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名
全球化是貫穿《失控的世界》一書的主題和重要線索,在本書的第一章,吉登斯首先總結了學術界關于全球化的兩種基本觀點,懷疑論者認為,全球化不會影響世界的運轉,貿易并沒有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全球化只是希望指出福利國家的自由市場主義者散布的意識形態。激進分子則
認為,全球化不僅是真實的,而且影響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全球貿易也已經不受國家邊界的限制。吉登斯基本認同激進分子的觀點,認為全球化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但是,懷疑論者和激進分子只從經濟角度討論全球化是錯誤的,作者對于全球化現象的探討時多維度、多視角的。一方面,全球化不僅是經濟全球化,而且是政治、文化、技術的多方位全球化。作者在書中的每一部分的探討都是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探討全球化的。另一方面,全球化不只是和龐大體系有關的,也不是遠離日常生活的,而是我們生活于其中的現象。在提到全球化時,我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整個世界,認為全球化是和整個世界的變遷有關,是宏觀問題的探討,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大關系,而吉登斯的獨特之處在于向我們指出,全球化并不是遠離我們日常生活的,它的影響會深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方面,是具體而非抽象的。再一方面,全球化是由結構性和具體的、歷史的因素共同推動的。經濟發展、技術和文化的傳播是推動整個世界走向全球化的共同的因素,但是,各個國家的政治、文化和歷史狀態是影響各個國家進入全球化體系的特殊因素。最后一方面,全球化是一個矛盾運動的過程,既產生推力也產生拉力。全球化是地方文化認同復興的理由,產生了國家之間和國家范圍內的新經濟區,同時,全球化并不是以公平的方式進行的,全球化會產生不公平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現為經濟發達的國家和經濟落后國家在世界貿易中取得的利益的差別,對世界影響的差別等等。總之,通過多維度考察全球化現象,作者認為,全球化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是我們現在生活環境的轉變,也是我們現在的一種生活方式。需要指出的,吉登斯在闡述全球化現象時,結合了世界各個角落的生活的多個方面的具體事例進行分析,這使得本書觀點清晰、有深度但是并不枯燥難懂。
《失控的世界》對于全球化時代下社會主題的探討也是多元化的,不僅指出了風險是全球化社會的顯著特征,還探討了全球化背景下傳統是如何被重新定義的,并比較了全球化時代的家庭與傳統的家庭的不同,最終指出民主是應對失控的世界的必然選擇。
本書的第二章重點探討了風險這一現象,作者認為,風險是與現代性分不開的,是全球化社會的顯著特征。首先,風險這個概念首先是與不確定性和可能性是分不開的,他是指在與將來可能性關系中被評價的危險程度,因此,它是與將來社會有關而必須與以工業文明特征社會向決裂的。其次,風險具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風險是現代社會財富創造的重要動力源泉之一,但也帶來了生活世界的多方面的不確定性。再次,伴隨著風險概念產生的是保險,保險是承擔風險的底線,是風險社會當中安全的基礎,是社會成員對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手段之一。最后,風險可以區分為外部的風險和被制造出來的風險。外部的風險就是來自外部的、因為傳統和自然的不變性和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被制造出來的風險是指由我們不斷發展的知識對這個世界的影響產生的風險,是指我們沒有多少歷史經驗情況下所產生的風險。在所有傳統文化中、工業社會當中直到今天,人們擔心的都是來自外部的風險,而當我們不再擔心自然對我們做了什么,而是我們對自然做了什么時,我們將會面對越來越多的被制造出來的風險,從而使得我們面臨的風險變得危機重重,危機的主要來源是不能準確界定風險造成的風險的擴張。雖然在全球化社會我們面對的風險是危機重重的,但是我們并不能消極得應對風險,在規避風險的同時應該積極冒險。
全球化社會是與現代社會和現代性分不開的,而傳統是與現代相對的重要概念,作者認為僅僅從現代性維度探討現代社會是不全面的,因為傳統和習俗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素材之一。吉登斯有關傳統的觀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所有的傳統都是被發明和不斷重新創造的。完全傳統的傳統社會是不存在的,而且傳統和習俗會因各種原因而被創造出來,這種創造活動存在于任何社會,而且傳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演化。另一方面,傳統為行為提供了不受質疑的框架,傳統的力量和權威是強大的,并沒有因為啟蒙運動的破壞而減小其影響力。再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是一個傳統終結的社會,但是傳統的終結并并不意味著傳統的消失,只是傳統更多以非傳統方式而不是傳統的方式存在。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社會是需要傳統的,但是傳統將完全可能以一種非傳統的方式受到保護,而且這種非傳統方式很可能就是它的未來。總之,傳統和習俗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東西,任何時代和社會也都會創造和發明傳統,全球化背景下對傳統的新創造則主要表現在以一種非傳統的方式使得傳統得以在與現代社會的交鋒中得到繼承。
全球化的影響不僅是宏觀的,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家庭的變革就是最重要的表現之一,是深入到每一個社會成員情感最深處的變革。在全球化背景下,家庭的變革已經超出了國界的范疇,所有地方都發生著共同的趨勢,這些趨勢通過與傳統家庭的比較顯示出來。一方面,平等關系是家庭變革的重要趨勢,主要表現為男女關系的平等和父母與子女關系的平等。傳統的家庭從一開始就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并且孩子的地位也是低下的。在現代,無論在現實生活當中還是法律上,男性和女性變得比以往更加平等了,以浪漫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取代了經濟合同式的婚姻;而父母與孩子的關系的平等一方面表現為對于生育孩子決定的慎重、對于養育孩子的期望和對于因離婚等原因造成的單親兒童的保護,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家庭關系中父母的權威建立在隱含的默契而非子女的絕對權威之上。另一方面,感情關系和親密關系正在取代以往人們生活的紐帶,性愛關系、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和友情關系會變得越來越開放和平等,體現出民主的政治價值觀,實現了情感的民主。再一方面,雖然在所有國家依然存在著各種形式的傳統家庭,但是家庭的基本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傳統家庭形式的改變是必然的,我們在試圖解決家庭變革帶來的問題時不能回到傳統,而應該在變革中尋求新的形式,情感民主就是重要選擇之一。
吉登斯認為,民主或許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主既是一種潮流,也在這種潮流中接受各種挑戰。一方面,雖然所有國家都宣稱自己是民主國家,但是民主在不同國家表現為不同層次、不同形式,而且不同國家的民主進度是不同的,在較晚實行民主制度國家轟轟烈烈開展民主運動的同時,民主在西方國家卻越來越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在一個充滿溝通的社會中,單純的從上至下的強權政治不再有效,民主始終是最好的,民主既是應對民主化挑戰的方式,也是我們應對失控的世界必然的選擇。再一方面,在民主遭遇挑戰,人們充滿對失控世界的憂慮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化民主,實現民主化的民主,這種民主是超越國界的民主,是適應于各個領域的民主。實現民主化的民主一方面需要對國家體制進行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培養公民意識,同時這種民主的孕育需要一定的土壤。
《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們的生活》是吉登斯關于現代社會反思的重要著作之一,本書運用文獻、比較等方法通過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維度考察全球化背景下的傳統、家庭和民主是如何被定義和重新創造的從而制造了許多人為的風險,揭示了我們對急劇變遷的社會深深的憂慮——失控的世界,同時吉登斯也提出了解決這一困境的方式并不是要回到傳統,而是應該在現代化中尋找答案,跨越國家的民主化的民主就是走出這一困境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