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延 飛
(1.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2.廣東省廣業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30)
源城污水處理廠尾水提標地表Ⅲ類水工程
韓 延 飛1,2
(1.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2.廣東省廣業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30)
通過曝氣生物濾池(BAF)+絮凝沉淀+超濾(UF)組合工藝各單元對源城污水處理廠尾水污染物的去除分析,從設計參數選擇、設備選型、運營期數據驗證等方面,論證了組合工藝在源城污水處理廠尾水提標至地表Ⅲ類水工程上的可行性與可靠性。
尾水提標,地表Ⅲ類水,BAF,絮凝沉淀,UF
河源源城污水處理廠地處東江一級支流新豐江流域,新豐江水質滿足地表Ⅱ類水標準。隨著地區政府對流域水環境的日益重視,要求源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尾水再經深度處理,主要指標提標至地表水Ⅲ類標準后排入附近河流。在對國內類似提標項目調研及單元處理技術論證的基礎上,結合源城污水廠尾水水質特點,該項目首次采用了曝氣生物濾池(BAF)+絮凝沉淀+超濾(UF)作為深度提標主要工藝,通過最終項目運營指標的分析,證明工藝組合可行、穩定、可靠,為該組合工藝為今后市政污水處理廠深度提標在工藝選擇上提供了有益參考。
目前源城污水處理廠運營規模為20 000 m3/d,進水主要是周邊市政生活污水和少量工業廢水,因此設計提標規模為20 000 m3/d。
提標工程進水為源城污水處理廠排放的尾水,水質可達到廣東省DB 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規定的城鎮二級污水處理廠第二時段一級排放標準及國家GB 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標準(A標準)中較嚴者。
提標后出水需在上述排放標準以及GB 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體要求三者中,取較嚴者。
進出水水質標準見表1。

表1 進出水水質表
源城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生化工藝(A/A/O微曝氧化溝工藝)已經穩定運行四年多,在系統進水水質波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生化池工藝系統出水水質始終較為穩定。出水中懸浮物(SS)的含量已經很低(10 mg/L以下),二級生化處理水中含有少量的活性污泥碎片,是二級出水水質指標CODCr,BOD5和SS的主要成分,因此尾水中CODCr,BOD5,NH3-N,SS成為提標處理的主要對象。
2.1需考慮的主要因素
1)有機物的去除。
源城污水處理廠生物處理工藝采用A/A/O微曝氧化溝處理工藝,泥齡為10 d,脫氮效率較高,可以滿足二沉池出水氨氮濃度不大于5 mg/L(冬季為8 mg/L)的要求。
根據近四年多的運行情況統計,其出水BOD5=2.0 mg/L~10 mg/L,CODCr=30 mg/L~40.0 mg/L,SS=8 mg/L~10 mg/L之間,NH3-N=2.0 mg/L~5.0 mg/L。因此,在尾水提標處理工藝中需考慮對剩余的有機物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2)堿度及氨氮的去除。
亞硝酸菌和硝酸菌屬于異養型微生物,其生理活動不需要有機營養物,在水中的有機物濃度較低的情況下活性較好。而每1 g氨氮轉化為硝酸鹽,需要耗堿度7.14 g,因此為保證尾水出水堿度采用生物處理NH3-N是最好的選擇。
3)水中懸浮物的去除。
源城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懸浮物含量低于10 mg/L,尾水提標出水要求總磷濃度低于0.2 mg/L,為保證該指標穩定達標,懸浮物濃度需低于5 mg/L,懸浮物通過普通的絮凝沉淀+精密過濾可以保證出水懸浮物低于5 mg/L。
4)TP的去除。
污水處理廠采用生物除磷+化學除磷,由于出水懸浮物的含量低于10 mg/L,很難保證出水的TP≤0.2 mg/L,因此尾水提標必須增加普通的絮凝沉淀+精密過濾的方式。
2.2曝氣生物濾池(BAF)+絮凝沉淀+超濾(UF)工藝設計
進水先通過第一級曝氣生物濾池(BAF),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分解有機物,脫氮除磷;再通過高效沉淀池+超濾(UF),進一步去除SS及TP,然后通過紫外消毒把細菌及微生物殺滅,最終達標排放。
工藝流程見圖1。

曝氣生物濾池和高效沉淀池分別采用一座五格(并聯運行)和一座兩格半地埋鋼筋混凝土結構。
1)曝氣生物濾池(BAF)。
曝氣生物濾池是一種高效能、低成本和體積小的污水處理系統,其充分借鑒了接觸氧化池和給水快濾池的設計思路,集曝氣、高濾速、截留懸浮物、定期反沖洗等特點于一體。通過在濾池中裝填一定量粒徑較小的濾料,形成附著于其表面生長的生物膜,利用池內曝氣時,高濃度生物膜量對有機物的強氧化降解能力對污水進行快速凈化。同時,NH3在有氧條件下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進一步轉化為硝酸鹽。
本工程曝氣生物濾池采用一座五格(并聯運行)結構,單格面積56 m2,單格處理流量2 500 t/d(104.17 m3/h),其余設計參數如下:
平均濾速:3.00 m/h,濾料厚度:3.2 m,水反沖強度:20 m3/(m2·h),氣反沖強度:60 m3/(m2·h),反沖洗用時:40 min/次,容積負荷:0.08 kgBOD5/(m3·d)。
設備選用6臺(5用1備)22 kW曝氣風機,3臺(2用1備)22 kW反沖洗風機。
2)高效沉淀池。
高效沉淀池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混凝劑與進水進行混凝反應,將在曝氣生物濾池單元難以去除的TP進行去除,同時對SS有較好的去除作用。
本工程高效沉淀池采用一座兩格結構,設計參數如下:
單格處理流量:10 000 t/d,沉淀區直徑:10 m,單格過濾面積:85 m2,表面負荷:4.9 m3/(m2·h),清水池容積:250 m3,反沖洗排放水池容積:392 m3。
設備選用6臺3 kW污泥泵,2臺3 kW混合攪拌機,2臺3 kW絮凝攪拌機,2臺1.5 kW污泥濃縮機。
3)超濾(UF)。
超濾是同時進行濃縮和分離大分子及膠體物質的技術。以壓力差為驅動力,液體在超濾膜表面流過時,大分子或膠體物質被截留,小分子和純水透過膜。
超濾膜的典型孔徑在0.01 μm~0.1 μm之間,對于細菌和大多數病菌、膠體、淤泥等具有極高的去除率。膜的公稱孔徑越小,去除率越高。超濾膜通常使用的材料都是高分子聚合物。
超濾是去除0.01 μm~0.1 μm之間污染物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使用超濾不但能去除所有的懸浮物,而且還能去除部分有機物。超濾產水持續保持穩定在SDI<3。
主要設計參數如下:
裝置數量:4套,設計產水量:140 m3/h/套(20 ℃),膜元件數量:52支/套,設計通量:50 L/(m2·h),回收率:≥90%,產水水質:SDI≤3,濁度:≤0.5 NTU,操作溫度:≤40 ℃,設計壓力:0.4 MPa。
2.3工藝單元去除率分析
根據工藝設計參數條件下對出水指標的計算分析,得出各工藝單元對污染物的去除率,詳見表2,表3。

表2 工藝單元去除率分析表(一)
源城污水處理廠尾水提標工程2017年5月建成調試運行,6月~8月份出水常規指標均能達到設計要求,見表4。通過三個月運行數據可見,曝氣生物濾池(BAF)+絮凝沉淀+超濾(UF)工藝系統運行穩定,按照設計進水水質計算,COD去除率達到70.85%,BOD去除率達到60%,NH3-N去除率達到90%,TP去除率達到82%,SS去除率達到60.2%。

表3 工藝單元去除率分析表(二)

表4 主要出水指標水質檢測數據表 mg/L
4.1工程造價
提標項目工程總造價1 760萬元,其中土建工程費727萬元、安裝工程費407萬元、設備購置費626萬元。
4.2運行成本
運營成本主要由電費、藥劑費、人工費用、維修費四部分組成。全年按運行365 d計算,電費87.75萬元/年,藥劑費39.42萬元/年,人工費12.6萬元/年,維修費10萬元/年,合計運行費147.77萬元/年。噸水運行成本0.205元。
通過曝氣生物濾池(BAF)+絮凝沉淀+超濾(UF)工藝在源城污水廠提標項目上的實踐檢驗,工藝系統對CODCr,NH3-N的去除率高于設計計算值10%以上,TP,SS的去除率與設計計算值相符,BOD5去除率雖較設計計算值高14.29%,但出水BOD5在地表Ⅲ類水標準范圍內,證明其工藝穩定、可靠,且經濟可行。因此,在對出水要求較高,需要達到地表水標準的流域等環境敏感區域的市政污水廠提標項目上,曝氣生物濾池(BAF)+絮凝沉淀+超濾(UF)工藝具有一定的參考和推廣意義。
[1] 楊 青,劉 琳,郭淑琴.天津雙林污水處理廠設計與Ⅳ類水排放標準改造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16,32(8):59-62.
[2] 陳小燕.呼和浩特市某污水處理擴建提標改造工程設計[J].中國給水排水,2016,32(16):42-45.
[3] 李 偉,盧東昱,陳永玲,等.北京市某污水廠基于準地表Ⅲ類水體出水標準的工程實踐[J].中國給水排水,2017,33(2):56-60.
EngineeringofYuanchengsewagetreatmentplantimprovingtailwatercriteriontoclassⅢcriteriaofsurfacewater
HanYanfei1,2
(1.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China; 2.GuangdongGuangye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dustryGroupCo.,Ltd,Guangzhou510030,China)
By using the each unit of the combined process-BAF+flocculent serrling+UF, to analyse the tail water pollutant removing of Yuancheng sewage treatment plant. Referring to design parameters selec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operation data validation, this essay argues th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improving it’s criterion of tail water to class Ⅲ criteria of surface water engineering.
improving criteria of tail water, class Ⅲ criteria of surface water,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flocculent serrling, Ultra-Filtration
1009-6825(2017)28-0117-02
2017-08-25
韓延飛(1980- ),男,在讀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
X70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