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印
摘 要:模態是機械結構的固有振動特性,同時模態分析是對結構進行動態分析的基礎,其分析結果能夠為結構振動、抗振動耦合設計提供基礎。根據汽車的工作特點,汽車車架結構的輸入激勵有規律性振動和地面隨機振動。為此,本文以某型客車車架結構作為分析對象,利用有限元法對其進行模態分析計算,找出了結構固有頻率和振型,為結構的動態特性提供評估,同時為其改進設計和后續動力學分析提供分析基礎。
關鍵詞:客車車架;模態分析;有限元
中圖分類號:U463 文獻標識碼:A
1.客車車架結構描述
該型客車車架為典型的框架結構,整個結構沿長度方向上對稱布置,且各橫梁、縱梁均采用箱形設計,最后采用搭接連接板等方式焊接聯接各橫縱梁。其結構具有這樣的顯著特征:對稱設計;焊接連接;箱體結構;縱梁承受主要載荷,橫梁承擔次要載荷。該結構的三維模型圖如圖1所示。
2.模態分析理論基礎
模態分析是基于達朗貝爾原理,在結構承受的載荷中考慮慣性作用,由結構質量、阻尼、剛度及外載荷建立其動力學方程:
根據實際經驗,大多數機械結構的阻尼很小,所以對結構的固有頻率和振型的影響極為有限,因此可以在求固有頻率和振型時,阻尼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也是就在結構的動力學方程中,令阻尼[C]=0,并且外力{FP}=0,這樣就可以得到無阻尼自由振動方程:
3.車架模態計算
本文利用有限元軟件,按上述理論分析的思路,選擇分塊蘭索斯法對車架結構進行模態分析計算。
根據車輛的行駛速度、客車通常行駛路面的路況、發動機的振動頻率等因素,確定提取模態分析結果的前20階模態值。同時,限于篇幅,本文列出車架前4階振型圖對其進行分析。模態值即車架各階固有頻率見表1。
從模態分析結果來看,整個固有頻率較低,前20階最大值在59Hz左右。因此該車架結構不能在低頻下工作。其第一階模態值為13Hz,第二階為18.4Hz,第三階為20.8Hz,第一、二階固有頻率值間隔較大,能夠為避免抗振動耦合設計提供很大的工作頻率設計空間。
列出客車車架前4階振型圖為,如圖2~圖5所示。
模態結果分析:
從該型客車車架的前4階模態振型圖可以看出:其第一階振動固有頻率為13.04Hz,振動表現形式為尾部(后置發動機部位)沿豎直方向振動,圖中模型坐標下振動在XZ平面內,振幅最大部位在最尾端橫梁;其第二階振動的最大部位與第一階相同,為尾端最后一根橫梁,只是振動方向不同,沿Y軸方向的上下振動;第三階模態分析結果的最大振幅發生在車架中間部位,其振動方向沿豎直方向上下振動,在幾何形狀上來看,振幅最大位置位于縱梁的中間;第四階振型圖中,車架結構的最大振幅在末端橫梁,與第一階、第二階相同,但振動形式完全不同,第四階模態振型為扭轉振。
模態振型結果表現為,前面主要幾階模態的最大振幅均發生在車架末端,該位置為發動機及相關配件放置部位,為此,要做到精確分析應當將發動機及相關部件按力學等效原則等效上去。從分析結果來看,在當發生或可能發生共振現象時,其車架的振幅最大部位在尾部和中間部位。
結語
通過對車架的模態分析,找出了車架結構的固有頻率和振型,得到了車架結構的基本動力學參數和相關特性。并進一步對固有頻率值和振型圖進行分析,找出了結構在可能發生共振時的振動特性,為車架的改進、車架上相配部件的安裝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肖生發,趙樹朋.汽車構造[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349-352.
[2]韓凱.ZB1032LDD歐鈴汽車車架有限元分析與改進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06.
[3]高云凱.汽車車身結構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116-176.
[4]程思遠.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越野汽車車架結構優化[D].南昌大學,2010.
[5]楊鼎寧,鄒經湘,蓋登宇.計算機輔助工程(CAE)及其發展[J].力學與實踐,2005,27(3):7-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