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功
國際會計準則將會計政策定義為“在編制會計報告時,管理人員所采用的原則、基礎、法規和程序。但在使用中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用最能恰當地表明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政策。”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規定:“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會計政策選擇是會計主體有目的的行為,它既包括某項經濟業務事項初次發生時的初始會計政策選擇,也包括由于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變更原會計政策。因此,會計政策的選擇貫穿于企業從會計確認到計量、記錄、報告諸環節構成的整個會計過程。會計估計是指對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作出的判斷。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必須合理地進行會計估計,會計估計是會計核算中不可避免的重要一環。
為真實反映軌道交通企業的盈利能力、財務狀況以及城市基礎設施永續運營的隱性信用,服務于維持現金流正常運轉的戰略目標,在主要的會計政策選擇和會計估計確認上建議如下。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7號——借款費用》準則的規定,軌道交通企業集團設立獨立的建設投資子公司,由該子公司對項目貸款利息在建設期全額資本化,對一般性借款(如該子公司建設期項目貸款以外的自行借款或集團統貸統還由該子公司實際使用的借款)也要按照準則規定進行資本化,可實現以軌道交通企業多主體借款、建設投資子公司實際使用,利息支出資本化,確保建設期不錄得虧損數字。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準則的規定,對于軌道交通企業收到的資本金以外的資金,如運營補貼、財政貼息等應按照規定計入當期損益,對于資金屬性模糊難以分辨的,按照準則規定確認為當期損益。對于土地出讓金返還資金應以扣除墊付的前期拆遷支出后的凈額計入資本公積或實收資本。政府購買服務的(如向軌道交通企業購買安置房服務)應按合同約定確認服務收入和成本,不能確認為政府補貼。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規定,對于軌道交通企業投資產業鏈上游(如盾構機等施工機械、隧道管片、商品混凝土、車輛及關鍵零部件制造等)一般應作為非控股股東,采用權益法核算。在甲供材的情況下被投資企業產品用于軌道建設的,如作為控股股東則會因合并報表導致收益抵消。對于預期較長時間內難以盈利的項目(如參股高鐵、城際鐵路等),初始股權比例應控制在不具備重大影響的范圍,因其股權沒有活躍的市場報價、公允價值無法計量而采用成本法核算。
對于軌道交通企業開發的房地產應優選自持并出租的商業模式,保留房地產所有權,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準則規定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后續按照同類資產的市場價格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不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攤銷,既可充分反映地鐵沿線物業上漲的收益,又可避免計提折舊虛增成本、影響財務狀況和融資能力。
為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提升債務融資能力,軌道交通企業可適當發行永續債(含長期限含權中期票據),合理設計永續債合同條款,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財政部《金融負債與權益工具的區分及相關會計處理規定》(財會〔2014〕13號)的相關規定計入權益。
軌道交通企業應將軌道自用的土地使用權單獨計價入賬,因其為劃撥用地,沒有使用期限,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規定,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可不提折舊,既真實體現了土地使用權的穩定價值,又可避免計提折舊虛增成本、影響后續融資。對于“招拍掛”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在開發前應優先作為“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
稅法只規定了最低折舊年限,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需要依據資產使用壽命估計而來,軌道交通企業應根據行業資產預期壽命分類確定資產折舊年限,對于地鐵洞體、車站以及其他建構筑物按設計壽命100年計提折舊,對于地鐵車輛和其他機電設備按照設計壽命30年計提折舊,避免加速折舊對凈資產的損耗,以免虛增資產負債率,影響后續融資。
通過以上會計政策選擇和會計估計可更契合軌道交通永續運營的實際,能真實體現軌道交通企業的財務狀況和信用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企業融資能力,為軌道交通企業資金鏈正常運轉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