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
摘要:進入到21世紀,隨著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和標準也越來越高,隨著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向世界,市場對專業的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同時,隨著新課改制度的推行,對教課目標的標準和要求也在逐漸豐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對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本文主要從信息技術的角度,對我國高校中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的創新式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以期能夠促進高校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的教育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提升。
關鍵詞:英語專業翻譯課程 信息技術 教學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1-0025-02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逐漸增加,科研經費、師資力量等都有改善,但其中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從全國的情況來看,高校普遍對英語的翻譯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所采用的英語教學模式單調、陳舊,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拓展,在面對英語翻譯時也無法進行創新性的理解。在新時代,各大高校急需轉變自己的英語專業翻譯課程教學模式,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不管是對學校還是對學生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英語專業翻譯人才的需求現狀和課程教育現狀
(一)市場對專業翻譯人才的需求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語言翻譯在國際經濟交流中的地位逐漸增強。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認為翻譯人才應該是翻譯專業考慮的事情,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外語學院的專業翻譯畢業生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翻譯市場的專業人才長年供不應求,這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經濟在國際上的發展。從從業人數上來說,翻譯專業畢業的人很多都沒有從事本職工作,很多人都將自己所學的翻譯專業當作眾多技能當中的一項去工作,真正從事翻譯工作的學生只是應屆畢業生中很少的一部分,同市場逐漸遞增的人才需求量形成鮮明對比。另外,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不是局限在單獨一個行業中,很多專業翻譯人才對于化工、理工科術語不了解,缺乏專業的知識,難以勝任這些行業的翻譯工作。從目前全國的局勢來看,各行各業都缺乏專業的翻譯人才。[1]
(二)高校英語專業教育中不重視英語的翻譯教學
由于我國人口多教育基數大,所以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是采用應試教育模式,大學英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英語專業四級、六級的考試,從而順利拿到畢業證書。從四六級的考核題目中可以看出,英語翻譯所占比重很小,這就造成了高校對英語翻譯的不重視。同時,在翻譯教學中,缺乏對技巧的講解和系統的教學,導致學生的實踐翻譯能力低下,所得證書大多時候都是擺設。
(三)高校英語專業教育中單一的翻譯教學模式
我國普遍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做題,然后老師講解,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不斷做題記住題目的詞組和題型,對語法的真正理解可能都是基于熟練程度的機械化記憶。而學習一種語言對語法的要求極高,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造成了很多“中國式翻譯”的情況。[2]
從大學英語專業的教學要求來說,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翻譯能力分為三個等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和靈活性,有利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進行因材施教。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配備了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輔助教學,但這些設備和技術更多地應用到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翻譯能力還是保持著不同專業同樣的教學目標,這種教育方式很顯然和我國現行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是不相符的。
二、信息技術條件下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深化英語翻譯課程體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課改要求的提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教育需求,依據傳統的課程標準進行的教學也難以滿足現代學生自我發展的需求,所以建立新的英語教學體系是勢在必行的。新建立的課程體系,會伴隨學生四年的大學生活,應該根據不同時間的教學要求、不同水平的學生特點,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促進英語專業翻譯教學的開展。可以在大學的前兩年加強對于基礎性知識的學習,從第三年開始逐步加深學習的內容,添加有關英語母語國家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的相關課程,通過聯系不同場景時的對話,提升學生對詞語的情境理解,加強實踐翻譯能力。
(二)建立多媒體教學模式
高校中的英語翻譯教學大多是以老師為中心的,長久以來一直保持著這種學生圍繞老師的關系,難以有效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發展以學生互相教學為中心、創建多媒體教學模式,對互聯網信息進行充分利用,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英語翻譯課程的興趣。學生之間開展英語交流和對話,沒有面對老師時的緊張和羞澀,能夠在共同學習中共同進步,也能加強學生對英語翻譯的理解,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翻譯互動中。老師可以作為輔助性的指導,對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公開討論,從多個角度加深對英語翻譯的理解,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和資源進行輔助回答,對摸索總結的方法進行反復的思考和實踐,加強和鞏固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3]
(三)培養和加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中西方在文化和歷史背景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導致很多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遇到解釋不同的情況,很對詞語的意思放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也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對當地的文化背景有基本的認識,很可能在翻譯過程中犯錯。語言翻譯并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的過程,翻譯過程中有很多文化和習俗的問題需要考慮,需要對當時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足夠了解才能清楚地理解需要翻譯的內容,翻譯過程中,需要完整通讀段落和句子,從整體的角度進行翻譯。因此,在高校的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開展跨文化、跨國界的交流學習變得很重要,要著重加強英語國家文化學習的比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建立翻譯語境,力求翻譯效果的完美。
(四)提高老師的英語翻譯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完善自己的翻譯方法和技巧,結合英語國家的語言教學模式,以應對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挑戰和沖擊,達到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在新時代,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日益明顯,作為教師,要在第一時間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資訊,及時掌握新型的英語翻譯教學方式,指導學生翻譯一些實時性的資料,在面對新的語言情境時也能夠順利、正確地翻譯。[4]
三、結語
從我國目前的英語專業教學來看,翻譯能力是大學生普遍比較薄弱的環節,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需要進行教學模式和網絡技術的多重改革,更重要的是對教師自身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的創新。通過提升英語專業翻譯課程的教學水平,加強大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有助于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其今后的發展和滿足市場的需求都有極大的益處。本文通過對我國高校的英語專業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市場發展的需求和教育課程的標準,提出了英語專業翻譯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性措施,希望能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英語翻譯能力的提升有一定促進作用,隨著學生翻譯能力的增強,也必將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國際地位的穩固與提升。
參考文獻:
[1]蔣美豐.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3):82.
[2]王保令.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下翻譯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6):216.
[3]楊發莉.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創新[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6):309.
[4]田莎.石紅梅.基于信息技術的高效英語專業教學模式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3(12):106.
責任編輯: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