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苡伊
摘 要: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使行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大學財務會計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職業性,在教學中要加大教學改革力度,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增加理論與實踐操作的機會,不斷提高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實用性,以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本文介紹了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教學改革的意義,分析當前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進一步探討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為培養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人才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 大學財務會計課程 教學改革
財務會計課程是當前大學財務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其教學內容囊括了理論、技能與方法,大學生在學習財務會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在教學中融入實踐操作與運用,以增強財務會計教學的實用性,從而培養出更多具有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人才。但在實際的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教師觀念陳舊,與當前社會發展需求不匹配,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相對落后,阻礙了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強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以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1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教學改革的意義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各行業加大了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重視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與運用能力,也可以說,人才的專業素質關系到企業或單位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滿足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傳統大學財務會計教育模式與當前經濟發展實際需求不匹配,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完善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結合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
2當前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2.1教學內容陳舊
大學財務會計專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實用性,但在實際教學中,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理論知識,對于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僅限于表面,教學內容較為空洞,缺乏專業性,致使大學生在畢業后普遍存在就業難的問題。同時,我國的有關會計的法律規章制度、稅法內容等更新較快,而現行的大學財務會計教學內容相對陳舊,使學生在學習會計知識時理解困難。由于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在現實工作中會發現所學到的很多會計知識無法得到應用。
2.2忽視實踐操作
現在很多高校在大學財務會計教學中,教師只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大部分的時間用于理論教學,忽視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缺少實踐操作的平臺與契機,使學生在操作中不能有效的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降低了會計專業的實用性能。學生在學習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時過于理論化,缺乏專業知識應用能力,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但不具備判斷能力,在處理會計業務時,由于缺少實踐操作經驗,大多數不知道如何處理財務信息以解決實際問題。
2.3教學模式落后
新課改的實施,其目的是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采用先進、科學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以培養出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但在當前的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缺失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不能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只能死記硬背,師生間缺少互動,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枯燥,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3.1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我國應用型大學的很多會計專業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缺少豐富的實踐經驗。根據應用型大學的會計專業的建設要求,要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并建立“雙師型”師資。增加教師到企業中實踐,增強會計業務的實操業務能力,進而完善會計教學中的實務教學。還可以聘請社會上具有豐富的財務經驗專家到校講座,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
3.2創新改革教學方法
為了增強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教學的實用性,教師要創新改革教學方法,采用情境式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加強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實現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精心設計教學課件,圍繞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教學,學生在接觸與分析案例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會計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專業知識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3.3科學調整教學內容
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課程要結合社會發展需求,科學調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在教學中要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突出教學重點,加強對知識點的反復實踐,以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設計教材內容要符合教學目標,結合相關法律規章制度與會計準確的更新,及時完善與補充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在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教學中,要以滿足工作需求為教學重點內容,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與實際操作能力。
3.4加強學校企業合作
高校設置應用型大學財務會計課程的目的,是讓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夠順利找到相應的工作崗位。因此,高校可以加強學校與企業間的合作,使學生在學校中就能夠了解實際的崗位情況,以及具體的會計工作要求,訓練學生的會計專業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實現操作經驗的積累。高校還可以借鑒企業的生產管理方式,增強學生對會計崗位的工作體驗,使校企之間達到互利互惠的共贏效果。
結論:我國已經步入市場經濟階段,行業間的競爭在市場經濟中趨于白熱化,同時也是人才競爭的體現。任何企業與單位都離不開會計人才,應用型會計人才能夠及時、準確的分析企業或單位的具體運行狀況,并提出可行性意見和建議,以促進企業或單位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因此,高校作為高等人才的培養基地,在大學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要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為我國會計行業長足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施靜歐.財務管理教學改革中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應用探討[J].品牌月刊,2014(10)
[2] 林仁灶.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會計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