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眉

【摘要】 目的:探討產前針對孕產婦加強系統化健康教育對自然分娩率的影響。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院產科門診孕產婦100例,隨機分為兩組,就產前常規健康指導(對照組,n=50)與加強系統化健康教育(觀察組,n=50)對自然分娩率的影響展開對比。結果:觀察組孕產婦恐懼、軀體化、焦慮心理狀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胎動計數法執行率為92%(46/50),對照組為30%(15/50);觀察組醫囑依從率為96%(48/50),對照組為54%(27/5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9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一、第二產程用時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泌乳時間為(15.5±3.9)h,對照組為(26.8±6.7)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純母乳喂養率為96%(48/50),對照組為68%(34/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產前重視針對孕產婦開展系統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婦自然分娩率,最大程度改善妊娠結局。
【關鍵詞】 產前; 系統化健康教育; 自然分娩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3-0151-02
系統化產前健康教育干預為現階段孕期保健的工作重點,是依據不同孕產階段特點,對健康教育內容進行針對性制定,為孕婦提供系統化的保健知識宣教,最終促優生優育目標實現,達到“兒童優先,母親安全”婦幼衛生事業宗旨要求的一項新型護理模式。研究表明,采用剖宮產手術的方式將胎兒娩出,相較自然分娩,母嬰病死率居較高水平,故重視在產前加強系統化的健康教育,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是增強產科工作質量,確保母嬰安全的有力保障[1-2]。本次研究選擇相關病例,就開展系統化產前健康教育對自然分娩率的影響展開探討,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產科門診孕婦100例,均為初產,胎齡37~42周。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年齡22~45歲,平均(28.2±7.1)歲,平均體重(68.9±15.2)kg;文化水平:初中至高中22例,大專及以上28例。對照組50例,年齡21~44歲,平均(28.5±7.3)歲,體重平均(68.7±15.3)kg;文化水平:初中至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30例。兩組均對本次試驗知情同意,孕婦均無妊娠并發癥、合并癥,均無剖宮產指征如新生兒窒息等。組間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孕婦采用產前常規宣教手段,觀察組重視開展系統化產前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如下。
1.2.1 宣教形式 向孕婦強調參與孕期保健學習的重要性,依據所處的不同妊娠階段,就系統化健康教育內容進行個性化制定,通過信息平臺發送,確保孕產婦對知識點有效掌握。也可采取開設孕婦學校的方式宣教,由專人對孕期宣教VCD定期播放,就自制孕婦手冊進行派發,每周安排1次大課,并積極組織開展小組活動。另外,還可采取開設助產士門診、營養師門診等咨詢平臺的形式展開宣教,在接受孕產婦咨詢的同時,講解孕期保健內容[3-4]。
1.2.2 系統化健康教育內容 (1)分娩知識宣教:包括妊娠及分娩基礎知識、孕期營養保健、產婦心理衛生疏導方案、科學運動方式、自然分娩價值及優勢、無痛分娩概念及技巧、呼吸減痛分娩法技巧、新生兒護理常識等。以現場授課的講課方式為主,并同時應用參與式教學模式,輔以小組互動式活動,以提高孕產婦參與熱情,同時又寓教于樂,增強培訓成效,培訓時間每次為1~2 h。(2)行為指導:以觀摩模擬分娩過程、日常合理膳食、呼吸減痛分娩法概念及技巧、孕期孕產婦正確姿勢、嬰兒撫觸價值及技巧、母乳喂養技巧等為內容,其中,重點為指導有效掌握呼吸減痛分娩法技巧,可設相關練習室,由專職老師對動作要領進行指導,在妊娠30周時即開始,對減退分娩呼吸法、神經肌肉控制運動法進行指導,并鼓勵家屬或準爸爸陪同,以增強練習成效;自妊娠37周始,可對閉氣用力運動法機理進行講解,行閉氣模擬練習,強調每日需鍛煉1次,條件許可者,每周可到院由專人進行指導,行2次練習[5-6]。(3)心理教育:針對妊娠36周的孕婦,由助產士門診加強一對一的宣教,就分娩計劃進行探討,提供分娩前準備、產時接生指導、產后康復指導等內容,對孕婦及家屬問題及時做出解答。就心理因素可影響到分娩方式的選擇進行詳細講解,經心理輔導和溝通,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并行個性化疏導,可增強孕產婦自然分娩信心,提高其參與自我管理的能力,獲得理想的妊娠結局。同時,安排產婦考察愛嬰區、產房,對環境設施進行熟悉,可降低陌生環境引發的緊張感,營造良好的分娩心態[7-8]。(4)產時管理:由助產士對孕婦有無參加健康宣教培訓進行了解,并針對性就相關注意事項進行告知,不管孕產婦有無在孕期培訓中參與,均需開展一對一導樂陪伴分娩干預[9-10]。
1.3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況:設專門的產房護士,應用SCL-90量表對產婦恐懼、焦慮、軀體化情況進行記錄。SCL-90因子分正常人常模為:恐懼(1.23±0.41)分、焦慮(1.39±0.42)分、軀體化(1.50±0.59)分。本次研究所得分值越過此分,即為心理狀況異常。(2)對比兩組胎動計數法執行率、醫囑依從率。(3)對比產婦分娩方式,包括陰道自然分娩、剖宮產、會陰側切、陰道助產等。(4)對比兩組第一、第二產程用時。(5)對比兩組產后泌乳時間、產婦純母乳喂養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況對比
觀察組孕產婦恐懼、軀體化、焦慮心理狀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遵醫情況對比
觀察組胎動計數法執行率為92%(46/50),對照組為30%(15/50);觀察組醫囑依從率為96%(48/50),對照組為54%(27/5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字2=14.035、23.520,P<0.05)。
2.3 兩組分娩方式對比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9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產程對比
觀察組第一、第二產程用時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母乳喂養情況對比
觀察組產后泌乳時間為(15.5±3.9)h,對照組為(26.8±6.7)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306,P<0.05)。觀察組純母乳喂養率為96%(48/50),對照組為68%(34/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3.279,P<0.05)。
3 討論
面對分娩,孕產婦均有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易有會陰撕裂、難產等諸多不良事件發生。在圍產期準備越充分,越可增加分娩自信,以對自然分娩技巧嫻熟掌握,改善妊娠結局[11-12]。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重視系統化產前健康教育的實施,通過采用開設孕婦學校、信息發送平臺、營養師咨詢門診、助產士咨詢門診等宣教形式,保障了孕產婦在妊娠不同階段可接受適宜的分娩知識,可堅持適當、適量的運動,合理膳食,使身體條件最大程度改善,保障分娩安全[13-14]。另外,在行系統化健康宣教過程中,可通過現場示范、參觀產房、經產婦經驗傳授等系統化宣教方式,使孕產婦對分娩的過程、特點、技巧、現場環境等掌握,以消除緊張情緒,對自然分娩持科學、正確的態度。同時,可掌握使用腹壓、軀體放松等技巧,以縮短產程,保障分娩安全,提高自然分娩率。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心理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后母乳喂養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在產前重視針對孕產婦開展系統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婦自然分娩率,最大程度改善妊娠結局。
參考文獻
[1]王秀宣,張曉菊.孕期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孕婦選擇分娩方式及純母乳喂養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4,25(7):1060-1062.
[2] Edmunds J E,Fulbrook P,Miles S.Understanding the experience of mothers who are breastfeeding an infant with tongue-tie:a phenomenological study[J].J Hum Lact,2013,29(2):190-195.
[3]曾倩.家屬與孕期訓練對初產婦分娩、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4):290-291.
[4] Quigley M A,Hockle Y C,Carson C,et al.Breasfeeding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J Pediatr,2012,160(1):25-32.
[5]丁國紅,劉又紅.產前健康教育干預對孕婦分娩方式及產后泌乳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9):115-116.
[6] Boyd A E,Spatz D L.Breastfeeding and human lactation:education and curricular issues for pediatric nurse practitioners[J].J Pediatr Health Care,2013,27(2):83-90.
[7]馬春娟,李嫦珍.開展孕婦學校對分娩方式及母乳喂養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851-852.
[8]趙紅玲.孕期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孕婦分娩方式及純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6):5950,5972.
[9] Kramer M S,Kakuma R.Optimal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 feeding:a systematic review[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w,2012,554(1):63-77.
[10]張悅,王惠珊,姚禮明.醫院孕期健康宣教對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3,12(1):56-58.
[11]董君梅.系統化產前健康教育對孕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15-16.
[12]鄭燕,羅曉紅,秦藝暢.系統化產前健康教育對社會因素剖宮產的影響[J].四川醫學,2012,33(4):574-576.
[13]鐘美英,劉翠英.孕期健康教育對孕婦分娩方式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2,3(5):298-299.
[14]郝麗,顧乃景,孫偉超.孕期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5):28-29.
(收稿日期: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