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要:3D打印技術發展迅速,毫無疑問,它已經成為一種能夠預知未來的核心技術革命之一,3D打印技術是一種新的、成長迅速的技術,近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文主要從3D打印技術的原理、成長歷史及其依賴的核心理念來描寫,包含其目前的成長近況及其此后在海內外的發展遠景。
關鍵詞:3D打印技術 發展前景 原理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1-0192-01
目前,國內外的媒體都密切關注著3D打印技術,其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態,正在迅速成長,儼然成為快速成型的標志。其未來將帶動個性化的潮流,對未來的制造行業帶來極大的影響。未來3D打印技術將作為朝陽產業出現在眾人面前。至今全球多半的公司都推出了個性化的3D打印產品,它將會和其他的生產方式融合,產生一種新型的藝術形態,并極有可能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產生。
一、3D打印技術的歷史起源
(一)3D打印技術的由來
3D打印思想最早產生于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在19世紀末期,海外已經對攝影雕塑技術得心應手,隨之其焦點制造思想也應運而生。
(二)3D打印技術在國外的發展狀況
3D打印技術在發達地區已經初步被用于商業。它能夠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形式來生產個性化的產品,其復雜度更高、外形更加精致。例如,美國的一家創意消費品公司以征集體驗用戶的設計理念和方案,進一步加工成實物并通過在線銷售的形式來推廣,每年推出60余種創新產品年入百萬美元。
(三)3D打印技術在國內的發展狀況
迄今為止,國內的3D打印機無法滿足商用的需求,在精準度、速度等方面都達不到標準,仍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一些發達城市往往使用進口的3D打印設備來滿足自身的商業化需求,包含了道具制作、產品設計、文物復原等多方面。相對而言,港臺的技術引進要比內地更早,應用也更廣泛。但是也有一些區別,港臺以技術應用為主,而內地以自主開發為主。
3D打印技術被應用在多個領域,例如房地產行業的房屋模型制作、航天航空的飛機模型制作、家具家電、汽車配件等多個產業。3D打印也被應用在醫療中,牙齒和骨骼替代品都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來制作。同時3D打印技術也被廣泛應用在教育和研究。
二、3D打印技術的原理
與傳統的打印技術不同,3D打印技術采用聚集和遞增的方式來生產產品。這是一種聯合性的應用技術,結合了數字建模、控制機電、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的超前的技術知識,擁有極高的技術含量??蓪?D打印過程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已經形成實物的部分灑特制的膠水,然后均勻地噴灑粉末,當兩者接觸到時能夠快速地粘連在一起,沒有膠水的部分還是松散的狀態,不停重復這一過程直至實際物體被“打印”成型。
三、3D打印技術發展的重要性
(一)3D打印技術對制造行業的影響
3D打印放棄了傳統的加工形式,應用逐層堆積的方式進行生產和加工,放棄了以原材料不斷切割、組合生產的模式,采用堆積制造的方法,既節省了大量的原材料、又節省了制造的時間,給制造行業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二)制造技術的飛速提升
3D打印技術作為新生的創新技術,結合了CAD技術、激光技術,采用了多個領域的方法和技術,對創新材料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三)制造方式的一次“改革”
3D打印作為一種新生的藝術形態,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生產模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以新生的個性化、私人訂制的產品替代了以往的產品,做到了生產模式的基本變更。同時,也將節省大規模的人力、物力和產品推廣的時間,只需要客戶在網上選出自己心儀的設計圖,然后下載打印,再等待數小時即可獲得自己的3D個性產品。
四、3D打印行業未來的前景
(一)生產成本
市場上的3D打印機普遍具有價格昂貴的特性,高額的設備成本使很多人望而卻步,這對其應用的普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目前已經有小規模的公司推出了價格低廉的3D打印機,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3D打印機的價格將大幅下降。
(二)原材料
目前化學物質是3D打印產品使用的主要材料,致使3D打印的材料選擇受到了限制,并且外形問題和安全問題隨之而生。但隨著先進材料的不斷生產,更多種原材料將被應用于3D打印中。
(三)精準度、速度
當今市場上的打印產品大多不夠精致,外形粗糙,并且打印一款產品所需時間太長,無法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同時打印的肌理也不盡如人意,在打印的精確度和效率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如果打印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再加之以更多的原材料選擇,那么打印的周期也將會大幅縮短。
(四)行業環境
目前的3D打印產品很容易被復制和擴散,盜版的產品成倍增加,因此產品的產權問題就變得格外的重要。
總之,從中長期來看3D打印產業具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仍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目前重中之重是技術的創新和設備存儲,尤其要重視產權的保護和建設,把未來行業的主體地位當成其發展的目標。因此,如何使3D打印更加精準、縮短打印周期、快速連續地打印、多原料打印,都將成為今后研究和工作中的重點。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