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養勤 龔妹

【摘要】 目的:探究循證護理在晚期肺癌青年患者疼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6月13日-2016年8月13日筆者所在科收治的晚期肺癌青年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后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28例。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肺癌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輔助循證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疼痛總緩解率為96.4%,參照組患者的疼痛總緩解率為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晚期肺癌青年患者輔助應用循證護理收效顯著,明顯緩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晚期肺癌青年患者中借鑒使用。
【關鍵詞】 循證護理; 晚期肺癌; 青年患者; 常規護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3-0085-02
近年來隨著生活環境和人們生活質量的變化,癌癥的發病率越發增高,尤其是肺癌的發病率常年居高不下,而且肺癌的發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1]。由于青年人生活習慣不規律,且生活壓力較大,加之年輕人中抽煙的人數比例較高,因此肺癌在年輕人中發病率逐漸升高[2-4]。另外青年人并沒有早期篩查癌癥的意識,因此多數青年癌癥患者一經發現已經為晚期,緩解疼痛和提升生活質量已成為晚期癌癥患者的主要護理目的[5]。為緩解患者的疼痛及提高生活質量,筆者所在科引入了循證護理干預對晚期癌癥青年患者進行護理,探究循證護理在晚期肺癌青年患者疼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資料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13日-2016年8月13日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晚期肺癌青年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青年患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青年年齡18~4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晚期肺癌的診斷標準,入組前剔除和研究無關的干擾,知情同意后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28例。在研究組患者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20~44歲,平均(41.25±3.58)歲;病程2~5年,平均(3.45±1.21)年;肺癌類型為:肺腺癌9例,肺鱗癌10例,小細胞肺癌6例,其他類型3例。在參照組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齡21~43歲,平均(41.46±3.26)歲;病程1~5年,平均(3.28±1.12)年;肺癌類型為:肺腺癌10例,肺鱗癌9例,小細胞肺癌7例,其他類型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予以常規肺癌護理干預,方法為: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和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疼痛時進行常規的疼痛護理,如給予適當止痛藥。研究組在以上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輔助循證護理干預。具體方法:患者入院后多方采集患者資料,依據所提出的循證問題,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書籍,對循證問題進行系統化的評價,制定出針對患者的個性化護理方案,用以治療肺癌患者的護理工作,并解決晚期肺癌青年患者疼痛帶來的不良影響。本次循證護理研究如下,(1)提出相關的循證護理問題。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疼痛程度的評估、影響疼痛的因素、患者及其家屬的擔憂、止痛藥物的應用等。①仔細詢問患者的疼痛情況,主要詢問的內容有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質等。②密切觀察患者自身的變化情況,如患者體位的變化情況、面部表情是否正常、情緒是否平穩及肌肉緊張程度和生命體征的監測。③評估影響患者疼痛的因素,從患者身體、社會、心理等各方面尋找引起疼痛的原因。(2)循證護理方法。①對患者疼痛的護理:護理人員應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增加其對抗癌癥及其引起的疼痛的信心,通過細致耐心的詢問,準確判斷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質、程度等,及時調整患者的體位,使患者處于較為舒適的狀態。提高護理人員對于疼痛知識及相關觀念的學習,正確指導患者及家屬的疼痛教育,耐心向其講解關于疼痛的基本知識,合理使用止痛藥物,避免造成藥物的濫用,及時糾正患者對于藥物止痛的錯誤觀念,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鎮痛藥物,嚴格按照WHO所提出的癌癥三階梯療法指導用藥。②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患者在癌癥晚期容易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再加上疼痛給患者帶來的煩躁、痛苦,極易使患者心理崩潰而放棄治療,因此對于患者的心理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護理人員應該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通過交流過程仔細發現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針對不同的患者做出相應的心理護理方案。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鼓勵患者克服心理障礙,勇敢面對癌癥。護理人員應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適當聽一些舒緩的音樂來緩解自身的焦慮、恐懼情緒。指導患者家屬,使其以樂觀積極的心態給予患者正能量。③對患者的飲食護理:多給予患者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忌食辛辣,忌寒冷等刺激。④應保持病室內的安靜、根據患者的睡眠時間來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護理時間,而且在病房走動時應腳步輕柔,晚上調節病室燈光使患者更容易入睡,充分保障患者的睡眠時間及質量。⑤家庭支持:家庭對于患者的影響較大,家屬的心理狀態可以直接影響到患者,因此應該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使其做好患者的工作,向患者家屬講解有關的護理方案,使家屬也能充分參與到護理中來,雙方密切配合來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和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緩解程度和生活質量。
疼痛緩解程度分為,完全緩解:患者疼痛完全消失;部分緩解:患者疼痛明顯減輕;無效:患者疼痛沒有減輕或加重[5]。總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生活質量量表評估,從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等四個維度進行評估,每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高[6]。
1.4 統計學處理endprint
所得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程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疼痛總緩解率為96.4%,參照組患者的疼痛總緩解率為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致癌因素的接觸也越發多見,尤其是青年人中由于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造成肺癌在青年人中發病率逐漸上升,而且青年人不注重身體的定期檢查,一經發現肺癌即可能已到晚期[8-9]。晚期肺癌的主要表現為腫瘤轉移和疼痛,部分患者由于疼痛難忍以至心理會發生變化,可能會引起患者放棄治療甚至有輕生的想法。因此對于患者的疼痛護理至關重要[10]。
臨床中常規的疼痛護理是遵醫囑進行治療,對于疼痛較為嚴重者予以止痛藥物,但是常規護理并不從患者心理上尋找原因,因此其護理效果一般[11]。而循證護理是依據患者的自身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問題,通過查找文獻或書籍等,針對引起疼痛的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通過各個方面的護理來緩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2]。
本研究對筆者所在醫院56例晚期肺癌青年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探究循證護理在晚期肺癌青年患者疼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顯示以循證護理的患者疼痛總緩解率為96.4%,而常規護理的患者疼痛總緩解率為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循證護理對疼痛的緩解效果顯著,且輔助循證護理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提高,表明循證護理也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晚期肺癌青年患者疼痛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極高,值得在癌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遠梅.循證護理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病人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13(36):3647-3649.
[2]孫海燕.循證護理在腹腔鏡下宮頸癌術后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4):110-111.
[3]霍美青.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324-325.
[4]王秀娟,賈傳春.循證護理在晚期惡性腫瘤并發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9):80-83.
[5]薛莉.循證護理在惡性腫瘤合并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6,9(11):1033-1035.
[6]楊英,林麗,張體新,等.護理干預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患者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6):114-116.
[7]薛衛紅.循證護理對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7):1232-1234.
[8]陳紅,孫雪琴,潘萬蓉.循證護理在食管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4):96-97.
[9]張香言.同步放化療肺癌患者的個體化護理干預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250-251.
[10]田璞.循證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相關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6):1315-1316.
[11]潘春霞.循證護理在腫瘤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7):79-80.
[12]楊曉麗.循證護理模式對改善圍手術期胃癌患者生存質量及情緒狀態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1):36-38.
(收稿日期:2017-0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