影響患者身心的健康成長[1]。隨著當前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該病患者生存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但接受化療的多數患者在需承受多種因素的壓力而產生嚴重的不良情緒,造成患者治療效果、生活質量均受到影響[2]。所以,加強該病患者心理護理及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對我院行化療的乳腺癌患者96例應用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進行對照研究,內容如下。
回顧分析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接受放療的乳腺癌患者96例為觀察對象,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8例,年齡25~47歲,平均為(36.0±4.7)歲;學歷:10例本科,30例大專及以上,8例高中及以下。觀察組48例;年齡23~45歲,平均為(34.0±3.7)歲;學歷:8例本科,31例大專及以上,9例高中及以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研究,其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熱情接待患者,以真誠的態度、溫和的語氣與其主動交流,詳細介紹院內環境、科室內規章制度、醫護人員的個人情況、化療方案、預后效果、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有關內容,使其做好的充足的心理準備,緩解負性情緒,主動接受治療和護理。同時結合患者病情安排科學的飲食,滿足機體能力需要,增強體質,促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改善日后生活質量。
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觀察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病情、年齡、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性制定出合理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實施方法,內容如下:心理護理:針對患者不同心理狀態、性格特征等給予具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通過以往成功治愈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的方式促使患者增強對治療的信心。同時指導家屬對患者給予更多的支持、關心與安慰,尤其是患者配偶。另外,根據患者個人喜好播放適當的舒緩音樂,促使其身心處于舒適狀態,并通過看電視、打牌、讀報紙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保持穩定的情緒;健康教育:通過座談會、一對一方式等向患者講解疾病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化療方案等有關知識;教會患者自我檢查、鍛煉、保護好患側手臂等內容;在接受放療前,對患者說明疾病常規檢查流程、目的等,提高患者對放療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對患者及家屬講解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善以往不良飲食習慣,告知患者主要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等食物。當患者放療期間出現血象降低現象,應多食用黃芪烏雞湯、棗米粥等補氣養血食物。叮囑患者定期隨訪,若出現異常情況需立即就診。
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心理狀態,共20個選項,分給4個標準;輕度焦慮、抑郁為50~59分;中度焦慮、抑郁為60~69分;重度焦慮、抑郁為≥70分[4]。
采用QOL評價患者生活質量,12項條目,各項為1~5分,滿分為6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標準分為:好視為42分;中視為22~41分;差視為低于21分[5]。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SDS評分、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心理狀態(±s,分)

表1 對比兩組心理狀態(±s,分)
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對照組 22.30±4.95 16.77±4.30觀察組 16.97±3.00 11.75±2.30 t 6.108 6.828 P 0.000 0.000
觀察組生活質量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n(%)]
近年來,國內發生乳腺癌的數量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且逐漸趨于年輕化,加上多數女性缺少對該病癥的認識、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在疾病確診會極易產生抑郁、恐懼、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直接影響身心健康,特別是接受化療的患者,使其承受著來自經濟負擔、心理方面的壓力[6-7]。可見,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化療的乳腺癌患者具有重本文采用心理護理家健康教育對乳腺癌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根據患者文化程度、社會地位等差異性的心理狀態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夠促使其不良情緒趨于穩定,逐漸學會自我調節不良情緒的方式,成功樹立抵抗疾病的信心;通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病因、進展等有關知識及放療方案、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化療后自我檢查、患肢功能鍛煉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健康教育,能夠促使患者功能的快速康復,減少放療不良反應、并發癥的發生,從而緩解患者內心壓力,使其以正確的態度認識到該病并非是不治之癥,僅需要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主動接受、配合治療和對應臨床護理,可以促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通過對患者講解營養飲食的重要性,可以幫助患者改掉以往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進而逐漸培養成營養均衡的合理飲食安排,在滿足自身機體需要的同時還可以增強體質,促進機體康復,改善生活質量[8-9]。由此可見,在接受化療期間的乳腺癌患者,應加強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理念,緩解其負性情緒,促使樂觀生活態度的形成,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增強抵抗疾病疾病的信心,從而早日恢復健康。研究結果表明,接受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觀察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均較對照組優,差異有顯著性(P<0.05),和殷淑芳,孟愛鳳[10]相關研究結果相符,進一步說明心理護理假健康教育有助于化療后乳腺癌患者身心將抗的成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應用效果顯著,有助于穩定乳腺癌放療后患者情緒,改善生活質量,值得應用。
[1] 蘭月文.乳腺癌健康教育及促進康復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9):477-478.
[2] 李曉艷.心理護理對乳腺癌患者負面情緒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免疫學雜志,2013,29(12):1048-1051.
[3] 李 蓉,杜鎧鄴,孫玉巧,等.康復志愿者參與的小組健康教育形式對乳腺癌病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0(15):1820-1822.
[4] 李 平.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3):683-684.
[5] 張如靖.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輔助化療的影響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6):165-166.
[6] 馬 菊,劉 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療的心理護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77-78.
[7] 張軍萍.心理護理聯合康復護理指導在乳腺癌患者術后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6):103-105.
[8] 李 娟,葛和平.乳腺癌放療中的心理分析和護理[J].醫學信息,2013,26(8):348..
[9] 王 莉,曹仲茹,楊麗麗,等.分期心理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患者認知行為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7):3285-3287.
[10] 殷淑芳,孟愛鳳.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J].江蘇醫藥,2013,39(9):1113-1114.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2.126.02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