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林林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在推進文明城市建設中積極探索市民文明素質提升的有效路徑,取得明顯成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具體體現在:
(1)加強宣傳,引導市民行為。利用報刊報紙、電視廣播媒體、廣場LED屏幕、出租車電子屏幕、公交站臺及其他戶外媒介,定期播放“講文明樹新風”、“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等公益廣告,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道德模范教育”、“八禮四儀”教育活動等,讓正確的價值觀深入人心,引導市民行為向善。
(2)選樹典型,引領社會風尚。深化推薦、宣傳、學習、爭做“江都好人”活動,持之以恒地打造“江都好人”品牌。成立的“江都好人協會”在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引領了江都“人人學習好人,人人爭做好人”的社會風尚。“江都好人”影響已走出江都,成為江都創建文明城市的新名片。
(3)強化參與,帶動素質提升。組織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志愿者服務,為文明城市的創建貢獻了力量,也對普通市民參與志愿者服務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以“吳橋文化志愿者隊伍”為代表的社會志愿者組織,積極發揮作用,開展送文藝下鄉、送文化進社區等公益演出,豐富了江都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這些都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江都現象”。
對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目標要求,筆者認為,還有以下幾點需進一步改進:一是市民對提高文明素質認識程度不夠,自覺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積極性不高;二是市民文明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公共場合吸煙、車輛亂停亂放、非機動車逆行等不文明現象行為時有發生;三是教育引導市民提高文明素質的針對性不夠強,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鞏固前期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成效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市民文明素質是文明城市創建之魂,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質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一項基礎型工程。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多層次、多元化的養成教育,從根本上提高全體市民的文明素質。
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把育人立德貫穿未成年人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開展“日行一善”、“我學弟子規”等主題活動,幫助青少年群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強化江都市民素質教育培訓工程。針對江都區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普及國家及地方政策法規、文明禮儀、健康保健、心理健康、良好家風建設等知識。通過舉辦道德大講堂、我身邊的好人好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討論等方式,促進社會共識,逐步形成以國家、集體、人民利益為基礎的價值觀。以社區單位為基礎,定期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的創優評選工作。關注新市民的素質教育培訓。在城鄉一體化、統籌化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外來人口到江都定居,這部分新市民的素質參差不齊,需重點關心關注。建議借助成人學校、各類社會團體、24小時城市圖書館等資源,各企業、社區等單位或部門,定期對新市民進行教育培訓,引導他們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新市民更快更好地融入江都的生活。
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市民素質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能夠有效提升江都市民素質。
以城區主干道、路口LED屏、公園、汽車廣告、服務窗口等為主的重點部位,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比重,宣揚文明事跡、優秀家風。充分發揮報刊報紙、電視廣播媒體、室外公益廣告等傳統新聞媒體的主渠道作用,同時根據短信息、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傳播快、滲透強、覆蓋廣的特點,搶占信息傳播制高點,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新時期江都良好社會正氣,唱響知榮明恥主旋律。開展“尋找身邊好人”、“江都文明故事”等活動,挖掘“助人為樂、誠實守信、見義勇為、愛崗敬業、孝老愛親”等先進典型。鼓勵文化志愿者隊伍等社會組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創作貼近現實、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開展文藝節目巡演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市民素質的提升是長期培養的過程,不僅需要教育引導,也需要制度保障。只有建立起市民素質約束機制,才能夯實江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的根基。
開展文明公約在社區、單位、家庭的大討論活動,健全和完善成市民廣泛認可的《市民行為準則》、《市民文明公約》,以公序良俗提升社會成員的文明自覺。通過網絡輿論監督、人民群眾監督以及各職能部門的嚴格執法,有效規范和約束江都市民行為,在促使市民加強自律的同時,形成良好的他律氛圍,共同推動江都區市民素質的穩步提升。可借鑒山東交警的做法,建立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曝光臺,曝光不文明行為,宣傳正能量。強化市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建議設立社會監督平臺,聘請江都好人、熱心市民、文明志愿者,參與對江都區不文明行為的暗訪、監督和規勸活動,鼓勵市民參與文明志愿者平臺。對江都區文明事跡典型和不文明行為進行平臺錄入匯總,報區有關部門進行表彰或處罰。
建議探索市民文明誠信積分管理制度。可依據市民的志愿服務狀況、好人好事積分、交通行為狀況、誠信狀況進行管理。可以借鑒“江陰模式”,建成啟動企業信用數據庫、重點人群信用庫,實現社會征信系統全覆蓋,實行信用分類管理,建立誠信“紅黑名單”,曝光不文明、不誠信行為,由此調動市民提高文明素質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