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
大漢霍光:從巔峰到終結
●公孫策
權利從來都不是好東西,那是雙刃劍。霍光最牛逼的時候,不僅政由己出,而且一度掌控者太子的廢立。可惜花無千日好,霍光死去不久,霍氏宗族卻遭到了滅頂之災。一個曾經處在風口浪尖的家族為何一下子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隨著功業越大、年齡越老,漢武帝劉徹越來越專心兩件事:擔心自己開創的偉大功業被人家“竊取”,因此加緊控制,重用很多酷吏與特務;掛心自己的生命有一天將逝去,不惜代價追求長生不老,卻一再被術士欺騙,因而變得疑神疑鬼。
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太子劉據秉性仁厚,與父親的嚴厲作風截然相反;劉據也常勸諫父親不要大動干戈征討四方,不要用嚴刑峻法統治。武帝笑著對他說:“由我來承擔艱困,由你來享受安樂,難道不好嗎?”事實上,武帝對兒子的仁厚并無不滿,可是朝中的“酷吏幫”卻不喜歡他。
另一方面,武帝寵愛一個年輕的姬妾鉤弋夫人,生皇子劉弗陵,武帝對這個幼子極為疼愛。這使得衛子夫母子的危機感加重,等到大將軍衛青逝世,皇后與太子又失去一個靠山。“酷吏幫”因為深恐將來太子即位后自己會被冷凍,于是開始設計對付太子,于是造了一場巫蠱之禍,將矛頭轉向皇后與太子。
接下去就是一場糊涂戰斗:武帝親自率軍“平亂”,而“造反”的太子劉據則兵敗逃亡,一直逃到湖縣淵今河南省境內冤,被地方官派兵圍捕,自縊在房中。
太子自殺了,武帝必須立一個新太子。鉤弋夫人生的皇子劉弗陵是當然人選,可是武帝轉念想到此子年幼,母親又年輕,因而遲疑不決。若未來鉤弋夫人娘家兄弟弄權,自己經營數十年的偉大帝國,可能因而陷入內亂。
過了幾天,武帝找了一個理由,讓人將鉤弋夫人關進宮廷監獄。鉤弋夫人最終在獄中被賜死。
武帝在處決鉤弋夫人之前,已經做了一個安排:為劉弗陵設置輔政大臣,輔佐他對抗強大諸侯挑戰皇位。
武帝相中的人選是奉車都尉、太中大夫霍光。霍光是霍去病的異母弟,也跟霍去病一樣,叫衛青一聲舅舅,算是皇室的親戚。
武帝下詔立劉弗陵為太子,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三人接受遺詔,共同輔佐幼主。又任命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相當副丞相),幾人都在武帝的病榻前受命就職。
做完接班布局,一代雄主漢武帝就“崩殂”了,8歲的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
武帝崩逝,昭帝繼位。昭帝的哥哥燕王劉旦不服氣,于是聯絡兄弟齊王劉澤,想要搞叛變。
消息傳到長安,霍光派人前往安撫,劉旦乃暫時不動。但卻引起另一位攝政大臣上官桀跟他的兒子的注意,想要利用燕王奪權。
此時,三位攝政大臣中的金日磾去世了,另外兩位以霍光為首,上官桀為次。他倆交情甚篤,之前就已結為兒女親家,霍光的女兒嫁給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生了一個女兒,年方5歲。而上官安認為,自己的女兒(也是霍光的外孫女)嫁給11歲的皇帝很適合,就積極游說霍光,可是霍光不答應,上官安于是轉向他人。
蓋長公主(皇帝的姑媽)守寡,與一個名叫丁外人的男人私通。上官安與丁外人有私交,于是游說丁外人:“我的女兒,容貌端正,若蒙長公主的幫助當上皇后,我們父子在朝廷主政,又有皇后為內援,權力將無可動搖。這件事成或不成,全看你一句話。”
丁外人被上官安打動了,積極游說蓋長公主,長公主游說皇帝,下詔封上官安的5歲女兒為婕妤(后宮第一級),來年,上官婕妤再封為上官皇后,上官安則封為桑樂侯。
當了皇帝的丈人,上官安起了野心,開始積極串聯,糾合長公主、丁外人,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再用力拉攏燕王劉旦,結成一個反霍光集團。
劉旦滿心以為這是大好機會,自己可以當皇帝了,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密使,帶著大量金銀財寶前往長安活動。并在上官桀的指點之下,上書控告霍光,說他“外出校閱廣明營軍隊,外出儀仗、規格如皇帝出巡,為所欲為,恐有‘非常’行動”。
上官桀趁霍光休假時,將燕王奏章送呈漢昭帝劉弗陵。只要等小皇帝交下查辦,他跟桑弘羊就立即逮捕霍光,并迅速處決。
第二天,霍光上朝,聽說有這件事,就留在“畫室”,不進入大殿。
昭帝問:“大將軍呢?”
左將軍上官桀回答:“因為燕王告他狀,所以不敢上殿。”
昭帝下詔:“召大將軍。”
霍光進殿,脫下官帽,叩頭請罪。
昭帝說:“將軍請戴上官帽。我知道這份奏章所言不實,你沒有罪!”
霍光說:“陛下怎么知道的呢?”
昭帝說:“你去校閱廣明營軍隊,是這兩天的事情,你調動校尉還不到十天,燕王怎么會知道?況且,將軍若真的企圖發動政變,根本不需要動員校尉。”
那一年,漢昭帝劉弗陵才14歲,說出這一番道理,令在場大臣與官員都為之驚異。
反霍光集團“文斗”失敗,決定改采“武斗”。由蓋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預備在現場伏兵,格殺霍光,然后廢昭帝,迎立燕王劉旦。
但這是他們告訴劉旦的計劃,事實上,上官安的計劃是:事成之后,殺劉旦立上官桀為帝。有人問他:“那皇后怎么辦?”上官安說:“獵狗追逐麋鹿時,哪還顧得到兔子?如果只以皇后外戚為滿足,哪天皇帝移情別戀,我們連皇帝家人都當不成了。現在可是百世難遇的大好機會,絕不能錯失!”
然而,消息走漏了,蓋長公主家的一個收租員向諫大夫杜延年告密,杜延年迅速報告霍光。霍光反應迅速:由皇帝下詔,命丞相田千秋逮捕上官父子、桑弘羊、丁外人,全部族誅,蓋長公主自盡。劉旦與臣僚、姬妾飲酒訣別,自盡而死。
霍氏的終結
漢昭帝在位十三年去世,沒有子嗣,而國不可一日無君,于是立新君的責任又落在霍光肩上。
新皇帝當然得在武帝的兒子當中選擇,霍光最后決定立昌邑王劉賀為帝。
昌邑王劉賀馬不停蹄奔到長安,接受玉璽,成為西漢第九任皇帝,尊15歲的上官皇后為皇太后。然后下令,將原來昌邑國的官吏都調到長安,有些甚至立即擢升為高官,陪著皇帝每天飲酒作樂,或到御花園搏虎斗豹,君臣一同乘上皮軒(前導車)、打起九旒(大旗)在宮內奔馳……
霍光與長安的大臣這才見識到新皇帝的“狂縱”行徑,當時還在為先皇服喪期間,霍光在吃驚失望之余,下定決心終止這個錯誤,決定罷黜這個昏君。
霍光乃率領百官,朝見上官太后,太后下令召見皇帝,當場宣布廢黜劉賀,送他回昌邑,劉賀只當了二十七天皇帝!
霍光必須趕緊再立一個新皇帝。這時候,出現了一個“皇曾孫”。
當初,武帝的太子劉據宮中有一個史良娣(良娣,地位僅次于太子妃),生了個兒子劉進,人稱“史皇孫”。劉進的兒子劉病已,稱“皇曾孫”。才生下幾個月,就因巫蠱案被收押在大鴻臚(主管皇帝事務)的邸獄,母親已問斬。
就在霍光、張安世等大臣為皇帝繼任人選大傷腦筋時,有人上書霍光,推薦劉病已。霍光認為這個人選極好:沒有娘家、沒有屬國群臣、沒有兄弟,易于控制,于是由上官太后降詔,立為天子。那一年,劉病已18歲,是為漢宣帝。
漢宣帝即位,封配偶許平君為婕妤,而霍光的妻子“顯”淵娘家姓氏不詳袁以下為方便稱她 野霍顯冶冤,一心想要將女兒霍成君嫁給劉病已當皇后。宣帝很有智慧,下詔“尋找我卑賤時遺失的一把劍”,暗示不忘舊情,立即有大臣上書,請晉封許平君為皇后,宣帝欣然批準。
可是霍顯仍然尋求每一次機會。機會終于來了,皇后許平君再次懷孕,女醫淳于衍曾經入宮為皇后看病,而淳于衍又受過霍家很多照顧。這一次皇后又召淳于衍入宮,淳于衍的丈夫要她先去拜訪霍顯,伺機為他討一個安池總管的肥缺。
淳于衍去拜訪霍顯,霍顯緊抓這個機會,摒開左右,說:“你老公的事包在我身上,可是我也有一事相求。”
淳于衍道:“夫人盡管吩咐,我無不聽命。”
霍顯說:“大將軍最寵愛小女兒霍成君,有心讓她當皇后,這件事全靠你了。”
淳于衍愕然:“我有什么力量?”
霍顯說:“女人生產,與鬼門關只隔一紙,十死一生。如今皇后即將分娩,只要你給藥時加點‘料’,神不知鬼不覺,成君就當上皇后了。如果此事因你而成功,榮華富貴無可估計,我們一同享用!”
大將軍夫人既然開了口,若是拒絕,眼前就是災禍。淳于衍只能答應:“愿意盡力。”
淳于衍將有劇毒的附子搗碎,攜入長定宮(皇后宮),將之摻入太醫搓制的藥丸,讓皇后服下。
許平君服藥之后,很快就毒發身亡。
霍成君也“乘虛而入”,被送進了皇宮。來年,就被封為皇后。但是,這也是霍氏一族的頂峰,之后可以說是急速由高峰跌落谷底。
轉折點是霍光去世,自此,漢宣帝開始親政,并且封兒子劉奭為太子,任命丙吉為太子太傅。
這件事令霍顯大為氣憤,為此拒絕吃飯,以致嘔血。她說:“那個種(劉奭)是老百姓時生的兒子,怎么有資格當太子?將來若皇后(霍成君)生了兒子,難道反而只能當個封國的王?”
于是,霍顯讓皇后女兒毒殺太子。霍成君依老娘指示行事,好幾次召喚太子到皇后宮,喂他食物。可是太子的保姆、奶媽很機警,凡皇后賜食,她們都先試吃。皇后袖中藏著毒藥,卻始終沒機會喂給太子。
太子的保姆為何如此謹慎小心,猜想有受到過警告。漢宣帝劉病對許皇后的死,心中是存在疑惑的,只不過無法證實而已。
宣帝親政以后,著手削奪霍氏家族的軍權:將霍光的三個女婿、一個姐夫、一個孫女婿由禁衛軍職務外調為郡太守或高級文職官,軍政大權轉移到張安世身上。
霍氏家族為此而恐慌,有人提出:“請太夫人(霍顯)命皇太后(上官太后)下詔,先殺了丞相與平恩侯(許皇后之父許廣漢),再換掉皇帝。”這個餿主意當然不可能實行,卻有一位寄居馬廄的人聽到馬夫閑話,提出檢舉。皇帝雖然不追究,但霍氏族人卻越加恐慌,居然真的陰謀要廢帝。
可是,此時可不比霍光在世之時,密謀不但很快泄露,廷尉的逮捕行動也很快。接下來,霍家幾位要角,有的自殺,有的砍頭或腰斬,親族數十家全部誅殺,皇后霍成君也被罷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