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大數據時代下的慕課教學模式與外語教學的關系,并指出了由于慕課的誕生和發展給外語教學帶來了挑戰與機遇。
關鍵詞:慕課;外語教學
一、在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大數據是趨勢,慕課是熱點,而外語則是國人追求與國際接軌必不可少的工具。大數據的發展引發了更深層次的信息化,信息化催動了慕課的誕生和發展,而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全面地整合,使其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使得這三大概念(大數據、慕課、外語)似乎又有了富有內涵的邏輯聯系。本文將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重點討論大數據與慕課的起源與作用以及它們對外語教學究竟意味著什么。主要回答三個問題:何謂大數據?何謂慕課?它們給外語教學帶來了何種挑戰和機遇?
二、大數據具有四大特征,分別為容量大(Volume)、種類多(Variety)、速度快(Velocity)、價值高(Value),俗稱4V特征(Mayer—Schsnberger,2012)。大數據的應用必須先轉化成信息,形成信息化的音、視頻資源,這些資源在教育上為慕課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三、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和大規模性。談及慕課,必然要說說教育的現傳統。眾所周知,正規學校教育的授課傳統始于夸美紐斯的教學理論,他的《大教學論》開創了在規模上(空間、時間、人員等) 有一定限制的課堂教學傳統:課堂、課本、教師、學生。課堂有黑板和桌椅;課本是經過不斷的編寫提煉而成的知識結晶,面窄且千篇一律;教師講學生聽,灌輸式授課。不少學者這樣描述傳統的課堂教學:現在的教育教學模式,包括大學在 內,是按照過去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設計的。教材千篇一律,要求學生像戰士一樣服從命令,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很弱。
而慕課是由若干個微課程組成,即在10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里,以視頻的形式,對課程內的某個知識點、難點或者是重點進行講解。由于慕課與傳統課堂不同,不但可以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走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因此慕課的受眾也會超出傳統院校的范疇。慕課代替不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但是傳統大學的運作模式將會因此受到沖擊和挑戰。在網絡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慕課作為高校教育的新大陸,目前是各大高校提高學校國際知名度,展示本校教師綜合實力,促進同行業教師交流,增加國內外學員最好的平臺。作為高校教師,積極參與慕課教學或學習,都是一個提升自己的好的機會。
慕課的理念就是大數據、大學堂、創新且全面開放。應該說,慕課的靈魂就是其理念,是其大學精神,是其在大數據時代敢于面對社會轉型的重大挑戰。盡管人們對慕課的發展前景和影響力持有不同的觀點,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慕課本身所傳遞的優質、開放、創新、自主的精神內核與人們對理想教育的追求高度契合”。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慕課的發展非常迅速。慕課由于其設計理念、傳播范圍、采用技術、適用對象以及教學目標設計的側重等不同,衍生出許多種類,且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最常見的是cMOO C,xMOOC,tMOOC等三類。
慕課,無論從其理念還是形式,都與大數據息息相關。慕課創造了一個前所未 有的網絡大學堂,由此創生了教育工作者從未領略過的數據的海洋(大規模的學習者數據、海量的資源數據、龐大的學習者行為數據等)。這些大數據以及新的方法和理念無疑會促使外語教學發生許多變化,也會帶來各種挑戰和機遇。
四、對外語教學的挑戰與機遇
慕課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為人類的學習方式帶來了新的理念和突破,以前難 以辦到或想象的情景(如大規模的學員注冊、大規模的交流平臺、大容量的課程內容和種類、無限量的網絡連接、翻轉課堂內容等)因大數據而成為了現實。在數字化時代,數據處理變得容易而快速,人們能夠在瞬間處理成千上萬的數據。但當我們談論能“說話”的數據時,我們指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還必須直面大數據帶來的挑戰并尋求發展的機遇。基于大數據的外語教學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要轉變人們在利用和分析數據時的思維方式,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轉變是,隨機采樣不再被依賴。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分析更多的數據,有時候甚至可以處理和某一外語教學現象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再依賴于隨機采樣。19 世 紀以來,當面臨大量數據時,人們一般都依賴于采樣分析。采樣分析是信息缺乏時代和信息流通受限制的模擬數據時代的產物。以前我們通常把這看成了理所當然的限制,例如,在外語教學研究上人們通常在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過程中都十分注重數據的采樣,這似乎已成了研究的定律。現在,大數據把這個定律打破了。高性能數字技術的出現讓我們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人為的限制。與局限在小數據范圍相比,使用一切數據為我們帶來了更高的精確性,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以前無法發現的細節,即大數據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樣本無法揭示的細節信息。
第二個轉變是,精確度追求不再是主要目標。研究數據如此之多,以至于我們不再熱衷于追求精確度。當測量事物的能力受限時,關注最重要的事情和獲取最精確的結果是可取的。如果在設計外語課程時我們不知道學生的確切情況(人數、背景、資源、需求等),課程設計就無法進行。但在基于大數據的外語教學中,我們應該意識到數據分析的這種內在差別。
第三個轉變 因前兩個轉變而促成,即不再熱衷于尋找因果關系。尋找因果關系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習慣,即使確定因果關系很困難而且用途不大,人類還是習慣性地尋找緣由。相反,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無需再緊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應該尋找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這會給我們提供非常新穎且有價值的觀點。
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基于大數據的外語教學同樣也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基于大數據的外語教學使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其次,基于大數據的外語教學能夠真正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基于大數據的 外語課程理念,強調的是學伴對學伴的聯結與互動的結構并以此種方式管理規模龐大的學生群體。再者,基于大數據的外語教學使新型課程設計與混合式教學成為可能。第四,基于大數據的外語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與團隊建設。
大數據時代加速了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中國的外語教 學。因此,外語教學的實踐者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迎接新挑戰,尋求更好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陳堅林,張迪.外語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建設——一項基于部分 高校信息資源建設的涮查研究 [J].外語學刊,2014(5).
[2]何立新.信息技術教學與創新思維培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梅德明.大數據時代語言生態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1).
[4]朱永生.名物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
作者簡介:曹景景,1991年3月24日出生,女,漢族,河南省洛陽市人,現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6級學科教學(英語)專業。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