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應梅
摘要:目前,伴隨我國的經濟水平逐漸進步和發展,我國相關部門對于林業的防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強對于森林生態建設和安全管理,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重點關注問題。近幾年來,林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對于生態的要求逐漸發生改變,在林業的三大災害中,有害生物的出現不僅會引發危險性和毀滅性的影響,同時,還將會直接影響整個林業的未來發展和建設,因此,對于林業有害生物的長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一系列問題和現狀展開探討,為了提高我國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以及林業的未來建設,提出有效的意見和措施。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要點分析
大量研究認為,加強對于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推進林業發展、生態建設等必經途徑,不僅能夠減少我國林業行業經濟利益的損失,同時,還能夠充分保護林業農戶的經濟利益,在一定程度更加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因此可見,為了能夠確保林業工作的可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加強林業事業的健康發展,積極維護林業的生態安全,采取有效技術進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十分重要。對于新型科學技術而言,基于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背景下,其發展速度也隨之不斷加快和迅猛,新型技術逐漸應用于各個領域當中,對于我國林業的保護和建設的意義十分重大。
一、有害生物的防治現狀
(一)生產技術脫節
目前,林業的各個生產環節之間缺乏嚴重的協調性和關聯性,對于造林部分,單純的負責造林工作;對于育苗部門,單純的負責育苗;對于引種部門,單純的負責引種工作。在此基礎上,加之經濟利益的趨勢,將會使得造林規劃設計過程中,難以將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納入其中,容易導致大面積種植純林的情況,為有害生物的發生提供了充足的環境和條件,加之防治機制相對薄弱,將會使得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處于被動狀態。
(二)預警提示薄弱
首先,對于有害生物的防治設施相對薄弱,與當時的監測工作以及實際情況并不符合、難以適應;其次,監測手段和技術過于落后,將會使得預警提示的能力十分薄弱;最后,監測以及預測隊伍的水平參差不齊,加之綜合素質不高,將會導致預警工作難以順利展開。
(三)防治技術老舊
新型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力度十分薄弱,防治過程中由于大面積噴灑農藥,將會導致有害生物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加之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將會形成惡性循環的局勢。除此之外,由于防治經費的短缺,資金限制的影響導致預防機制漏洞百出,難以利用先進的防治技術、預警設備以及檢測儀器。
二、有害生物防治技術要點分析
(一)營林技術
營林措施作為有效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的根本措施,并且需要將其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中之中。具體措施包括:需要推廣對于抗病蟲害能力相對較強的優良品種,并且需要按照種植地區的土地質量、氣候特點和環境特點等因素,選擇不同類型種類的樹苗和采摘密度,積極營造混交林的形式,避免樹木種類過于單一化。同時,還需要使用無病蟲害的壯苗進行育林、造林,采取除草、施肥、灌注以及修剪等方式,加強對于中幼齡樹木的管理力度,進而促進樹木的健康生長。除此之外,需要及時清除林地中的病蟲樹木,積極改善林地樹木的生長環境,嚴禁亂砍亂伐,積極促進多層次植被的健康生長。通過上述的防治措施,不僅能夠促進林地植被的健康生長,同時,還能夠加強樹木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使得各種類型的有益生物、天敵昆蟲以及鳥類等數量的增加,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了林地植物對于防治病蟲害的能力,同時,還能夠不斷改善林地環境和衛生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于有害生物的數量。
(二)苗木檢疫
森林有害生物的分布范圍十分狹窄,僅僅是局部地區存在嚴重的病蟲害問題。目前,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地區之間的人員往來之間頻繁和密切,加之產品之間的交流日益普遍,將會增加了有害生物的傳播途徑和機會。因此可見,通過嚴格執行苗木的檢疫制度,加強車站、港口以及機場等各個進出口的檢疫力度,而在國內則需要加強對于苗木產地以及調運的檢疫,做到防患于未然,進而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傳播和蔓延。
(三)生物防治
昆蟲病毒、蘇云金桿菌以及白僵菊等作為微生物殺蟲劑,其中,白僵菊作為防治松毛蟲的有效微生物殺蟲劑,雖然白僵菊在我國的生產數量相對較多,但是大部分微生物殺蟲劑的生產過程比較簡單,我國對于微生物殺蟲劑的生產制度以及質量檢測并未提出統一標準,使得微生物殺蟲劑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成本過高以及效果不佳的情況,導致白僵菊的使用數量在我國逐漸減少,使得生物防治的效果得到影響。除此之外,我國使用的天敵昆蟲類型較多,具體包括:腫腿蜂、赤眼蜂、天牛蛙姬蜂等寄生性天敵昆蟲;使用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包括:異色瓢蟲以及蒙古光瓢蟲等。寄生性天敵昆蟲的應用能夠有效控制隱蔽性蟲害的發生;利用腫腿蜂能夠有效預防青楊天牛、粗鞘雙條杉天牛等;周氏嚙小蜂的應用,能夠有效預防美國白蛾;天牛蛙姬蜂的應用能夠有效預防青楊天牛。此外,在楊樹林的種植田地中,利用人工鳥巢的方式,可以招引大量的灰喜鵲、大山雀以及逐木鳥等有益鳥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預防蛀干害蟲以及食葉害蟲。
三、結語
因此可見,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林業事業也隨之不斷壯大,但是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根據林地的實際發展趨勢,通過利用有效的防治技術,不僅能夠促進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展開,同時,還能夠通過改變防治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如:預警提示薄弱、生產技術脫節以及防治技術老舊等,不斷加強苗木的檢疫、生物的防治以及不斷優化林地的技術,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業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未來建設。
參考文獻:
[1] 肖興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應用[J].花卉,2017(16).
[2] 閆玉軍,朱勝男,孟海鳳,etal.關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的發展概述[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8).
[3] 陳曉紅.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J].中國林業產業,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