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勇
校園文化活動,是當今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不僅承載了學校的教學理念和思路,更蘊含了學校的文化內涵和底蘊,是彰顯一個學校人文素養和情懷的重要載體。因此,對于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有其是校園品牌文化活動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教育系統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意見》的部署,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這條主線,突出地域特色、學校特色和學科優勢,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實踐,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持續積極開展“把青春獻給黨”主題系列活動,并不斷豐富活動內容、載體,將此次活動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力爭將其發展成為音樂學院品牌特色活動,為學院的教學發展和學院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把青春獻給黨”主題活動,自2013年開始舉辦至今已有四年的歷程,在這四年當中,從以演出形式為載體的學生年級音樂會、專場音樂會、表演校區聯合演出等形式,擴展到慰問演出、救助幫扶、勤儉節約等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音樂學院的師生在逐步探索主題活動多樣表現形式的同時,也在逐漸深化活動存在的社會價值意義。
2013年,由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發起,同戲劇影視學院、舞蹈學院三個分院聯袂打造了一場表演校區——“把青春獻給黨”迎七一大型綜合晚會,拉開了“把青春獻給黨”主題活動的序幕。演出容聲樂、器樂、朗誦、表演、舞蹈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為一體,展現了三個分院、多種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同時也體現在吉藝學子的專業素養。
2014年,在國慶65周年到來之際,音樂學院舉辦了“把青春獻給黨——喜迎新生 歡度國慶”文藝演出。演出包含器樂、聲樂、并首次加入了電子音樂制作專業學生的作品,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舞臺。在此次演出結束后,音樂學院還以此為主題開展了年級音樂會、專場音樂會;為響應中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共青團吉林省委關于大學生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暨第二十期“百校美育工程”活動的號召,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計劃派出多支志愿者小分隊。到多個社區、村鎮、小學開展演出、幫扶、支教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廣泛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提高社會服務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015年音樂學院繼續秉承活動精神,持續開展“把青春獻給黨”系列活動。除年級音樂會、專場音樂會、三下鄉志愿服務之外,還對孤兒院、社區老人院開展了幫扶慰問和關懷演出的活動。更多志愿者加入到這項活動當中來。這不僅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時也是學生們學習知識、鍛煉才干的有效途徑,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交際能力、思考能力。
2016年,音樂學院秉承著“把青春獻給黨”系列活動的理念,在以往活動的基礎上,音樂學院聯合戲劇影視學院、戲曲學院的同學,來到長春女子監獄開展慰問演出活動。演出過程中掌聲雷動,多個女犯感動落淚,增強她們對過往的懺悔,加強了改造的決心。
校園品牌文化活動是當前高校學生活動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活動通過充滿愛心的內容和積極向上的形式,能夠在同學們中引領良好的校園風氣,有助于形成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可以說品牌文化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深化學生的服務意識,以及校園文化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通過系列優秀品牌文化活動,不僅豐富學生們的課余文化生活,而且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的舞臺實踐能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實踐演出活動中,讓實踐演出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通過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圍繞“把青春獻給黨”主題舉辦系列活動,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優秀的校園品牌文化活動能夠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引導廣大師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充分發揮高校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的獨特作用,不斷提升師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自覺和精神共鳴,進一步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我們在發展品牌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不僅要注重其持續性,更要進一步深化其社會價值、文化內涵、教育意義,從而使其在今后的學院教學與學生管理中、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取得更大的作用。
[1]張國民,趙水民.簡論高校校園文化創新的本質特征[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03).
[2]楊良奇.論品牌塑造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其實施途徑[J].中國高教研究,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