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治療科,廣西 桂林 541001)
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況的調查及干預
王 艷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放射治療科,廣西 桂林 541001)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況,并積極采取干預措施。方法選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乳腺癌患者200例作為對照組,調查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況,選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乳腺癌患者200例作為研究組,了解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態,分析采取干預措施的效果。結果兩組護理前心理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SAS(52.01±4.25)、SDS(50.63±3.89)、PSQI(5.11±0.09)、CD-RISC(81.38±6.77)、DT(3.98±0.18)與研究組SAS(40.55±4.13)、SDS(41.66±3.24)、PSQI(3.02±0.05)、CD-RISC(90.48±5.89)、DT(2.17±0.0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對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況的調查并采取干預措施,可獲得良好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干預
我國乳腺癌的發病在今年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特別在許多大中城市,患乳腺癌的年齡亦有明顯的提升趨勢[1]。患者乳腺癌早期往往不具備典型的癥狀與體征,只有通過體檢或者乳腺癌篩查才能夠被發現。突如其來的現實非常容易影響到患者正常的心理狀態。介于此,本文納入400例研究對象進行臨床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乳腺癌患者200例作為對照組,調查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況,選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乳腺癌患者200例作為研究組,對照組年齡29~58歲,平均(54.18±4.03)歲。對照組年齡26~61歲,平均年齡(55.41±4.06)歲。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均確診為乳腺癌;②患者了解本次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神志不清、無法正常溝通者;②精神障礙者。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心理彈性量表(CD-RISC)、心理痛苦溫度計(DT)進行兩組心理狀況的對比分析。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研究組采用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通過術前與放射治療前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同時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與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表達出自己的心理狀況,護理人員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達到消除患者緊張情緒的目的。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愛,在幫助患者消除疾病帶來的痛苦的同時減少患者因乳房的不完整帶來的心理傷害,面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告知患者治療的目的,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
SAS≥50分,SDS≥53分,為陽性。PSQI總分為0~21分,分數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差。心理彈性量表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心理彈性越好。心理痛苦溫度計≥4分表示需要心理干預或者進行精神科轉診。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分析兩組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況變化情況,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對照組護理前后SAS、SDS、PSQI、CD-RISC、D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對照組心理狀況結果與研究組心理狀況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分析兩組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況變化情況(±s)
表1 對比分析兩組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況變化情況(±s)
心理狀況 對照組 研究組 t P SAS 護理前 59.39±7.11 58.39±7.09 0.032 >0.05護理后 52.01±4.25 40.55±4.13 8.367 <0.05 SDS 護理前 58.23±6.02 57.81±5.98 0.041 >0.05護理后 50.63±3.89 41.66±3.24 9.135 <0.05 PSQI 護理前 8.29±0.29 8.32±0.31 0.018 >0.05護理后 5.11±0.09 3.02±0.05 8.206 <0.05 CD-RISC 護理前 76.34±5.33 78.03±5.29 0.017 >0.05護理后 81.38±6.77 90.48±5.89 8.398 <0.05 DT 護理前 5.06±0.09 5.12±0.11 0.021 >0.05護理后 3.98±0.18 2.17±0.06 9.311 <0.05
乳腺癌的確診和治療方法對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已嚴重影響他們的生存質量[2]。在本次研究中,兩組在護理前通過采取多種心理評估量表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兩組在護理前SAS、SDS、PSQI、CD-RISC、DT的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面對心理狀況不佳的乳腺癌患者,只有臨床上積極采取護理干預措施,才可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在本次研究中,護理干預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干預,心理干預的目的在于利用護理人員專業的溝通技能、扎實的專業基礎安撫患者,避免患者的過度焦慮,讓患者能夠適當的放松身心,能夠全身心的配合臨床的治療與護理工作。心理干預在臨床上特別是針對腫瘤患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不僅僅提高患者護理與治療配合依從性,對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有著更加明顯的意義。正是采取了心理護理干預,在護理干預后,對照組SAS(52.01±4.25)、SDS(50.63±3.89)、PSQI(5.11±0.09)、CD-RISC(81.38±6.77)、DT(3.98±0.18)與研究組SAS(40.55±4.13)、SDS(41.66±3.24)、PSQI(3.02±0.05)、CD-RISC(90.48±5.89)、DT(2.17±0.0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也有研究表明,對腫瘤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綜合性的心理治療,能使心理問題得到改善,能激發患者的生存欲望,增強忍受治療痛苦的耐受力,提高配合的積極性[3]。
綜上所述,針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況,積極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其心理狀況有著良好意義,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左文述,徐忠法,劉奇主編.現代乳腺腫瘤學[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版,1996,9:1-38.
[2] 張艷玲,唐麗麗,張翼崗,等.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與個性特點及其相關性的調查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1,8(4):119-121.
[3] 趙 燕,張積仁,汪森明.綜合性心理治療對癌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作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14(6):423.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2.136.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