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青島大學附屬煙臺毓璜頂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山東 煙臺 264000)
消毒供應中心去污區手工清過程中二次污染的探討
李丹丹
(青島大學附屬煙臺毓璜頂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山東 煙臺 264000)
目的對去污區手工清洗器械過程中存在的二次污染環節進行探討,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保證清洗質量。方法成立手工清洗質量控制小組,對科室手工清洗器械進行現場AIP熒光檢測,分析造成器械二次污染的原因,針對相關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對策并加以實施,比較采取措施前后器械二次污染的發生情況。結果活動前查檢手工清洗器械10件,共監測手工清洗過程相關環節45項次,二次污染發生率為51%;活動后查檢手工清洗器械10件,監測手工清洗相關環節45項次,手工清洗器械二次污染的發生率9%。結論采取有效措施后,大大降低手工清洗器械二次污染的發生率,提高手工清洗質量,降低患者術后感染。
二次污染;手工清洗;手術器械;清洗質量
去污區是CSSD(central sterile suplly department)內對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進行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包括運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的區域[1]。隨著我院實行集中管理模式以來,每日回收的器械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有些結構復雜、精密及加急的器械需要手工清洗。而手工清洗器械經清洗消毒處理后未交接給檢查包裝區前,一直處于裸露狀態,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二次污染,進而影響滅菌效果[2]。對手工清洗質量造成影響的“罪魁禍首”便是--二次污染。因此,對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因素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從而進一步提高清洗質量,保證滅菌效果顯得尤為重要。我科于2017年5月~6月,為防止去污區手術器械二次污染,提高手工清洗質量進行調查與研究,并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4月1日~4月31日手工清洗的手術器械10件為對照組(活動前),選取2017年6月1日~6月31日手工清洗的手術器械9件實驗組(活動后),采用ATP熒光檢測法[3]對兩組手工清洗器械清洗過程(沖洗→酶洗→漂洗→消毒→終末漂洗→干燥→潤滑)中所有環節及其相關用物進行檢測,比較改進前后手術器械手工清洗中二次污染發生率。
第一階段:成立去污區手工清洗質量管理小組,專人負責制作手工清洗器械二次污染情況調查表,利用ATP熒光檢測法對手工清洗各環節及其用物進行檢測。于2017年4月對手工清洗器械取樣調查并進行記錄,統計二次污染的發生情況。第二階段:根據統計結果分析原因,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于2017年5月采取干預措施,并持續改進。第三階段:于2017年6月,再次進行調查干預措施實施后的手工清洗器械二次污染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去污區手工清洗后的手術器械造成二次污染的因素及發生率,采取干預后二次污染發生率明顯降低。見表1、表2。

表1 改進前后二次污染發生率調查表
3.1.1 環境因素
手術量多,工作量較大,下送器械頻繁且數量多,不能在短時間內全部清洗消毒完成。造成工作環境狀況差,清潔車與污染車混用,工作臺面、干燥毛巾不能及時終末處理、空氣質量不達標等,對清洗消毒后的器械極易造成二次污染。

表2 改進前后二次污染發生情況調查表
3.1.2 人員因素
多數從事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均不是專業人員,層級參差不齊,對洗手及手衛生、消毒隔離意識不強,對感染控制知識缺乏,未嚴格執行操作規范,從而增加了器械二次污染的機率。
3.1.3 管理因素
工作環節中的消毒隔離制度及措施不健全、各項清洗消毒流程不完善、缺乏監管等均可造成器械的二次污染的發生。
3.2.1 環境管理
利用5 s管理方法,提高工作環境衛生,降低二次污染的發生機率。每日早清潔車擦拭消毒后才可使用,并且每批次用后進行清潔擦拭;干燥臺面每批次終末處理,保持臺面干燥。
3.2.2 工作人員
加強培訓教育,增強消毒隔離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干燥、交接物品及時更換手套,拿取消毒后的軟鏡應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將手術器械二次污染的探討作為2017年6月份的業務學習內容,并將采取的整改措施作為了本月護理人員的理論考核內容,分數85分以上為合格,不合格者嚴格質控。
3.2.3 設備設施
沖洗、漂洗用具專用(毛刷、刷子),用后及時沖洗消毒,每日進行終末處理。氣槍、水槍和物品分離時應保持工作狀態,離開物品后放開開關。每日用酸性氧化電位水擦拭消毒。超聲清洗消毒器每4h更換一次清洗液,終末處理符合要求,徹底去除殘留水分,保持腔體清潔。干燥毛巾應每批次進行沖洗,每日終末處理時,用酸性氧化電位水浸泡消毒沖洗后,放入干燥柜內進行干燥。
3.2.4 監督管理
建立督查小組,隨時督查監管,及時發現問題并現場給予批評指正,并納入質量控制檢查。
清洗質量是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控制的重點之一,它是消毒滅菌合格的重要保證,與醫院感染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中都明確指出清洗質量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關的規范標準。做到良好的5 s管理,即整理、整頓、清掃、素養,主要指對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管理評價,從而優化生產,提高效率[4]。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WS310.1-2016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范.
[2] 宋啟紅.CSSD檢查包裝及滅菌區器械二次污染的相關因素分析與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2,04(7):268-269.
[3] 王惠方,來瑞平,等.ATP生物熒光檢測法在醫療器械清洗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32(7):647-648.
[4] 陳 璐.5 s現場評價指標在降低器械二次污染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9(22):34-18.
R472
B
ISSN.2096-2479.2017.42.162.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