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
【摘要】目的 分析并總結影響城市社區胃癌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的因素。方法 將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20例上級醫院轉診胃癌術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影響胃癌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的因素。結果 根據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年齡、性別、家庭收入、文化水平以及負擔形式均是影響胃癌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結論 通過分析城市社區胃癌患者的一般資料,總結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重視患者軀體癥狀改善,為強化患者社會、心理功能奠定基礎。
【關鍵詞】胃癌;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城市社區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8..01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手術是治療胃癌的常見方法之一,胃癌手術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60%~80%。由于胃癌早期臨床癥狀較不明顯,確診難度較大,以至于很多患者在胃癌確診時已是晚期,需要及時進行手術切除治療,然而患者術后生存率并不可觀[1]。胃癌手術后患者失去胃,相應的消化能力消失,需要對患者進行消化道重建,生存質量受到嚴重負面影響。本次研究為分析并總結影響城市社區胃癌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的因素,選取20例胃癌術后患者進行統計學分析,內容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20例上級醫院轉診胃癌術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55.5±7.5)歲;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下17例,高中以上3例;已婚19例,未婚1例。
1.2 方法
調查項目包括患者的軀體機能、社會活動狀況、精神心理因素、癥狀與副反應情況,具體分為年齡、性別、職業、學歷、家庭經濟情況、醫療費用負擔等,采用入戶面對面調查,持續一個月。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存質量。
1.3 統計學方法
為確保研究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來完成本次研究的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根據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年齡、性別、家庭收入、文化水平以及負擔形式均是影響胃癌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具體回歸統計結果如下。
3 討 論
胃癌屬腫瘤科臨床較為多見的惡性腫瘤,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治療是胃癌的常見方法。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給人們健康生活帶來較大影響,胃癌發病率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為了減少胃癌對人們健康生產生活的影響,就必須重視對胃癌的診斷和治療。臨床上對胃癌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手術完全清掃淋巴結、切除腫瘤病灶、防治食管梗阻,從而降低胃癌患者病死率[2]。但是,手術后的胃癌患者生存質量的變化既受患者健康狀況的影響,比如術后患者本人有極大的心理壓力、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對生存質量影響,同時也受到患者生活環境、醫療保健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有參考文獻認為:患者性別、年齡、性格類型、患者競技狀況、學歷程度和醫療費用的負擔方式,都會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影響[3]。在此次研究中,選取20例胃癌術后患者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影響胃癌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的因素,根據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年齡、性別、家庭收入、文化水平以及負擔形式均是影響胃癌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為改善胃癌患者生存質量,在為患者選擇手術方式時,需要掌握各種手術方法,既根治腫瘤,又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在現有的醫療服務條件下,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從而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城市社區胃癌患者的一般資料,總結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重視患者軀體癥狀改善,為強化患者社會、心理功能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惠麗.EORTC QOL-C30中文版量表對胃癌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的評定[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7,56(13):1196-1199.
[2] 王保衛.姑息性手術治療中晚期胃癌對患者生存時間、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6,9(04):97-98.
[3] 鄧金芳,饒 明.綜合治療提高胃癌術后化療合并癌性抑郁患者生存質量的臨床研究[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4,34(06):760-763.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