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英
【摘要】目的 研究近年來干眼癥患者年齡構成比變化,并且對導致出現這種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方法 臨床病例使用回顧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包頭市眼科醫院門診診斷的156例干眼癥門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年齡的不同將其分為≤30歲組、30<年齡≤50,50<年齡≤70歲組和>70歲共四組。比較不同年齡段患者比例,同時進行分析。結果 四組年齡段患者的構成比例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由于使用視頻導致干眼癥的患者中,年齡在≤30歲組、30<年齡≤50兩組之間的患者最多。結論 由于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人們使用終端視頻的頻率越來越高,因此患上干眼癥的患者也在不斷增加,為了確保眼睛的健康,需要科學用眼,避免干眼困擾。
【關鍵詞】干眼癥;年齡比構成;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R77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8..01
干眼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眼表疾病,主要的癥狀表現為眼疲勞、異物感、干澀感以及發紅畏光等,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淚液質以及量異常或者出現淚液動力學異常,最終導致淚膜的穩定變差,最終表組織就會發生病變,近年來這種疾病逐漸趨于年輕化[1]。本文主要以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6例干眼癥門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近年來干眼癥患者年齡構成比變化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6例干眼癥門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年齡的不同將其分為≤30歲組(A組)、30<年齡≤50(B組),50<年齡≤70歲組(C組)和>70歲(D組)共四組。
1.2 診斷方法
干眼癥診斷標準:患者主訴有干、澀、異物感以及紅、癢、刺痛等不適癥狀,合并有以下三項中一項可確診,①BUT<5 s或Schirmer實驗<5 mm;②5 s 伴有角膜或結膜熒光素染色呈陽性;③5 mm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干眼癥患者年齡構成對比 A組的年齡構成有明顯的下降;B組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組有明顯的下降,D組的下降幅度比較小。 2.2 干眼癥的病因分析 導致干眼癥發生的原因相當復雜,通常是由綜合因素導致的,不過比較集中的幾種病因則是長期使用視頻終端、眼部手術、眼部長期用藥以及全身因素等[2]。其中A組和B組患者的主要病因就是長期使用視頻終端,C組和D組則大多數是由于全身因素及眼部瞼板腺疾病史導致,由于視頻終端導致的比例較小。 3 討 論 隨著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干眼癥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這不僅是由于醫療診斷水平不斷提高,對干眼癥這一疾病認識提升,更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用眼習慣有著重要的關系。 本研究中,發現A組及B組干眼癥的發病率近年來不斷的上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電子產品的廣泛使用[3],人們的工作、學習以及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產品,長時間面對屏幕眨眼次數減少,勢必會導致淚液蒸發過快,淚膜的破裂時間縮短,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干眼癥發病率提高因。其次,長期佩戴角膜接觸鏡,導致角膜的知覺減退,淚液分泌減少;各種原因導致的眼表損害致角膜上皮的欠完整也會加快淚膜的蒸發;另外,睡眠不足、壓力過大、激素水平分泌變化等也會影響淚液的分泌量;此外,眼部藥物濫用及眼部彩妝美容所致眼表功能受損也占不小比例。A組的年齡構成有明顯的下降;B組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組有明顯的下降,D組的下降幅度比較小。四組年齡段患者的構成比例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由于使用視頻導致干眼癥的患者中,年齡在≤30歲組、30<年齡≤50兩組之間的患者最多,年齡>50歲干眼患者中多由于全身因素如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等病史及眼部瞼板腺疾病等誘發干眼癥。 綜上所述,四組年齡段患者的構成比例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0.05,有統計學意義,其中由于使用視頻導致干眼癥的患者中,年齡在≤30歲組、30<年齡≤50兩組之間的患者最多。由此可見,為了確保眼睛的健康,需要科學用眼,避免干眼困擾。 參考文獻 [1] 張 敏,陳雅瓊,陳谷萌.不同年齡段干眼癥患者的瞼板腺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3):562-564. [2] 徐艷秋.干眼癥患者人工淚液治療前后對比敏感度的對比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6(2):117-118. [3] 宏 峰,楊偉忠,鐘碧青,等.幾丁糖對干眼癥患者眼表功能的影響及其療效分析[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6,36(8):1118-112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