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

【摘要】 目的:觀察預防小兒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采用右美托咪定及小劑量氯胺酮的效果。方法:從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需在全身麻醉下行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的患兒中,選取74例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患兒均分為試驗組(n=37)及對照組(n=37),為預防小兒全麻蘇醒期躁動,在麻醉誘導行氣管插管后,試驗組應用右美托咪定,對照組應用小劑量氯胺酮,比較兩組患兒一般體征變化情況及躁動發生情況。結果:試驗組患兒拔管時、拔管后的心率及平均動脈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兒拔管時、拔管后的血氧飽和度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躁動發生率(2.70%)明顯低于對照組(18.92%);試驗組的躁動平均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的喚醒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右美托咪定及小劑量氯胺酮兩種預防方式,均能有效減少躁動發生率,但右美托咪定效果明顯優于氯胺酮,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全身麻醉; 蘇醒期; 躁動評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3-0123-02
為進一步探討小劑量氯胺酮與右美托咪定預防躁動的效果,本次研究以筆者所在醫院在全麻術下行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的患兒為例,對兩種藥物預防躁動的效果及安全性進行了評價[1],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需在全身麻醉下行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的患兒中,選取74例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兒的麻醉ASA評分均為Ⅰ~Ⅱ級,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患兒均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37例。試驗組中,男18例,女19例,患兒年齡4~11歲,平均(7.5±2.3)歲;平均手術時間(34.5±6.2)min,平均麻醉時間(50.2±8.1)min,平均拔管時間(26.4±4.7)min。對照組中,男17例,女20例,患兒年齡5~12歲,平均(8.5±2.2)歲;平均手術時間(35.3±6.4)min,平均麻醉時間(51.0±7.7)min,平均拔管時間(25.8±4.4)min。排除標準:(1)半個月內,曾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2)對本次研究中所用藥物有過敏史的患兒;(3)合并先天性心臟病等嚴重疾病的患兒;(4)肝、腎功能不全的患兒;(5)合并嚴重心理疾病無法正常交流溝通的患兒[2];(6)患兒家屬或監護人不同意本次研究且未簽署知情同意書[3]。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手術時間、麻醉時間、拔管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兒手術前,需常規禁食禁水。行麻醉術前,給予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并靜脈注入丙泊酚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23318),劑量為2 mg/kg,患兒入睡后,為其連接心電監護等設備,監測患兒的一般體征(血壓、心率、脈搏、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等),術前為患兒靜脈注入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31071),劑量為0.04 mg/kg,靜脈注入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13509),劑量為2 μg/kg,給予患兒靜脈麻醉誘導。行氣管插管后,試驗組給予患兒靜脈注射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30093),稀釋至10 ml,劑量為1 μg/kg,對照組患兒靜脈注射鹽酸氯胺酮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2022820),稀釋至10 ml,劑量為0.2 mg/kg,兩組患兒均需在10 min內將預防躁動藥物滴注完[4]。手術期間需采用微量泵持續泵入丙泊酚注射液及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注射液(國藥集團工業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23422),丙泊酚注射液以7 mg/(kg·h)的劑量持續泵入,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以0.2 μg/(kg·min)的劑量持續泵入,期間麻醉醫生注意監測患者的一般狀況及體征,定時觀察麻醉效果,并根據情況酌情增減麻醉劑劑量,直至手術結束[5]。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本次研究術中需記錄并比較的數據包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術后躁動發生情況。采用Cravero評價標準對患兒的躁動程度進行評價。若患兒反應遲鈍,對其刺激時無應激反應則為1分;患兒沉睡,但對其刺激時有應激反應則為2分;患兒清醒并能準確對刺激產生反應則為3分,患兒哭鬧且有輕度的躁動則為4分;患兒躁動明顯,需對其約束才得以控制,且合并不同程度的定向力障礙則為5分。本次研究以躁動評分為4、5分的患兒作為有躁動行為的標準,如患兒發生躁動,需立即給予鎮靜藥物對癥處置[6]。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一般體征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兒拔管時、拔管后的心率及平均動脈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拔管時、拔管后的血氧飽和度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躁動發生情況、躁動平均評分及喚醒時間比較
試驗組患兒躁動發生率(2.70%)明顯低于對照組(18.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躁動平均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的喚醒時間比較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endprint
3 討論
為進一步探討右美托咪啶及小劑量氯胺酮對小兒全麻蘇醒期預防躁動的效果,本問以需在全身麻醉術下行扁桃體剝離合并腺樣體切除術的患兒為例展開研究,在此種手術過程中,因涉及患兒的咽喉、呼吸道,因此對麻醉深度具有較高的需求,但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患兒在全麻蘇醒時期,極易出現躁動,據統計躁動的發生率可達18%~80%[7]。由于手術屬于侵入性操作,對患兒咽喉及氣管的刺激作用明顯,患兒多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咽喉部疼痛、咳嗽及嘔吐等癥狀,由于此時傷口還未愈合,在咽喉部反射刺激的作用下,極易引發創面出血,有可能導致血液誤吸入呼吸道,致使患兒呼吸道受到阻塞引發窒息[8]。因此,采取有效預防躁動措施對于減少術后并發癥,保證麻醉及手術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9]。本次研究中應用的右美托咪定屬于腎上腺α2受體激動劑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藥物,主要作用包括止痛、鎮定等,對呼吸的抑制作用不明顯,在預防小兒全麻術后蘇醒期躁動方面具有不錯的療效。氯胺酮預防躁動的效果也較好,但對患兒的體征具有輕度的影響作用,本次研究應用0.2 mg/kg小劑量氯胺酮,對于降低躁動的發生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更佳[10]。
綜上所述,為預防小兒全身麻醉蘇醒期出現躁動,采用右美托咪定及小劑量氯胺酮兩種預防方式,均能有效減少躁動發生率,但右美托咪定用藥期間一般體征更加穩定,預防躁動效果更佳,明顯優于采用小劑量氯胺酮的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樸連玉,馮雅珍,李飛,等.右美托咪啶及小劑量氯胺酮預防小兒全麻蘇醒期躁動的對比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4):696-698.
[2]何妹儀,周健,李志鵬,等.誘導期應用右旋美托咪啶對小兒全麻蘇醒質量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3,12(8):632-633.
[3]曹偉,張巧梅,龔輝,等.右美托咪定減少小兒腭裂手術后蘇醒期躁動的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20):3936-3938,3956.
[4]張磊.小兒會陰型尿道下裂手術中吸入全麻誘導前右美托咪啶的應用觀察[J].山東醫藥,2013,53(39):83-84.
[5]姬美華.右美托咪啶在預防小兒全麻蘇醒期躁動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4):57-58.
[6]李佳蔓,周軍.右美托咪定對小兒七氟烷全麻術后躁動的預防作用[J].中國藥房,2016,27(32):4549-4552.
[7] Ke Luo,Jun-Mei Xu,Lin Cao,et al.Effect of dexmedetomindine combined with sufentanil on preventing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receiving sevoflurane anesthesia for cleft palate repair surgery[DB/OL].
2017[2017-6-23].http://doi.org/10.3892/etm.2017.4660.
[8]覃興龍,黃春柳.右美托咪定對小兒腹腔鏡手術吸入全麻七氟烷MAC與術后躁動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23):3608-3611.
[9]王響林,萬凌峰,盛娟,等.七氟烷麻醉復合芬太尼或丙泊酚對小兒腹股溝斜疝手術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23):7-8.
[10]洪李萍.右美托咪定預防小兒扁桃體摘除術蘇醒期躁動[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34):114-116,127.
(收稿日期:2017-0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