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旭+李勝華
【摘要】 目的:觀察核磁共振(MRI)增強成像檢查的患者中采用親情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將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行MRI增強成像檢查的180例患者,按照檢查時間年限分成兩組,2014、2015年度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的105例患者選為對照組,2016年度采用親情護理模式的75例患者選為親情組。比較兩組檢查前后的SAS評分、SDS評分、檢查時間、一次性成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結果:護理干預后,親情組SAS、SD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親情組檢查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親情組舒適度評分及護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親情組一次性成功率(98.67%)明顯高于對照組(78.10%)(P<0.05),親情組不良反應率(5.33%)明顯低于對照組(18.10%)(P<0.05)。結論:核磁共振增強成像患者檢查中采用親情護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縮短檢查時間,降低不良反應,提高一次性檢查成功率,提高患者檢查時的舒適度和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評分,效果理想,值得臨床研究與推廣。
【關鍵詞】 親情護理模式; 核磁共振; 增強成像; 患者檢查; 應用效果觀察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family care model on patients undergoing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ethod: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180 cases undergoing enhanced MRI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nspection time,105 patients of 2014 and 2015 year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75 cases of 2016 using family nursing model were selected as the family group.The SAS score,SDS score,examination time,one-time success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examina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sed.Result: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S,SDS scores of the famil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inspection time of the famil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nursing score and comfort score of the famil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one-time success rate of the family group(98.6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10%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family group(5.3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8.10%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using the family nurs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tie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horten the examination time,reduce adverse reaction,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check,increase patient comfort and nursing service score,it has ideal effect,it is worthy of research and extension.
【Key words】 Family care mode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nhanced imaging;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Application effect observ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Panyu Hexian Memorial Hospital,Guangzhou 511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1.023
核磁共振(MRI)動態增強成像指經靜脈將造影劑注射后經血液循環分布于各靶向器官中,血液和增強組織的T1值將通過造影劑被明顯縮短,獲得高比度的圖像,數據被快速采集,對于鑒別受檢器官組織良惡性的病變有重要的診斷價值[1]。由于患者對檢查原理不清楚,加之檢查時帶來的不適感和對檢查結果的期待和害怕,均會造成患者在檢查中出現因害怕而導致不配合或者一次性檢查不成功的現象,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精神都將有一定的打擊[2]。有文獻報道指出,合理的護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適感,提高檢查成功率。基于此,本院在2016年度開展親情護理模式,首次應用于MRI增強檢查患者中,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endprint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于本院行MRI增強檢查[3],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寫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臟器出血;精神類疾病;密閉恐懼癥;MRI檢查禁忌證患者[4]。將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行MRI增強成像檢查的患者,經上述納入、排除方法篩選后,最終確定180例,其中2014、2015年度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的105例患者選為對照組,男63例,女42例,年齡38~72歲,平均(51.3±2.7)歲。2016年度的75例患者采用親情護理模式選為親情組,男39例,女36例,年齡34~68歲,平均(47.6±2.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護理人員要求 (1)儀表:要求頭發整齊不染色,不佩戴飾物(包括耳釘、耳環、戒指、項鏈、手鏈等),不涂染指甲(指甲短且邊角整齊),工作服按照醫院具體要求干凈整齊大方,不能缺少扣子,衣領高低適當;(2)體態:站、行、蹲、坐、點頭禮、鞠躬禮、開關門禮儀姿勢標準,全程微笑;(3)持物:端盤治療及持病歷夾姿勢標準不可隨意甩病例夾。
1.2.2 對照組 采用常規增強MRI掃描護理模式。
1.2.3 親情組 采用親情護理模式:(1)檢查應做好接診預約工作,預約登記,合理安排時間。檢查前指導工作:介紹檢查過程與安全性;做好皮膚試驗、詢問藥物過敏史,交代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處置方法,簽寫知情同意書,依據病情予禁飲、禁食的要求,金屬物品和電子器件應摘除,排除鐵磁性對植入性器件,緩解患者緊張心理。(2)檢查中應提供舒適的環境: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光線適宜得當,保正室內整潔和安靜。給予相應的心理疏解,情況允許時,可讓親屬陪同,緩解其心理壓力,積極配合。護士陪同盡量采取相對舒適體位,可以在頭部或腰背下墊上軟枕;可囑患者閉眼或佩戴眼罩,緩解其恐懼感;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心理變化,給予患者支持和安慰。靜脈注射時提高穿刺成功率,準確完成靜脈穿刺和注藥,如果輕度反應時,減慢注藥速度,穩定其情緒,囑深呼吸;若出現較重反應時應立即停止注藥和檢查,報告醫生及時處理。(3)檢查后健康指導:盡快將患者退出磁體,保留靜脈套管針,由家屬陪同至休息室休息30 min以上,無不適感后可拔針;鼓勵患者病情允許時多飲熱水,促進造影劑排泄。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抑郁評分采用SDS自評量表[5],20項目分成4級自評,其中53分以下為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2)焦慮評分采用SAS量表自評,其中50分以下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3)護理評分采用100分制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護理評分越高表示越滿意。(4)舒適度評分亦采用100分制,分數越高表示舒適度越高。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干預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親情組SAS、SD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檢查時間、舒適度及護理評分比較 親情組檢查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及護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一次性成功率及不良反應率 親情組一次性成功率為98.67%,高于對照組的78.10%,親情組不良反應率為5.33%,低于對照組的18.1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親情護理模式是一種全新模式,主動關懷患者,秉承著仁、德、智商、知識、態度、意志為一體的內在修養,自覺熱心服務于患者的能力,秉承以患者為中心,以關懷、關愛之心對患者實施親情式的責任制護理模式[6]。伴隨著人們對普通疾病的基礎需求升高,對精神類的要求亦隨之升高,這就使得醫院內醫護的服務模式必須緊隨時代潮流才能贏得患者的認可[7]。患者現在不僅僅要求疾病的治療,更要求優質的服務。在近期我國護理會議上強調要以患者為中心,將人文關懷能力的親情護理模式融入對患者的護理中,在提供專業護理技術基礎上,為其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護理服務[8]。醫生護士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講述和宣教,而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的心與心的溝通。從文明溫暖的問候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對待患者始終保持有禮貌的微笑,輕聲的問候和冬日里的一杯溫水這些小小的細節做起,讓來院患者感覺到滿滿的關心,就算是其只是進來問路的路人也要微笑解答,讓廣大群眾對本院都有很好的印象。對待患者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密切觀察其心理的變化,開導煩躁、焦慮的情緒,避免其發生抵觸治療的行為,鼓勵其有信心戰勝疾病。
親情護理模式應用于MRI增強成像,因行MRI增強檢查的較多患者多飽受疾病折磨,對檢查的結果既期待又擔憂,且對檢查的相關情況缺乏正確的認知,加之檢查掃描孔深、時間較長、空間相對狹小封閉等,患者極其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焦躁不安的心理;因為患者對檢查認知較少,擔心射線對身體造成傷害,認為注射造影劑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不能很好配合,影響順度,甚至拒絕不配合[9-10]。因此適當的心理疏導及其必要,本院應用親情護理模式于增強檢查中。在安排患者預約檢查時優先安排急危重癥患者以及年老、體弱、小孩及路途較遠者[11]。檢查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溝通,對檢查的必要性與安全性仔細交代,配備好檢查所需的藥械和搶救用品,對患者的疑問認真解答,滿足其合理要求,緩解緊張、恐懼心理。保持候診廳干凈整潔,配備圖書畫冊和影視播放系統,有充足的座椅和飲水設備方便患者保存貴重物品,配備帶鎖的抽柜,室溫控制18~25 ℃,濕度50%~60%,保持室內整潔和安靜,為患者備好毛毯、被單和檢查服等,防止著涼。檢查時應給予患者親情支持,保證其檢查時采用舒適體位[12]。因檢查空間狹小且檢查時間較長,可囑患者閉眼或者佩戴眼罩,安撫其緊張情緒,告知患者檢查時間較長,使其做好心理準備[13-14]。檢查結束后家屬于休息室陪同患者。對于危急重癥患者和發現危急值時,應告知接診醫生盡早發放檢查書,對于慢診患者應告知其取報告的時間、地點,必要時給予書面描述[15-16]。在患者居住地較遠或者患者不方便取報告時,可以安排快遞形式郵寄報告,記錄好患者郵寄地址與患者基本信息,切勿弄混。嚴禁在患者面前討論病情及患者隱私,疑似惡性腫瘤等不良疾病應盡量通知家屬來取報告,做好保護性醫療措施[17-18]。endprint
在我國緊張的護患關系中,影響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極大部分為護理態度,因我國醫療條件限制,護理人員大多超負荷工作,多數在一天的工作中已經無精力再去與患者溝通[19]。本院依照科學配比護理人員與患者比例,予專業護理親情化培訓,拉近護患關系,加強相互親密度和信任度。可使患者感受到親人般的照顧和關懷,使患者與護理人員的溝通更為親近,進而克服恐懼心理,降低焦慮、抑郁心理,保證心態平和,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檢查和治療。從本研究中可明顯看出,兩組行MRI檢查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親情組SAS、SD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親情組檢查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及護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親情組一次性成功率為98.67%,高于對照組的78.10%,親情組不良反應率為5.33%,低于對照組的18.1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護理模式的應用不但使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分有所增高,一次性檢查成功率有所增加,更降低了不良反應及過激行為的出現率。因此全面實施醫療護理人員的親情護理關懷能力培訓將是未來我國護理人員的學習重點。本研究結果與唐燁等[20]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對于核磁共振增強成像患者檢查中,采用親情護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縮短檢查時間、降低不良反應、提高一次性檢查成功率、提高患者檢查時的舒適度、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評分,效果理想值得臨床研究與推廣。但本文研究樣本量少,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臨床應用此資料,增加研究樣本,以明確親情護理服務模式在MRI增強成像檢查的患者中的優勢之處。
參考文獻
[1]朱素梅,孫澄玉.肝臟磁共振動態增強掃描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3):1167-1168.
[2]李便貞,趙玉英,張香云.目標管理在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的體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20(10):2784.
[3]江永堯,劉建新,黃小顏.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的MRI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6):118-120.
[4]彭建平.有關提高核磁共振檢查效果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4):107-108.
[5]梁改琴.護理干預在核磁共振增強掃描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9):90-91.
[6]陸菊珍.3.0 T磁共振腹部動態增強掃描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3):2182-2183.
[7]李翠霞,王建寧,于淑平,等.親情護理在腦出血病人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25(8):74-75.
[8]王嘯.卵巢區病變的MRI診斷及鑒別診斷[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3):80-83.
[9]劉秋雙,梁真.人文關懷在高場磁共振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13,20(11):1259-1260.
[10]鄧淑云.MRI增強掃描患者檢查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36):3389.
[11]趙帥華.112例輸卵管妊娠的病理分析與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139-140.
[12]李燕,張傳倉.人文關懷護理在高場核磁共振成像增強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9):183.
[13]王亞丹.護理干預在核磁共振增強掃描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7):165-166.
[14]王秀梅,姜艷.在核磁共振增強掃描檢查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3):150-152.
[15]杜朝暉,易宜杰,謝琳瑛,等.動態增強磁共振成像和高頻彩超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23):28-30.
[16]梅艷紅,張靜.3.0 T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病人的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3,11(3):792-793.
[17]馬一瀛.彈性成像對診斷前列腺良惡性病變的臨床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4):154.
[18]陳慧.人文關懷及心理護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檢查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2013,35(3):442-443.
[19]羅艷,溫偉波,吳雷.核磁共振檢查250例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84-85.
[20]唐燁,周俊霞.親情護理服務模式在核磁共振增強成像檢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6):17-18.
(收稿日期:2017-06-01) (本文編輯:鄧朝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