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清 陳細月 林巧椿

【摘要】 目的:探討實行手衛生教育干預對感染性疾病科護理實習學生手衛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及實際執行情況的作用。方法:選擇來筆者所在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實習的50例護理專業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給予手衛生相關教育干預措施,對其教育干預前后手衛生理論知識知曉情況及實際執行情況進行調查及評價。結果:感染性疾病科護理實習生手衛生知識的平均知曉率、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及洗手率均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教育干預能提高護理實習生對手衛生知識的掌握度及手衛生行為的依從性。
【關鍵詞】 護理; 手衛生; 教育干預; 實習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3.08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3-0153-02
手衛生是醫療機構感染管理的監測標準,也是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手段之一,可以有效的降低醫院感染[1],尤其對于感染性疾病科護理人員等直接接觸感染病患者的一線工作人員,具有重要意義[2]。筆者所在醫院作為一所大型綜合性醫院,每年都會接納不少醫學專業實習學生,實習生本身實際經驗不足,對手衛生沒有深刻的認識與應有的重視,容易引起醫院感染的發生,而感染性疾病科作為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集中地,又提高了交叉感染的發生率和傳播率[3-4]。為提高護理實習生對手衛生理論知識及實習執行的依從性,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傳播,保證患者與醫務工作者的安全,筆者所在醫院對50例護理專業醫學生實施手衛生相關教育干預措施,效果較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12月筆者所在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接收的50例護理專業實習醫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50例護理實習生均為女性;文化程度:中專29例,大專21例;均分為5組輪流在本科進行實習工作,實習時間均為1個月。
1.2 方法
1.2.1 教育干預前考評 實習生來科室報道后,對其進行統一的手衛生知識問卷考評,問卷由科室經驗豐富的護理骨干醫務人員根據相關規章制度統一命題發放;同時進行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在實習生不知情的情況下,觀察其在實際工作中的洗手情況(連續觀察2 h),并記錄應洗手次數(即手衛生的指征數)與實際洗手次數,計算洗手率(洗手率=實際洗手次數/應洗手次數×100%)。感染性疾病科護理實習生存在的問題:(1)手衛生理論基礎知識缺乏及六步洗手法操作技能不過關,相關知識及操作注意點有待提高;(2)文化程度為中專、大專學歷占大多數,存在專科知識掌握不透徹、相關學科知識缺乏等情況,導致對細節處理不上心。
1.2.2 教育干預內容 根據護理實習生薄弱環節及存在的共同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干預計劃,由本科教學經驗豐富的臨床帶教教師對實習生統一實施手衛生教育干預。教育內容包括:《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等相關章程;臨床手衛生知識的傳授,包括手衛生消毒的預防知識、感染知識等,洗手指征的教學;示范消毒劑的正確使用、六步洗手法的步驟與注意點;講解手衛生的檢測標準;同時可穿插講解由手衛生執行不到位引發的感染醫療糾紛案例,強調手衛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3 教育方式 包括在科室教室通過多媒體進行小課堂講學、發放手衛生相關知識小手冊、張貼洗手步驟示意圖、現場示范包括六步洗手法具體操作步驟等規范動作,以理論講解與示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育干預,便于實習生理解與接受,實習生當場操作,對于其疑問進行現場示范解答。同時,對實習生考評不良項目進行針對性教育干預,若在其實習工作中過程中發現問題,應及時給予糾正。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4周教育干預結束后再次觀察考核,并進行系統的總結分析。
本次研究調查問卷為自擬,主要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等相關章程,同時結合實習生實際情況擬定,內容包括:醫院感染基本知識、手衛生的定義、洗手指征、如何正確使用消毒劑、手消毒和洗手的原則等。評分標準:由帶教教師對實習生的回答進行評分,某一個項目達60分記為知曉該項目,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達60分記為合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教育干預前后實習生手衛生知識知曉率比較
教育干預前實習生手衛生知識平均知曉率為29.76%;教育干預后實習生手衛生知識平均知曉率為86.39%。干預后平均知曉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65.86,P<0.05)。
2.2 教育干預前后實習生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合格率比較
教育干預前實習生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為62.00%;教育干預后實習生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為86.00%。干預后平均合格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4.97,P<0.05)。
2.3 教育干預前后50例實習生洗手率比較
教育干預前實習生平均洗手率為34.87%;教育干預后實習生平均洗手率為69.10%。干預后平均洗手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23.84,P<0.05),見表1。
3 討論
醫院感染的管理包括對消毒隔離、手衛生、一次性用物、醫療器械、醫療廢物的管理[5],是降低感染病交叉感染、傳播的重要手段,其中手衛生是最經濟、有效的基礎途徑,保障醫務人員手衛生達標,能降低感染的幾率[6-7]。
教育干預前,護理實習生對手衛生相關知識了解程度甚低,平均知曉率僅為29.76%,這說明實習生在學校沒有經過相關學科系統化學習及規范化培訓,或對已學習的知識掌握不牢固;教育干預前實習生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為62.00%,說明實習生缺乏對六步洗手法操作的正確認識,掌握程度較低。由此可見強化護理實習生手衛生的教育干預十分有必要,知識和認識決定行為的依從性,提高實習生對手衛生的認識,通過對不規范洗手及規范洗手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同時講解由于手衛生執行不到位而導致感染病醫療糾紛的案例,通過實際情況證明重視手衛生的必要性,提高實習生對手衛生重視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教育干預后,護理實習生手衛生知識知平均曉率及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分別為86.39%與86.00%,比教育干預前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教育干預對提高護理實習生理論知識掌握度與六步洗手法規范程度具有切實有效的作用。
從表中可發現,護理實習生教育干預前實習生平均洗手率為34.87%,應洗手指征中洗手率較高的是處理污染物品后、接觸特殊易感病人前后及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后;洗手率較低的為接觸不同患者之間、直接接觸患者前后與摘手套后。洗手率較高的三項表明,實習生自我保護意識較高;洗手率較低的三項表明,實習生對患者間接觸感染意識較為淡漠。針對這種情況,教育干預時應強調雙向防護的作用,避免醫務人員與患者間的交叉感染,加強標準預防的教育干預。目前,標準預防和手衛生皆已經納入《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與《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等相關章程,是衛生行業標準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若防護措施不到位,會對患者與醫務人員產生傷害,甚至威脅生命安全,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有調查發現,護理實習生對相關法律法規缺乏認知,法律意識淡薄;因此,行教育干預時需加強對相關法律規章及典型案例的講解,加強實習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其對手衛生的重視程度,保證感染性疾病科醫療護理的安全[8]。本次研究中,通過1個月的手衛生教育干預,實習生在工作中的平均洗手率為69.10%,比教育干預前明顯提高,說明教育干預能提高實習生在工作中的洗手率,具有確切、良好的效果。但在實際工作中,這還遠遠不夠,仍需實行強化教育,牢固法律意識,并隨時糾正工作行為中的遺漏或其他不當行為,堅持規范手衛生,提高手衛生行為的依從性,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手衛生是醫務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的知識,尤其對于感染性疾病科護理人員,掌握手衛生知識及規范操作是自身安全與患者安全的保障,也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環節[9]。護理實習生是護理工作的接班人,而臨床實習是將以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的時期,也是學習專業知識、養成良好操作習慣的重要階段,其對手衛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與操作習慣對日后護理工作的進行及醫院感染管理息息相關[10]。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通過多樣化方式教育干預,感染性疾病科護理實習生手衛生知識的平均知曉率、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及洗手率均明顯升高,說明教育干預能提高護理實習生對手衛生知識的掌握度及手衛生行為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張春華,孫勇,馬學先,等.手衛生成本與醫院感染發病率的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3):195-197.
[2]蔣成敏,吳小紅.門急診醫護人員洗手方法的調查分析[J].貴州醫藥,2011,35(1):90-91.
[3]石松華,劉秋云.我國醫務人員手衛生與醫院感染現狀及其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1):1358-1359.
[4]王麗霞,占健.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4):258-261.
[5]李六億,李洪山,郭燕紅,等.加強醫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設,提升醫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8):507-512.
[6]欣惠惠.健康教育對感染科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影響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7):237-238.
[7]冉海燕,向紅梅,徐芳,等.健康教育對感染科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11):1039-1040,1043.
[8]周艷華,晏娟,伍俊玲,等.開展手衛生活動對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3):186-188.
[9]任南,細毛,付陳超,等.中國醫院感染監測工作的發展及變化趨勢[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9):642-647.
[10]李洪蘭,何述梅,梁靜.對護理專業實習學生進行手衛生教育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2):69-71.
(收稿日期: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