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霞 何志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達沃斯論壇上發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由此“雙創”一詞開始走紅。“雙創”活動泛指我國各地的城市與企事業單位等的兩項創建工作。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我們的“雙創”工作就是培養“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乃立國之本,只有把教育做好,國家才能獲得長期的穩定與發展。在“雙創”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前教育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使人才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
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將來接觸的是我們祖國的新未來。對幼兒的教育首先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一流的教師隊伍。高素質的幼兒教師能夠為幼兒提供高質量的教學。[1]有句俗語叫“三歲看到老”,由此可見,一個人的童年如何度過能夠直接影響他將來的工作與生活,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在小時候受到什么樣的教育也會直接影響到將來能夠成為什么樣的人。因此對幼兒進行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仍然停留在比較單一的模式上,缺乏創新創業的理念,無法打破傳統模式的束縛。我們都知道幼兒教師應該是多才多藝,因此我國高職院校在對幼兒教師培養的過程中,將幼師所必須的技能通通教授,但是只是單純地停留在教的層面。[2]我們真正所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這也是符合高職院校“雙創”的工作要求的,但是單一的培養模式以及陳舊的課程內容只會延緩我們建設的步伐。
高職院校的很多教師沒有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重視起來,仍然沿用過去的教學模式。在“雙創”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不能積極地響應國家政策,這也就會從側面影響到學生創新思維的建立,并且在教師的教研過程中對教學也無法提出創新型的意見和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學的效果差強人意。
在“雙創”的大環境下,我國的各個行業到在提倡創新創業,學前教育專業也不例外。在對幼兒教師培養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首先應優化課程體系,告別陳舊的教學模式,更新課程的內容,增設專門的創新創業指導課程,以此來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并且高職院校應加大優秀教師的培養力度,提高教師的創新思維,只有提高了教師的思維高度才能培養出更高素質與能力的優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學前教育人才只有首先擁有了創新的意識,才能夠在未來的學習以及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出新的想法,為將來的教育改革事業不斷地注入新鮮的血液。
高職院校對教師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授層面,還應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設立實踐教學的平臺,讓她們夠在實際的教學中思考各類問題的解決方法。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將來是要作為教師出現在社會上的。教師應該有課堂實踐的經歷,尤其是幼兒教師。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思維不夠健全,行為能力有限并且情緒不夠穩定的幼兒,因此幼兒教師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征、行為特點、年齡性別之間的詫異以及學習能力的特點。并且經過實戰培養的幼兒教師才能夠有足夠的能力來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對學前教育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因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大多性格比較外向開朗,因此只有讓他們能夠真正放松的情況下他們才能夠讓自己的創新創造思維得以充分的發揮。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總是一副嚴肅的神情,板著臉,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腦會始終繃緊一根弦,無法讓大腦毫無顧忌地想象,并且教師的嚴肅造成一種緊張的氣氛,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是謹小慎微,生怕出錯。反之,教師如果能夠以一種和藹、平易近人的態度教學,這樣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的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培養出優秀的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總之,在“雙創”的背景下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進行創新創業培養,既有利于人才本身的個人發展又有利于我國對創新型人才培養事業的發展。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對幼兒教師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國家未來的綜合發展。我們要不斷地開拓新的方法,不斷嘗試,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1]楊運智.淺談幼師化學教學改革的改革和創新[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5):173~175.
[2]鄭忠平.幼兒教師專業化問題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