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琴花,沈玉妹
(華山醫(yī)院寶山分院急診科,上海 200431)
流程重組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安全轉運中的應用
季琴花,沈玉妹
(華山醫(yī)院寶山分院急診科,上海 200431)
目的探討流程重組在急診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運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月我院急診搶救室轉運的危重患者251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129例,觀察組122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轉運方式,觀察組進行了流程優(yōu)化重組即護理人員結構重組、轉運前評估方式重組、搶救物品的重組及設立外出檢查項目單,比較兩組在院內轉運中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轉運時間長短、患者家屬滿意度。結果流程重組后,觀察組在轉運途中意外事件發(fā)生明顯減少,由原來的8.53%降至2.46%,外出檢查時間由17.5 min縮短至12.6 min,患者家屬的滿意度由原來84%提升到9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流程重組后贏得了危重患者搶救的黃金時間,縮短了轉運途中的時間,將低了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風險性,提高了轉運質量及患者家屬的滿意度。
流程重組;危重患者;應用
流程重組,以流程導向為方法,以滿意為目標,應用現(xiàn)代人文手段和信息技術打破傳統(tǒng)的組織分工理論,建立新型的適宜現(xiàn)代化競爭環(huán)境的業(yè)務流程,可提高企業(yè)工作效率,更大限度地適應現(xiàn)代企業(yè)運營環(huán)境[1],而張璐、陳亞文[2-3]等研究表明,將流程重組應用到護理工作中,可以使臨床護理工作者明確自己的工作程序,理清工作思路,減少流程護理工作中不必要的時間,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和全面的護理服務。
急診危重患者經過急診科搶救、復蘇、早期處理后,因診斷與治療的需要,常需轉至檢查科室、手術室或病房,途中雖然只有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對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急患者生命的安全隱患。有文獻報道,院內轉運能增加重癥患者的并發(fā)癥,轉運患者的死亡率此正常高出9.6%危險[4]。因此,成功轉運對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及傷殘率有著積極意義。為了更好地安全轉運,我科對這項工作進行了重組優(yōu)化,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月收治于急診搶救室轉運危重患者251例,多數(shù)患者均出現(xiàn)單個或多個重要器官功能障礙,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需進行院內轉運完成超聲、X線、CT檢查等或者需要專科治療檢查。其中2016年1月作為對照組129例,男64例,女65例,神經系統(tǒng)疾病50例,心血管疾病36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29例,外傷患者7例,其他7例。2016年2月作為觀察組122例,男64例,女59例,神經系統(tǒng)疾病30例,心血管疾病60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18例,外傷患者12例,其他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轉運,觀察組采用重組流程后的轉運方式進行轉運。
1.2.1 護理人員結構重組
原有病人進搶救室后,采用常規(guī)轉運方式,以當班護士為主負責轉運,未完全考慮護士的資歷和專科能力。人員重組以后的護士均有較強的責任心,敏銳的判斷力,和應急處理問題的能力。參加搶救室工作的護士均有急診上崗適任證。對于不承擔搶救室工作的護士定期的進行搶救室的為期1個月的輪崗工作,了解搶救室的各類疾病的急救流程及各種儀器的操作使用,保證參與搶救的護士具有較強的急救能力。
1.2.2 轉運前評估方式重組
急診護士與醫(yī)生運用MEWS預警評分系統(tǒng)MEWS≤4分由工務員轉運護送,5~7分由護士護送,≥8分必須有醫(yī)生護士一起護送,一起充分評估轉運可行性,必要時請急診科主任共同參加急救評估,評估容包括患者生命體征,清醒程度,途中可能出現(xiàn)的的安全隱患,并做好充分準備,如急救藥品、儀器等,醫(yī)護人員應將轉運途中風險告知家屬,征得家屬理
解并簽字同意,才能實施安全轉運。
1.2.3 搶救物品的重組
針對轉運途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突發(fā)狀況,科內增設了院內轉運急救箱,包括常用的急救藥品、氣管插管用物、吸痰用物、簡易呼吸器及靜脈穿刺各類用物等,保證患者在轉運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類狀況得到第一時間救治。
我科設置了急診搶救室患者外出檢查項目單,有搶救室護士根據(jù)醫(yī)囑在外出檢查項目單上填寫所需要檢查的項目內打勾,并得到醫(yī)生的確認及告知工務員,避免因護士與醫(yī)生及工務員溝通不充分而引起的往返檢查,盡量縮短外出檢查時間,減少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4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流程重組前后患者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由原來的8.53%降至2.4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轉運過程中意外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流程重組后患者轉運時間由17.5 min縮短至12.6 min,轉運至病房的時間由9.3 min縮短為7.6 min。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轉運時間比較(±s,min)

表2 兩組患者轉運時間比較(±s,min)
組別 n 外出檢查 轉運至病區(qū)對照組 129 17.5±1.3 9.3±1.2觀察組 122 12.6±1.5 7.6±1.4 t 27.3 10.2 P <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家屬滿意度比較[n(%)]
流程重組前大多數(shù)患者有搶救室當班護士或工務員護送,為了患者做出準確全面的評估,所以在轉運的過程中有8.53%的患者發(fā)生意外。如同時進行多項檢查時間過長,導管脫落,補液的外滲,患者著涼,呼吸心跳驟停等。為了確保患者的安全,我科對患者轉運的流程進行了優(yōu)化重組。對科內的護士進行了分層次的培訓,并定期演練考核及搶救室的輪崗,使每位護士均熟練掌握急診常見疾病的急救配合流程,提高了集鎮(zhèn)全體護士的專業(yè)急救能力[5],從而提升護士對患者病情預見性的判斷。引用MEWS評分系統(tǒng),醫(yī)生護士在轉運前對重癥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掌握患者動態(tài)的病情變化,根據(jù)評估結果判斷是否適合轉運,增加了醫(yī)護人員對患者轉運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情況預見性的判斷,變被的護理為主動的護理,降低了患者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增加了護理工作的安全性。必須轉運者醫(yī)護人員運用轉運急救箱內的急救藥物及物品及時為患者處理各項意外,就地搶救,為患者的安全轉運提供有力的保障。流程重組后,觀察組在轉運途中意外事件發(fā)生明顯減少,由原來的8.53%降至2.46%。
轉運前電話通知相關科室,包括檢查科室,手術室,病區(qū)及電梯,做好接受準備,避免患者等待時間過長,預防各種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由于護士,醫(yī)生與護工之間的溝通不暢,導致患者外出檢查的時間延長,針對此現(xiàn)象觀察組使用患者外出檢查項目單,縮短了外出檢查時間,減少了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外出檢查時間由17.5 min縮短至12.6 min。
急診搶救室危重患者病情復雜,常需到其他科室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診斷、治療,在轉運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穩(wěn)定、監(jiān)測治療設備限制和人員不足以及責任心不強等因素,致使患者危險事件的發(fā)生率極高,極易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和糾紛。應用流程從組后的管理,醫(yī)護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責,配合默契,相互協(xié)作,針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盡量保證轉運途中的安全,為搶救贏得時間,提高了搶救的成功率[6],患者家屬的滿意度由原來的84%升到93%。
實施流程重組后能夠使急救工作快捷有序贏得急危重患者的黃金時間是急救成功的關鍵。合理配置相關護理人員能夠有效的提高急診護士的工作效率;建立標準的轉運流程及運用MEWS評分系統(tǒng)使得患者的轉運過程有了安全的保證,急診搶救室患者外出檢查項目單的使用避免了反復的來回檢查,縮短了患者外出檢查時間,降低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風險性,提高了轉運質量及患者家屬的滿意度。
[1] 馬安寧,黃 進,張洪才.醫(yī)療服務流程再造機制和構架[J].衛(wèi)生經濟研究,2003,(8):11-14.
[2] 陳亞文,蔣玲玲.優(yōu)化護理流程在危重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7A):17-18.
[3] 張 璐,杜 苗,楊青敏.流程重組在優(yōu)質護理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12,12(6):8-10.
[4] 林涵真,高麗華,董 馨.急診危重患者的院內轉運體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17(7):4007.
[5] 蔡 麗,齊 華.實施急診急救綜合演練體會[J].現(xiàn)代護理,2001,7(8):77.
[6] 黃 凌,樊雅靜,張 怡.流程重組在危重孕產婦護理中的應用[J].2013,13(6):80-81.
R473
B
ISSN.2096-2479.2017.42.160.02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