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海寧
(陜西省彬縣職業教育中心,陜西咸陽 713500)
教育 EDUCATION
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與契合
紀海寧
(陜西省彬縣職業教育中心,陜西咸陽 713500)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文化及習俗傳入我國,很多年輕人對外國節日和文化的重視已經超越了對本國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我國傳統文化在這種大環境下受到了沖擊,并且已陷入消失傳承的困境。高中是人生當中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為邁入大學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的時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讓學生感受到其中所表達的優秀思想,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有很大影響,也為推行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這個時期培養文化素養和底蘊就顯得尤為重要。將傳統文化滲透于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是當前老師和學校需要完成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也是當前教育事業需要研究的重點。
高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
我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對于我國自身以及世界文化領域都存在著深遠的影響,經過歷史的沉淀而呈現出的傳統文化,是我國精神文明和物質文化的體現。如今,我國傳統文化正受到外國文化的沖擊,很多傳統文化正在一點點的消失,如何傳承傳統文化成為當前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很多,語言、文學、節日、習俗等等,我國領導人在很多公共場合講話時經常引用古詩文來巧妙的表達想表述的深刻意義,這不僅將自己所傳遞的信心更生動的展現出來,更向世界展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高中階段是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階段,這個時期正是接收傳統文化信息最好的時機,不僅提升了個人文化素養更是擔負起了傳統文化和精神的傳承責任。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學習到了很多謙遜、自律的優秀品質,這對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都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我們通過儒家文化中善于反思的優秀思想來提高個人修養,讓自己也成為一個有情操,高素質的人。本文就目前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的契合現狀進行分析,并據此提出相關參考意見,希望能對當前的教育事業起到啟示作用。
我國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語文是三大主科之一,也是最基礎的一門學科,自上學起便最多的接觸到語文,也是小學到大學都設立的重要學科。語文所呈現的是我國豐富的文化底蘊,也展現了我國一步步文化發展積淀的成果。扎實的語文基礎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當前情況的調查與研究表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查找課外輔導資料的次數多于查找語文課本,比如文言文翻譯、教材解析等。這可以看出,當前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學生更多的依賴于課外輔導資料,無法主動思考和探究文學知識。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有主導地位的“滿堂灌”教學,已經不適用于傳統文化在語文課堂上的知識傳輸,這種一成不變的灌輸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沒有積極性作用。
對于傳統文化的教學,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種辯證的態度是教師需要保持的,在傳統文化中摒棄不正確或不適用于現代的思想,發揚和傳承積極、正確的思想觀念。很多現在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在傳統文化教學中依然采取依附教材和輔導資料的機械教學方式,直接將文言文或者古詩詞翻譯出來,讓學生單純的記憶,對其深層含義或者優秀思想并沒有進行解讀和教學,這種方法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沒有深刻印象,也失去了學習興趣,更無法重視傳統文化對自身發展的影響。由于課堂時間有所限制,缺乏對所學知識的深層理解和討論,所以教學任務雖然能夠完成,但是效果非常不好。靜態化的學習無法讓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更好的契合。
教師依據當前所學的教材,將樹立學生正確價值觀和提高語文素養作為出發點,促使傳統文化更好的滲透于高中語文教學內容中。首先教師應該掌握整體的教學內容,并且熟悉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能力和語文基礎來制定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為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計劃,教師需要完善教學模式,采取最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加上教學內容的合理規劃,已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在合理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也能樹立傳承傳統文化的正確觀念。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而漢語是最通用的漢民族交流工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凝練出的寶藏。了解文言文的意境并理解作者想要表述的思想,是學習古代文學時非常重要的一點,要嚴格依照文言文相關理論,根據其思維去掌握整體思路。在蘇洵的《六國論》中,“弊在賂秦”是文中想體現的核心內容,它采取的是首位相應的傳統文學寫作技巧,在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重點突出整體文章的思維方式和寫作特點。很多文學作品中,出現大量的對偶句式,這是文言文對稱性、陰陽平衡的特點和思維方式,蘇軾的《前赤壁賦》和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在教師教學時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對于文言文中的傳統思維特點的研究。推行漢語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文言文更好的鑒賞和理解,更能領悟到文化傳統所體現出的內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體現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學生有學習興趣才能更好的參與到課堂中,也能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為了提高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的契合度,教師應該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改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接收到傳輸的知識,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制作短片或者PPT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加深了傳統文化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也調節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壓抑的課堂氣氛。
閱讀文學名著是培養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文學名著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國的四大名著更是舉世聞名。由于現代化發展與網絡普及,學生很少涉及古典名著的閱讀,自然也對古典名著沒有興趣。教師可以根據目前學生的認知能力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名著,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這種文化素養的培養遠遠比機械性背誦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閱讀經典文學后更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
人類文明不斷進步,文化水平的提高本是社會發展的體現,但在發展過程中我國傳統文化卻在不斷遺失,雖然傳統文化中有一部分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觀念,但其歷史和人文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是培養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責任的重要環節,優秀的語文綜合水平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有著巨大作用。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契合還有一個重要目標,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豐富的精神世界,為社會培養和輸送積極、正能量的人才。教師作為傳輸知識的主體應該不斷的提高個人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以榜樣力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傳統文化所散發的魅力。
[1]吳爐平.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研究[J].課外語文(下),2015,(12):102.
[2]吳瓊.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新一代(下半月),2017,(2):40.
[3]鄒莉.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6):7.
[4]何紹蘭.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課外語文(上),2016,(8):36-36.
[5]鄧寶根.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研究[J].新商務周刊,2016,(9):51.
[6]何天俊.論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J].小作家選刊,2017,(5):200.
G633.3
A
1003-2177(2017)08-0021-02
紀海寧(19 78—),男,陜西彬縣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