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恩
在工業城附近,有一個老居民區。居民區里住的都是工業城的職工和家屬。在居民區的中心,有一條不是太寬敞的馬路,馬路兩邊有兩個車站,一邊是開往工業城的車。另一邊的相向而行,開往離這里較遠的商業區。每天早晨,這里都是忙忙碌碌趕著上班的人們。于是,有人看中了這小小的市場,街上多了幾個早點攤:熱干面、餛飩、米粉、稀飯……應有盡有。賣燒餅的、炸油條的、擺煙攤的也陸續在這里占去了一方領地。這條前后不足百米的小街,每天清晨,因此也就顯得格外熱鬧起來。而其中最獨特的風景,是街上的三個賣報人。
這三個賣報人并非是同一天到這條街上來的。最早到的,是他們當中年紀最長的,大約有六十歲。兩眼深陷,面龐消瘦。他賣的報紙種類單一,只有快報。每天,他來回于馬路兩邊的車站之間,吆喝著:“快報!快報!看快報啊!”因為那個時候,只有他一個人經營此種項目。所以,每次他都能很順利地在上班的人群還未散盡前賣掉手里所有的報紙。然而,好景不長,街上又出現了一個賣報的小伙子。
小伙子看上去二十五六。他很容易就能在人群中被認出來。不僅僅是因為他那一身一年四季都不曾換掉的迷彩裝,而且他走起路來,雙腿過份彎曲,身體也隨之左右搖擺,像只長著綠毛的鴨子。他嗓門很大,能將報上的要聞編成順口溜唱出來,有時候唱得不合章法,會引來周圍群眾的一陣哄笑。因為年輕,所以他身手敏捷。他常常乘站臺上的售票員上車查票(職工專車,所以要查票)的當兒,竄上車,吆喝兩聲,賣掉一兩份報紙。然后,趕在售票員下車前,跳下車。也有掌握不當的時候,車門快關上了,他才從門縫里鉆出來。這時,就總少不了招來司機的一頓臭罵。他的到來雖然給老頭兒的生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兩人很快就協調過來。老頭賣快報,小伙子賣晨報、都市報。小伙子車上賣,老頭車下賣。有時,兩人還能相互照應一下,生意還不錯。這種相安無事的日子過了沒多久,第三個賣報的又出現了。
這回來的,是個中年人。有點禿頂,身材干癟,聲音沙啞,毫無生氣,走路也有些拖沓。中年人的出現無疑激化了小街上賣報業的競爭。這從三個人手中齊全的報紙種類就能看出來。老頭兒從此也不甘于只在車下叫賣,顧不上年邁,也爬到車上吆喝起來。小伙子的雙腿像上了發條一樣,搖擺于人群之間。而中年人則憑借著自己敏銳的觀察力,來尋找人群中的顧客。一次在他還沒趕到他尋找的目標前,被小伙子搶了生意。兩人爭吵起來。第二天,三個賣報人雖然又相繼來到小街。但小伙子的眼角淤青,走路也搖晃得更厲害了。
隨后的日子,三個賣報人之間的競爭不再像剛開始那么激烈,大家在一種平靜的狀態下做著生意。賣報的重點也隨著新添的一個早點攤位從車站向外擴張。三個人各自按著自己的經營方式和平相處著。
如果哪一天清晨,您有興趣來看看這條忙碌的小街,您就會發現,每有一輛車經過,都會有三個賣報人分別從前、中、后三個門上去,然后再從三個門分別下來。他們其中的一個也許還會有幸得到您的惠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