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虎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根尖切除術的臨床方法與治療效果。方法:本研究病例觀察時間段為2016年1-6月,收集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收治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方法分組,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對照組患者應用根尖刮治術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應用根尖切除術方法治療。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隨訪,統計1年后治療效果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29/30),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應用根尖切除術治療效果理想,療效優于根尖刮除術,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切除術; 療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0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3-0013-02
The Clinical Grasp of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Apical Resection/XU Jin-hu.//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23):13-14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method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apical resec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Method: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6.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n=30),observation group(n=30).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pical curettage.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pical resection.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the efficacy of 1 year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96.67%(29/3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apical resection is ideal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oot tip curettage.It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Apical resection; Efficacy
First-authors address:Yanche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Yancheng 224003,China
慢性根尖周炎是常見炎癥病變,多數患者病史較長,日常無典型疼痛癥狀,臨床典型不適反應包括咀嚼不適、咬合無力、根尖陰影及形成瘺管等[1]。既往報道中指出,慢性根尖周炎多因根尖周炎治療不及時或效果不徹底所致,病變進一步發展最終形成根尖肉芽腫及根尖囊腫等病變,甚至還可能繼發為致密性骨炎,對患者日常生活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2-3]。因此,如何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已成為臨床研究中備受關注的課題之一。為分析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根尖切除術的臨床方法與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將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0例作為觀察對象,展開隨機對照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病例觀察時間段為2016年1-6月,收集筆者所在醫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方法分組,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兩組患者均因咬合無力、咬合疼痛等主訴癥狀就診。對照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35.6±3.8)歲,14例病灶位于前牙,16例病灶位于前磨牙;觀察組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36.3±2.9)歲,17例病灶位于前牙,13例病灶位于前磨牙。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灶部位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應用根尖刮治術方法治療。具體操作方法為:術前常規拍攝根尖X線片,根據X線片顯示結果了解根尖周炎具體情況。常規消毒并鋪無菌洞巾,于患者患牙對應頰側或唇側黏膜根尖部位作半圓形切口,切口長度為1.5~2.0 cm,在手術直視操作視野下翻開黏骨膜瓣,磨除少許的根尖組織,以充分顯露健康牙骨質組織為標準,最后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并常規縫合。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應用根尖切除術方法治療。具體操作方法為:術前常規拍攝根尖X線片,根據X線片顯示結果了解根尖周炎具體情況。常規消毒并鋪無菌洞巾,于患者患牙對應頰側或唇側黏膜根尖部位作半圓形切口,切口長度為1.5~2.0 cm,在手術直視操作視野下翻開黏骨膜瓣,充分暴露患牙根尖部位,用裂鉆與根面呈45°角切除根尖組織2.0~3.0 mm,同時將根周骨質與牙根斷面銼磨平滑,視情況選用4#~6#球鉆自患者根管末段向冠側磨一縱溝,長度在3.0~4.0 mm,然后向四周少許擴大形成一燒瓶狀洞形,選用玻璃離子水門汀進行根管充填,最后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并常規縫合。endprint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隨訪,統計1年后治療效果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為:(1)經治療后患者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無叩擊疼痛感和松動感,X線下顯示竇道及根尖部陰影完全消失,為顯效;(2)經治療后患者咀嚼功能部分改善,叩擊疼痛感基本消失,有輕微松動感,X線下顯示竇道消失,根尖部陰影明顯減小,為有效;(3)經治療后患者咀嚼功能未見改善,有叩擊疼痛感或松動感,X線下顯示竇道及根尖部陰影較治療前無緩解,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29/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3%(22/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是指根管內由于長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圍組織呈現慢性炎性反應,表現為炎性肉芽組織形成和牙槽骨破壞。病變類型包括根尖周肉芽腫(perapical granuloma)、慢性根尖周膿腫(chronic periapical abscess)、根尖周囊腫(periapical cyst)、根尖周致密性骨炎(periapical condense osteitis)[5]。本病可以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及X線結果明確診斷,對確診為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應及時行手術治療,以迅速改善患者相關癥狀,避免繼發其他相關病癥[6]。
在目前臨床針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根尖刮治術是常見治療方法之一,其主要操作原理是刮除根尖周病變組織,但不對根尖組織進行切除[7]。應用本方法進行治療能夠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牙根組織長度,確保患牙經處理后的穩定性不受影響,但也有相關報道中認為,對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而言,在采用根尖刮除術法治療時,根管內感染物質難以得到徹底去除,可能導致術后感染物經根尖組織滲透至根尖周,造成炎性病變反復,影響治療效果[8-9]。
為了彌補常規根尖刮除術在治療慢性根尖周炎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關報道中提出了采取根尖切除術的治療方案。本研究中即針對觀察組30例患者采用根尖切除術進行治療,并與根尖刮除術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者隨訪1年臨床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29/3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3%(22/30)(P<0.05)。提示在針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根尖切除術治療具有更為確切的臨床效果。分析認為根尖切除術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手術過程中可以將根尖部位根管復雜結構(包括根尖分歧、根管側支、根管彎曲及狹窄等)經切除后進行倒充填,確保上述部位密封性能良好,阻斷根管內病原微生物及相關產物進入根尖周組織內,誘發遠期病變;第二,根尖切除術可在直視操作視野下對根尖區囊膜組織及炎性肉芽組織進行刮除,對部分根尖組織及病灶進行徹底切除,配合根管充填還有利于根尖區組織的自我修復;第三,在牙周組織健康的前提下,在根尖切除術中將切除部分控制在根尖組織1/3范圍內,并不會對牙體結構穩定性產生影響,術后1年內骨墻體被新生骨質完全填滿,根尖部骨缺損陰影可完全消失,具有理想的遠期治療效果[10-11]。
結合同類報道認為,在臨床處理中,若患者牙根長度充足且根跟周骨質較多,則應盡量采用根尖切除術進行治療,若患者存在較大根尖囊腫,可先行囊腫減壓處理,待病變范圍縮小后再行根管切除術治療[12]。同時,相關研究指出,在應用根尖切除術方法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除掌握正確的手術方法以外,對根管倒充填材料的選擇同樣會對愈合情況產生直接影響。最為理想的根管倒充填材料必須保證根管末端封閉的長期性與嚴密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溶解性,且保證不被機體吸收,兼具操作方便的優勢。本研究中針對觀察組中30例患者選用玻璃離子水門汀材料進行根管倒充填處理,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該材料在倒充填應用中的生物相容性及邊緣閉合效果理想,且操作簡便。為了避免多余充填材料落入牙根周邊組織中,可以在倒充填處理前用生理鹽水紗條直接填塞根尖周骨腔組織,待根管倒充填操作結束后取出即可。
綜上所述,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應用根尖切除術治療的效果理想,療效優于根尖刮除術,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懷麗,陸東輝,孫學民,等.91顆前牙根尖周囊腫治療的臨床觀察[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12,39(3):286-289.
[2]武華,劉向東.135顆前牙根尖周囊腫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12(1):195-196.
[3]王娟,唐志娟,李謹,等.根管治療后伴或不伴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內微生物群落的比較分析[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4,49(10):607-613.
[4]申靜,張海峰,靳淑鳳,等.54例持續性根尖周炎的顯微根尖外科手術1年療效觀察[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2,30(4):388-392.
[5]魏紹蓮,程麗.Vitapex糊劑、牙膠尖充填根管治療慢性瘺管型根尖周炎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30):80-81.
[6]漆正楠,尹君,唐子圣,等.有竇型與無竇型根尖周炎微生物群落比較[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6,12(1):1-6.
[7]王艷青,胡菊花,李頌,等.親環素A在人根尖周炎中的表達與臨床表現的相關性研究[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5,11(2):73-78,99.
[8]陳佳婧,吳補領,徐穩安,等.小鼠下頜第一磨牙根尖周炎及牙髓血運重建模型的建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6,12(1):12-16,44.
[9]賈茂健,胡溫庭,牟寶秋,等.齒痛消炎靈顆粒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治療急性根尖周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3):299-301.
[10]王芳,徐勤,張英華,等.3種根管消毒藥物治療乳牙根尖周炎的療效分析[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3,29(1):128-129.
[11]周穎蕊,王津惠,高海龍,等.MTA與Vitapex治療年輕恒牙根尖周炎伴根尖閉合不全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19(11):119-120,123.
[12]陳盈穎,孫曉琳,于慧,等.熱牙膠垂直加壓與冷牙膠側方加壓在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對比[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7,16(6):590-592.
(收稿日期:2017-07-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