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家庭互動定律告訴我們,家庭成員的數目與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數目具有數學計算規律。也就是說,當家庭中只有夫妻兩人和一個孩子時,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也就只有三種,即夫妻關系、父子關系和母子關系。而當家庭中的成員數目擴大為四人時,即家庭成員中有夫妻兩人和兩個孩子時,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數量就增加到了六種,即夫妻關系、父子關系(一、二)、母子關系(一、二)以及兄弟姐妹關系。由于本研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家庭中的大孩,因而,在此對親子關系、同胞關系的相關研究作文獻回顧。
親子關系原為遺傳學中的用語,指親代和子代之間的生物血緣關系,在心理學中指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關系。作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關系,親子關系之間有著很強的情感聯結,它對兒童的成長、身心發展都具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且隨著兒童社會化過程的發展,親子關系也將對其人際關系的處理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從不同側面對親子關系進行了研究。
父母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而親子關系通過心理機制對兒童發生作用。從人際交往的機制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社會認同、態度影響、觀察與模仿等。首先,是對態度的影響。心理學家李帕在大量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解釋信息內化的“最小充分性模型”(Slater,E.,& Haber,J.(1996))。霍夫曼則指出,父母通過每一次紀律訓練努力擴展兒童對他人的理解。其次,社會認同與觀察模仿。模仿和認同作用與對態度的影響不同,父母經常會以獎懲的方式來強化或弱化兒童的某一行為,以此來塑造兒童正確的行為方式和社會認知。
從過去在行為遺傳學與發展心理學的管管研究中整理發現,家庭環境是影響個體人格特質或認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兒童的行為與社會發展與家庭環境有關。在一個重復緊張不斷的沖突中,神經過度刺激下的環境里,最容易導致兒童情緒適應不良的情形(Kazuhisa,N.(2000))。此外母親的管教態度及對自我角色的認同對于子女的情緒發展有關系,較開放溫和的親子互動方式,子女較少有情緒問題。在支持和鼓勵的家庭環境中,孩童的認知發展相當好;反之,會阻礙兒童的認知發展,此外良好的家庭環境能促進孩童的心理發展(DavidC,M.(2002))。
同胞關系也是由血緣關系構成的家庭關系,只是它與人們的朋輩群體關系不一樣。目前國內在同胞關系這一領域的研究還較為罕見,而相關的研究主要是來自西方心理學界。
同胞關系的形成往往會產生較為戲劇性的過程,相關研究發現,二孩的出現會給大孩帶來威脅感,以此引發親子關系的惡化,但是這一現象并不會一直持續,隨著時間的發展,大孩慢慢適應了與二孩共同生活的狀態,并且逐漸轉變原來的想法,開始尋找到與二孩共同玩耍即生活的樂趣,從此同胞關系進人了一個互動階段。(關穎,2010)。
兄弟姐妹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有積極的影響毋庸置疑,但同時也存在兄弟姐妹由于出生次第不同而形成的品德、性格等方面的差異。在國家出臺“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原本家中獨生的孩子對于再添一個弟弟或妹妹的態度,也對父母是否選擇生育二孩,如何面對兩個子女教育都提出了新的挑戰。父母不僅需要平衡與兩個孩子的關系,促進兄弟姐妹友好相處,還需要關注不同地位的孩子的心理感受,教育孩子學會彼此分享和寬容。當然,父母還要盡可能給孩子們創造和諧相處的條件,挖掘他們自我教育的潛能,讓他們在相互支撐和彼此幫助中共同成長。
[1]Slater E.,Haber J.Adolescentadjustment following divorce as a function offamilialcon fl ict[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Psychology,1996(64):920~921.
[2]Kazuhisa,N.,Jyo,T.,Kenji,T.,Hisanori,K.,Madoka I.,Kazuhiro Y.,Masatoshi T.Theinfluences offamilyenvironmenton personality traits[J].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2000(54).
[3]DavidC M.The impact ofparental attachment and supervision on fearof crime among adolescent males[J].Adolescence,2002,37(146):101~115.
[4]關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家庭代際關系的新走向[J].學習與探索,2010(1):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