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柳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在大學英語學習環境建設上,除狠抓課堂教學和校級公共外語精品課程建設以外,更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引進使用了網絡學習空間、公共外語微信平臺、朗文交互英語平臺、ITEST大學英語測試與訓練系統以及新東方在線外語教學平臺。這一系列舉措為“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學習環境構建的實證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基礎。
本課題組成員全部來自我校擁有豐富大學英語網絡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在一年多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一邊利用朗文交互英語網絡學習平臺,以大學英語教學為切入點,對本校龍子湖校區2015級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與網絡自主學習相融合,一邊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訪談做“互聯網+”大學英語學習環境構建的探索和實踐。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提出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互聯網+”大學英語學習環境三個主要構成要素,即大學英語課堂學習環境;大學英語網絡學習環境;大學英語實踐性學習環境。

N M i n i m u m M a x i m u m M e a n S t d. D e v i a t i o n S M E A N 4682.2143 4.84293.9048 0.6063 V a l i d N(l i s t w i s e) 468
通過問卷調查并使用SPSS 18.0進行數據分析得出上表,我校大學英語課堂學習環境評估總均分為3.9048,標準差為0.6063,最低分為2.2143,最高分為4.8429。按常態高于3分為我校大學英語課堂學習環境是豐富的、有多重刺激的;而低于1分為簡單的課堂英語學習環境,1至3分為理論上的中間值,我校 “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課堂學習環境是豐富的,并處于開放狀態。
第一,83.7%的學生認為朗文交互英語平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英語學習模式。使用中不太理想的情況,主要為:
(1)每個級別和單元的設置基本相似,新鮮感過后逐漸失去耐性。
(2)86.9%的學生認為Speaking和 Pronunciation部分的設置很好,但由于害羞或懶于開口,此項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因此該平臺對聽力的提高比對口語的提高作用大。
(3)平臺中的閱讀部分較簡單,部分程度較好的學生認為閱讀量不夠。
(4)網絡學習眼睛易疲勞,因此只有12.5%的較積極的學生會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
第二,網絡學習空間中課程資源和課程答疑區廣受師生歡迎,但由于學生大部分沒有電腦,在網絡學習空間上提交作業和下載資源不太方便。
第三,公共外語微信教學平臺點擊率呈下降趨勢,原因如下:
(1)趣味性低。(2)自主學習英語能力偏低。(3)互動性不強。
第四,ITEST和新東方在線外語教學平臺海量的學習資源、先進的教學理念毋庸置疑地豐富了我校大學英語網絡學習環境。
但通過課堂觀察和訪談結果,課題組發現,使用率目前尚不高。
課題組一年多來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主要有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校內選拔賽、寫作、演講比賽、考研英語助力講座;各式各樣的英語以及校園英文廣播節目。
首先,課本劇比賽深受歡迎,學生參與度極高。英語課本劇比賽是我校2017年英語文化月活動的內容之一,要求學生以所學教材為基礎,將課文改編為劇本并進行表演,通過劇本創作與表演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效結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趣味性,同時促進了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其次,這種以賽促教的實踐性教學思路不僅調動了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而且為我校選拔英語人才參加全省乃至全國的比賽做出貢獻。2016年9月,我校食品工程學院楊彥旎同學代表河南參賽并榮獲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
再次,我校考研英語輔導團隊采取針對性更強的學院定制,開放課堂,“互聯網+”的方式開展考研英語輔導工作。考研英語助力講座前不僅為考研學生免費提供新東方在線考研英語輔導課程資源,而且利用大學外語訓練與測試系統為考研學生提供多套模擬試題以及專項訓練試題供學生練習。
根據對研究結果的分析,課題組認為,當前我校“互聯網+”大學英語學習環境的構建勢在必行,但以下幾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
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量使用PPT,視頻,微課等“互聯網+”的多媒體和信息化教學手段,這造成的嚴重后果就是學生很少記筆記,喜歡用手機拍PPT;學生不喜歡動腦思考,然而眾所周知,英語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記單詞、背課文、聽寫等不停的英文輸入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這本就是“苦差事”,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改善這種“苦”,但決不能讓學生淪為“互聯網+”的奴隸。
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生外語能力的提高建立在自身學習主動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整個網絡化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聽力學習策略的培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還可以應該采用啟發式以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自身能力,使學生學會有效利用網絡環境所提供的外語學習資源和學習建議, 圍繞自我學習目標,自主地進行信息獲取,同時對自我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調節、激勵和強化, 完善自我知識體系的學習過程。
良好的網絡平臺,要求教師不僅要策劃、參與課堂,還要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的使用,對平臺的資源全面了解并合理加以整合利用,在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形成之前,還要對學習者學習策略加以引導和培養,幫助學習者盡快實現自主學習。
因此,網絡教學模式下教師角色的轉變、理念的更新很重要。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幫助他們構建有效的自主學習策略。其次,采用任務型教學法或協作教學法。第三,更加有效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有了網絡平臺的輔助,教師可以最大限度地延伸課堂教學,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發揮最大的效率。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聽說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更多的是以期末考核結果為主的,平時課堂表現為輔。在交互英語網絡學習實踐中,我們規定平臺學習的最終成績占30%記入期末考核總成績。學生完成學習環節后,其學時數、學習進度、答題正確率等客觀數據會反饋在教師管理平臺上,學生為了拿到高分,登陸平臺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但一個學期的實踐后我們發現,這種看似客觀高效反映學習質量的評價方式其實存在一定漏洞。在目前的網絡實踐教學中,一旦學生進入自主學習階段,教師基本處于“束手無策”的狀態,待自主學習結束,才能看到相關學習數據。這樣的后臺管理很難及時反映學生的學習進度或狀態,就應加入學習進度自動反饋機制和學習內容時效性限制。這樣教師在后臺可以實時看到學生學習某一知識點的進度和質量,從而判斷是否及時干預到學生的學習進程中去。
傳統教學里的教師板書,學生完成紙質作業的舉措在大學英語這一仍然重視夯實基礎的教學重點的大背景下仍然是舉足輕重和不容背棄的。“互聯網+”大學英語教學可以輔助課堂上的有效教學,但它既不能代替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也不能替代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
因此課題組認為要想解決當前大學英語課堂學習環境學生參與度底這一問題,就要首先將傳統教學與“互聯網+”教學有機結合,教師以身作則,學生積極參與。
從本研究結果來看,這些網絡產品相對封閉,所提供的網絡教學和網絡學習的界面比較死板,用戶在剛開始使用時可能富有新鮮感,但時間一長就發現機械呆板的一面。在網絡教學中,每個學生綁定一臺機器,按照程序設定進行學習,使原來教師這個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變成了系統的執行者和維護者,教學的完成大部分變成人與機器的互動。
因此課題組認為大學英語教師應該聯合網絡教學軟件設計方對外語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和資源整合,這種資源整合對師資力量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教師需要根據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學習的基礎和特點的把握,整合出適合學生不同階段學習的資源,并把自己的專業知識通過網絡化手段再現給學生。在互聯網教學平臺的基礎上資源整合而去因材施教,校方應給予適當獎勵,才有助于提高教師積極性。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訓結合一直是我校大學英語秉承的實踐教學理念。公外部分別組建英語口語、寫作和閱讀技能教師輔導團隊,團隊成員精誠團結,分工協作,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英語技能大賽,為學生搭建展示自身英語風采的平臺,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競賽選拔、培訓機制。
但課題組認為,優秀的學生在各級各類英語技能大賽上屢屢獲獎并不是我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良好的大學英語實踐性學習環境,令每一位同學愛學英語、愛說英語、愛用英語才是根本目標。那么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在網絡平臺上設置關于每次英語比賽的資源共享區和熱點討論區。學生可隨時查看大賽流程,把自己對大賽的期許和建議留言,建立討論區和同學進行討論,例如(見下表):

比賽類別 學生行為 教師行為課本劇比賽上傳優秀劇本到網絡平臺,學生互評出“十佳劇本”,該劇本不僅可以在大賽上表演呈現,也可以在自己班級表演評判、修改、回復學生留言寫作比賽每位學生都可以領略到身邊學生獲獎作品的風采,找尋自身差距,從而加強學習,還可將自己認為好的句子添加留言比賽結束后將獲獎寫作作品上傳至網絡平臺,回復學生留言演講比賽 學生模仿練習每周將一段優秀英語演講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閱讀、聽力比賽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做題,而非僅僅少量被選拔上參加比賽的同學才能做閱讀、聽力比賽試題比賽結束后將閱讀比賽內容上傳至網絡平臺,并提供答案詞匯比賽 每位同學隨時隨地都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詞匯量大比拼每月可舉行一次網上英語詞匯搶答,獲勝者給予適當獎勵
[1]谷倩.“互聯網+大學英語課堂”環境中教師的角色分析[J].亞太教育,2016(19).
[2]劉紅梅,江曉宇.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踐[J].外國語文,2015(2).
[3]王麗麗,楊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