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乃堯+姚萌
革命先烈為中華民族建立的功勛,永遠值得銘記;革命先烈崇高的精神,更是推動我們永遠向前的不竭動力。我們緬懷革命先烈,就是要學習他們堅定理想、捍衛真理的精神,學習他們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學習他們艱苦奮斗、不驕不躁的精神,學習他們迎難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使革命先烈能以更豐滿的形象深入到廣大群眾的心中,是當代曲藝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責任擔當。
江蘇省評彈團的蔣春雷、黃慶妍以自編自演的現代短篇彈詞《大愛》講述一段革命故事,塑造了革命烈士趙一曼的感人形象,不僅生動演繹了中國的精彩故事,更“弘揚主流價值,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此節目在2014年舉辦的《春語妍韻》專場演出和2015年蘇州評彈第六屆藝術節兩番亮相,以其豐富優美的曲調音樂和生動傳神的故事情節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好評和觀眾的贊賞。并陸續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項目和第九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提名。
蔣春雷為目前蘇州評彈界最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協會員,南京大學法學學士,現為江蘇省評彈團團長助理。他的舞臺形象大氣穩重,嗓音醇厚,韻味充足,擅長尤調、小飛調和師承的小良調等流派。黃慶妍為國家二級演員,中國曲協會員,舞臺形象端莊靚麗,表演細膩,角色生動,感情充沛,擅長侯調、祁調、俞調等流派。二人均師從評彈表演藝術家袁小良和王瑾。代表作品有《釵頭鳳》《孔雀東南飛》《大愛》等。
一、傳承革命傳統 歌頌獻身精神
短篇蘇州彈詞《大愛》以電影《趙一曼》開場,陳掖賢從激憤到激動、從怨恨到悔恨的心理變化貫穿始終,以趙一曼烈士的遺書、發黃的母子合影以及姨媽的講述豐富整個故事,謳歌了革命先烈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和人間大愛的無私偉大。作品立足史料,輔以嚴謹的藝術加工,感人至深,催人淚下,不失為近年書壇佳作之一。
據史料記述,趙一曼(1905年-1936年8月2日),字淑寧,原名李一超,四川省宜賓市白花鎮白花場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烈士。曾就讀于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于黃埔軍校第六期。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率軍與日寇浴血奮戰,最終在白山黑水中為國捐軀。留有著名詩篇《濱江述懷》等,其故里四川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趙一曼與陳達邦育有一子。取名“寧兒”(陳掖賢)。1930年,趙一曼帶孩子回到上海,將孩子寄養在陳達邦大哥陳岳云家。解放后,陳掖賢的親姑姑陳琮英(任弼時同志愛人)找到他,送他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讀書。這時,他和生父陳達邦(趙一曼丈夫)也聯系上了。陳掖賢已長大成人,從人民大學外交系畢業后,被分配在北京工學院工作,他知道自己的媽媽李一超是革命烈士,卻也難以想象自己的親生母親就是電影中的趙一曼。
二、運用各種形式 發揮評彈特色
短篇蘇州彈詞《大愛》中充分運用了蘇州弾詞中說表演唱、樂器彈奏、表情程式、發胛(奮發使勁)、呼應(指上下手反應配合)、對唱旁白等手法,緊扣人物的思想變化和感情起伏,大大加強了表演感染力。作品的主要矛盾從趙一曼二姐找到陳掖賢時展開,黃慶妍用四川方言恰如其份地表演陳掖賢的二姨,說白口齒清晰,特別是以慢蔣調為主的一段唱腔介紹了趙一曼為了抗日以身殉國的英雄業跡,這為陳掖賢心理的最終變化奠定了基礎。蔣春雷成功地運用老師袁小良的“小良(慢)調”演唱,字字句句鏗鏘有力, 置入肺腑。而其中穿插下手的黃慶妍四川方言旁白,以母親趙一曼的口吻和身份表述,使釋誤的整個過程顯得更加豐滿,更加親切感人。蔣春雷接著又用行云流水般的“小良(快)調”演唱認錯一段唱詞,表達出解開心結后,陳掖賢體恤諒解敬愛母親的心情。兩段唱腔中多處還運用疊唱,突出了重點,加強了感染力。是一種應當值得探索和發展的改革與創新。
三、充滿激情張力 增強藝術感染
《大愛》中蔣、黃雙檔,無論說表或演唱都充滿激情,他們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蔣春雷的兩段感情充沛,層次清晰的演唱尤其值得推崇。他在釋誤中讀了母親的遺書、看了和母親的合影后,以一句“眼前好似見慈親”起,蔣春雷融情于所扮唱的角色中,臉上已是悲憤萬分,雙眼盈滿淚水。隨后在“媽媽呀”的叫頭聲中,淚水已奪眶而出。又唱到“寄人籬下我心悲切”突出“多少次啊夢里尋,盼媽媽呀把兒親”,將滿懷激情的演唱推到了高潮。下手黃慶妍配合緊湊,以媽媽的口吻旁白陳述,并運用不同臉部表情和音色變化,進一步烘托出母子深精。
蔣春雷第二次認錯的演唱,從“驀地心中仇恨記”開始運用快節奏的小良調,全身心投入唱得激動人心。轉折到“媽媽呀,如今是陰霾驅紅日升,山河重振煥一新,你的英魂,夙愿已償笑盈盈”, 表演出陳掖賢已解開心結,演員臉上帶著微笑,聲音高亢歡躍,與結尾一句“媽媽我愛你”融化在一起,使得“大愛”的主旨進一步得到升華。
蔣春雷曾在專門的文章中表示,“細”是蘇州評彈的藝術特點之一,不論是敘說的細密,描述的細致,刻畫的細膩,主要都表現在精到的細節描寫上。具體真實的細節組成了真切生動的藝術形象。因為社會生活中的人物事物,都有其不同的屬性和個性特征,要如實地反映他們,就必須要反映其真實的細節。作為一種說唱藝術,評彈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深入周詳地來做各種必要的細節描寫。現代短篇彈詞創作與表演,正是緊緊抓住了“細”的藝術特點,才取得了成功的。
在今后的創作演出中,我們衷心地期待能有更多像蔣春雷、黃慶妍這樣能夠自編自演的曲藝人才涌現出來,擔綱主力,扎根沃土,傾情投入,辛勤耕耘,奉獻出更多精品力作,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彰顯民族特色、服務基層群眾,推動中華曲藝綻放新光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