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峰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是積極的創造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是語言學習的引導者和管理者。英語作為我國學生的第二外語,在英語教學和學習中,特別是在獨立學院,因為各種原因,師生彼此缺乏溝通,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被忽視,往往進入到填鴨式教學模式。英語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聽、說、讀、寫能力不僅要被學生掌握,而且學生要非常的熟悉,親自付諸于實際的運用,這樣才能真正被掌握。而要掌握這些能力,完全靠老師教是教不出來的,學生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實際操練形成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2001)不僅認可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動引導作用,又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就是要堅持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p>
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指學生整個的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而出現,可以主動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并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楊小惠,2002)。學生是教學的中心,老師如何教、如何使用教材、如何運用教學手段都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展開。從哲學的角度看,內因是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內在原因,內因則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需要獲得知識和能力是學生自身的內因,成績取得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學生自身,而教師的水平和教法等對學生來說是屬于外因的不同因素。學生自身的學習都不能被任何好的老師替代。教師的作用必須要通過學生自身內在的學習而產生結果。
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往往被忽視了。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少老師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課上老師唱獨角戲,從頭講到尾,不太關注學生對老師所講的知識是否能夠接受和吸收,學生在課上只是聽講和記筆記,課堂的氛圍缺少趣味,乏味沉悶,很難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這種教學里學生作為個體獨立思考的權利也被剝奪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作用也被否定了。
具體表現在:
(1)在教學的目標上,注重的是知識,能力被忽略,特別是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被忽視。
(2)在教育的觀念上,權威是教師,而學生的主體被忽略,老師和學生間的交流和對話缺乏。
(3)在教學的方法上,單一固定的教學方法,逐漸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失去。
(4)在教材處理上,對于教材的加工處理老師缺乏個人的創造和理解,學生也缺乏理解和創造。
(5)在師生觀上,很多都是“教師至上”的理念,缺乏教學平等民主。
獨立學院非英語專業許多學生的英語基礎差,缺乏信心,自主學習意識不夠,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外時間基本不看英語。因此,只是依靠每周4個課時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想達到英語教學大綱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英語基礎較好的一些大學生,也只是把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為大學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在英語學習中,脫離語境,過分依賴母語,漢語式英語嚴重。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入,許多學生逐漸喪失了英語學習的信心,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
因為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都與重點院校的學生有很大的差別。對于大學英語的學習有畏懼情緒思想和明顯的自卑心理,而且在學習上主動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欠缺。緊張和焦慮,或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沒有自信心,這些重要因素都會影響英語課堂的交流和學習。這種時刻就需要教師用情感教育來激勵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心里困難,建立自信。情感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情、感覺、情緒、態度。Krashen(1985)認為“情感過濾是阻止語言習得者完全吸收所獲得的可理解輸入的一種心理障礙”。H.D.Brown(2002)從他本人和別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結論,“情感因素在第二語言學習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只要是失敗的外語學習都因為各種各樣的感情障礙”。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相對于被動消極的情感狀態,如果學生在積極的情感狀態中就更易習得英語,與教師、同學的交流更主動,學習更積極,更容易,更能成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就會有更高的學習效率。
如何在實際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中的積極情感因素呢?
1、認清學習現狀,明確學習目標,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在大學開學的第一節英語課,就告知學生本身英語學習的現狀和實際水平,同時讓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即便是預備級的學生除了通過期末考試拿到畢業所需要的學分這些小目標,也要有通過四級考試的大目標,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為以后學習工作提供幫助。但因為基礎薄弱,對于這些目標有些同學實現起來是有些困難的,但是并不等于不能實現。要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獨立的個性都應該被承認,而且他們的情感和權利應該得到保護。作為教師應避免對學生作出過多的負面評價,要學會接受學生,認可每個學生都是具有自身價值的獨立個體,對那些自信缺乏、怕出錯的學生,可以利用他們其他方面的特長來加強他們的自信心,幫他們提高學習自我意識。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降低學生的焦慮程度
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把焦急的心理現象減少到最小程度,使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語言習得。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良好課堂氛圍的保證,它能使學生逐漸由“要我學”的被動狀態升級到“我要學”的自覺狀態。愉悅輕松和諧的課堂課堂環境能否被建立最重要的是取決于教師的行為,也就是取決于教師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項茂英,2003)。
教師在備課時,教材不僅要備, 又要備學生,根據不同的上課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盡量去創造合適的語言學習場景,讓語言的學習具有情景化實際化和真實感。恰當的英語學習情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在盡可能真實的情景中,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激起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在學生與學生的交流中的信心,進而增強學習主體意識,主動地發揮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前備課時要注意挖掘課文中的一些情感因素,在授課時充分發揮學生在情感方面的積極性?!敖處煂滩膬热萏幚淼膬灹訉苯佑绊憣W生對教材內容的接受和加工消化狀況”(盧家楣,2001)。課堂討論的問題多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關心的話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創造良好的課堂課堂氛圍必須要建立在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基礎之上。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必須具備三個要素:(1)彼此的真誠平等。教師應以真誠的心態,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往,師生之間彼此的坦誠相待,教師不應把自己個人的主觀情感和觀點強加給學生。(2)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師應多了解每個學生,不作過于主觀定性評價,多表示理解和尊重,同時學生也因該對老師多表示理解和尊重。(3)贊賞。學生應被教師充分尊重,同時學生的意見也要被認真的傾聽,學生的內心感受也應該被重視,優點也應被欣賞并贊揚,維護學生的尊嚴和愛好(程紅紅,2013)。只有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才有可能創造有利于發揮學生潛能的課堂氛圍,提高語言教學效果。
1、精選教學內容
為了上好每一節英語課,老師都應要認真備課,潛心鉆研,按照學生的實際水平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對課文內容進行認真加工處理和剪裁。另外,舉例要深入淺出,要恰當、生動。當與學生實際現實生活有關聯的內容出現在課文中時,就可以設置相關的話題,學生集體討論有關個人、家庭、社會以及的其它與設置的有聯系的各種話題。通過討論他們所熟悉的這些話題,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
2、改進教學方法
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呢?那肯定是獨特新穎的,切合內容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傳統的“教師一人唱大戲”教學方法應被改變,固定僵化的教學模式應當被改變。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應當遵從精講多練的原則。精講多練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都積極活躍起來。老師栩栩如生的的語言和表情可以調動學生上課的興奮度,并啟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從而可以形成熱烈輕松的課堂氛圍,從而可以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名積極的參與者,最終掌握所學語言知識并能有效地運用。
3、組織學生活動和座談會
要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組織英語競賽、英語角等活動。學生通過參與到這些組織的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培養。例如,每年學院會組織英語演講,在班級里首先讓每個同學都上臺進行演講,除了可以選擇好的同學參加更高級別的比賽外,還可以鍛煉不自信同學的膽量,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依托學院開設的英語網絡自主學習教學平臺,讓學生充分使用英語網絡課程《朗文交互英語》、《新理念英語》,同時讓學生利用英語批改網進行學習,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體能動性。是在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支撐下,有豐富的媒體資源例如圖像、文字、語音等,給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便捷方式和途徑。網絡環境中的學習,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協同學習。在這一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習者可以主動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主體能動性,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依靠網絡學習資源,利用網絡教師可以創造各種有趣的和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促使他們參與學習、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出學習者的態度和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力。
不同學生的聽力水平是有高低的,因為網絡自主學習系統中有大量的視聽資料,學生可以進行跟讀、模仿等練習,從而學生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并在反復的視聽過程中最終掌握所學的語言。這種網絡課程減少了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壓力,而英語網絡學習讓他們放松了的自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其,可以帶來更為有效地學習。
充分利用網絡,加強網上的師生交流、信息共享。教師與每個班級建立了QQ群,學生可以直接在QQ群與教師或班級同學進行交流,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問題,交換學習心得,老師可以把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解答。教師會針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問題和其自身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很大程度能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主體性。
王坦(2002)認為合作學習能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同時王坦(2001)認為合作學習在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的同時,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就是權威,而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是教學中的配角。要真正的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大學里,教室和座位都是不固定的,學生上課就多了一些任意性。為了能更有效地組織進行課堂教學,筆者把班級(60左右人)分成大約6-7人為一組,每人都是小組長分別負責聽、說、讀、寫、譯、背誦、網絡學習等部分。可以課前,課后互相監督老師布置的任務。上課時學生按組坐位,可以討論老師布置的任務。這樣不僅方便了課堂管理,而且有利于組織開展學生活動,同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培養。上課前,各組組長都要按照老師布置的任務帶領小組成員作認真充分的準備,最后,組長收集整理組員的信息和成果。
學院的大學英語成績的評價方式是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60%,為提高學生學習主體能動性,相應的也應該把平時成績的評定方法更加細化,加重學生課堂內外的表現,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并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更細化的評價方式更能全面體現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因為當學生的在英語學習中的表現和進步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同時,學習的自信心也就增強了。
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一些具體的問題,筆者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改革措施進行了應對,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要得到教師的尊重和發展,教師角色要改變,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調動學生學習中的積極情感因素;通過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利用英語網絡學習和網上的師生交流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來提高學生學習主體能動性。筆者運用以上具體課堂改革措施后,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體能動性。只有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主體能動性在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真正符合現代大學生特點的教學理念才能得以落實。
[1]H.D.Brown.語言學習與語言教學的原則[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程紅紅.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J].教育探索,2013(34).
[4]盧家楣.發掘情感策略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1(06).
[5]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選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7]王坦.合作學習:原理和策略[M].北京:學院出版社,2001.
[8]茂英.情感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理論與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03).
[9]楊小惠.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初探[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