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世界報》11月14日文章,原題:從這里成功進入中國市場 人們一次又一次聽到,德國人抱怨在中國與當地公司相比處于不利地位。實際上,中國已經打開許多門。外國企業有很多方法可以在中國立足,尤其是眾多城市的科技園區,有時以產業為導向,這里有4個例子:
深圳——中國的硅谷 眾多知名企業在此設立總部。和硅谷一樣,深圳的新創企業也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國各城市定期舉行的中德創新合作論壇上,來自深圳的代表總會大力宣傳當地招商政策。
太倉——以德中合作為重點位于江蘇省的太倉市,距離上海市中心約50公里。這個城市獲得了國家的多個獎項。如今總共約有250家德國公司在這里創業。
杭州——馬可·波羅最喜歡的城市 據說馬可·波羅把這個城市形容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浙江大學是全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它與眾多德國大學保持著合作關系。
沈陽——異常多樣化經濟 沈陽是德國杜塞爾多夫的伙伴城市,是東北地區的文化和經濟中心。中國經濟多樣化的特色在這里得到體現,尤其化工、機械和汽車工程以及高科技三大領域較強。眾多德國和國際汽車供應商都在這里安頓了下來。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德之間的經濟關系已不再是一條通往歐洲的單行道。中國正在緩慢穩步地向德國企業開放。▲
(作者凱·盧克斯,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