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李梅 本報特約記者 王逸
第20次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10+3)14日在菲律賓開幕。會上,中國總理李克強強調要推進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在同一天召開的第12屆東亞峰會上,李克強表示,各成員方應堅持經濟發展和政治安全合作“雙輪驅動”。
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14日稱,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呼吁,進一步推動地區一體化。中國總理李克強說,20年來10+3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領域逐步拓展,成為亞洲地區架構最完善、成果最顯著的合作機制之一,為促進東亞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中方期待本次會議進一步凝聚共識,傳遞堅定支持區域一體化、推動建設東亞經濟共同體的積極信號,造福地區國家人民,也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構建東亞經濟共同體是10+3合作的戰略目標之一,符合地區國家人民的長遠和根本利益,當前面臨天時、地利、人和的難得機遇為了推進東亞經濟共同體的建設,李克強在會上提出6條建議,包括:大力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逐步向單一市場邁進;擴大產能和投資合作,打造互利共贏的產業鏈;加強基礎設施合作,構建互聯互通網絡;深化金融合作,維護地區金融穩定;加強可持續發展合作,打造均衡包容普惠的地區發展格局;擴大人文交流合作,凝聚共同體意識。李克強還強調,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態勢,速度和效益相得益彰。李克強說,東南亞有句俗語叫“水漲荷花高”,中國人也常說“近水樓臺先得月”。中國的發展必將最早、最多地惠及周邊國家,助力東亞各國經濟發展!
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最終通過兩個成果文件——《10+3領導人關于糧食安全合作的聲明》和《關于10+3合作20周年的馬尼拉宣言》。
新加坡《海峽時報》14日稱,日本和韓國領導人也提出他們對東亞經濟一體化的設想,雖然中日韓領導人在會上對東亞經濟共同體的愿景各不相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主題:攜手并進。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東亞和東南亞必須一起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他說,地區安全是地區增長和發展的基石,朝鮮的挑釁是對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嚴重威脅。
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結束后,由東盟輪值主席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主持召開了東亞峰會。他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當前東亞地區正面臨著極其復雜的挑戰。但同時各國也迎來了機遇。杜特爾特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促進各國之間的合作將進一步推進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朝鮮半島問題是當天東亞峰會的重頭戲。與會各國領導人重申他們對執行安理會決議的承諾,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以和平方式實現半島全面、可核查和不可逆的無核化。
韓國總統文在寅在14日召開的東亞峰會上呼吁加強國際合作,和平解決朝核問題。據韓聯社報道,文在寅表示,朝鮮核導問題超越地區界限,對全世界構成威脅,在此情況下遏制朝鮮挑釁,穩控局勢非常重要。他還強調動用所有外交手段引領朝鮮邁入對話之門,最終以和平方式實現完全棄核的目標。另據韓聯社14日報道,文在寅當天還表示,韓中已就先放下“薩德”問題,正常發展兩國關系達成共識,期待下月訪華時,雙方能繞開“薩德”,共商穩健發展韓中關系大計。
日本共同社14日獲悉了東亞峰會的主席聲明草案,該草案對朝鮮開發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予以譴責。主席聲明草案稱,朝鮮正在推進包括核武器、化學武器及彈道導彈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發,要求其放棄核與導彈計劃,并要求“立即且完全遵守”聯合國安理會的相關決議。8個與會國將對朝鮮表明嚴厲態度。
韓聯社14日稱,多國領導人還在會上敦促有關當事國努力保障南海航行自由,和平解決南海爭端。文在寅強調和平解決國際糾紛和不動武維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期待中國與東盟盡早就南海行動規則達成協議。《高棉時報》稱,由于菲律賓擔任今年東盟輪值主席國,南海議題一直被管控得不錯。中國與東盟成員國的互信和合作逐漸得到改善。很多國家還希望,東亞峰會制訂應對羅興亞人危機的政策。▲
環球時報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