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摘 要:語文教學要學生達到“自能讀書”、“自能作文”的目的,只有改變教學觀念,加強學法指導,交給學生讀寫的方法技巧,使他們自己不僅能讀書而且會讀書,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而真正達到“教師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關鍵詞:語文;閱讀;寫作;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
掌握知識的關鍵是要學生重視實踐,而閱讀是學生學習的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這種實踐活動,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掌握知識方面的主體意識和他們的能動作用,較那種“你講我記,你寫我抄,你問我答,你考我背”的毫無生氣的被動學習方法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顯著地效果。
(一)多留一個心眼,多花一分功夫。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充分運用文質兼美的范文,以提高學生的鑒別和吸收能力。就教材本身來看,絕大多數課文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用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它具有耐人尋味、令人深思的豐富內涵。這是活生生的東西,要親身去領略和感受才能獲得,如果只憑教師做概念化的講解、干巴巴地分析,還有什么味道呢?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教師的點撥和啟發,多留一個心眼,多花一分苦功,該背誦的就要背誦,該默寫的就要默寫,“處處留心皆學問”,能使自己在閱讀中有所感受,真正把握課文的思想和藝術內涵。
閱讀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學語文不光是埋頭苦讀,還得靠平時留心各種事物,多觀察、多體驗,做到四個留心:
1、留心聽人講話。聽話也是一種閱讀,是讀“有聲的語言”,現今是人機對話時代,“聽”這種能力應在課內外的實踐中培養。
2、留心勤查字典和詞典。在閱讀中遇到疑難字、生僻字就得隨時查字典和詞典,并根據上下文,對照工具書上的釋義,選出恰當的義項,學詞典上的例句,了解這個字或詞的意義、用法和限制。這樣,隨時翻檢,閱讀的范圍自熱而然就擴大了。
3、留心看課外參考書。課外參考書是學習課文的輔助讀物,不要為了想找某個答案才去隨意翻翻。
4、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結合課文的有關內容,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從切身體驗到心靈感悟,直至精神上得到熏陶,這卻是一種綜合能力培養,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二)不同文章,采用不同的讀法。
對文章的分析首先要注意文章的段落層次,能抓住中心句,歸納層意和中心思想。對不同文體的閱讀要掌握不同的方法。如說明文要了解被說明事物(對象)的本質特征,了解說明順序、掌握說明方法;記敘文要了解記敘的順序、記敘的詳略和記敘的中心。
(三)口心并用,優化閱讀過程。
閱讀中提倡口心并用,就是要把閱讀具體落實在能力上,用口讀、用腦筋去想。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強調學生應該達到六種能力:即善于使用書籍和各種參考資料的能力;快速讀寫的能力;抓住教材重點的能力;擬定學習提綱的能力;獨自完成練習、解決認識問題的能力;自我檢查的能力等。這給我們進行閱讀指導,著眼能力培養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在閱讀過程中,朗讀、吟誦比一般的瀏覽和默讀效果要好的多。朗讀和吟誦不僅能夠深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其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能得到情感的熏陶,與作者的心靈溝通,無論從興味還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至于古詩文的閱讀,更須吟誦熟記,也可以搞記憶性的默誦;對于報刊雜志上的文章則可隨意翻翻,快速瀏覽。
(四)勤于動筆,隨看隨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中要勤于動筆,自己的書可用點線勾畫等符號做標記,以幫助了解記憶、總結內容、把握警句。在反復玩味之后,可以把自己的相法、疑問和評價記下來或做成卡片,也可作讀書筆記。
二、作文的秘訣是勤而快
作文時用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實踐活動,在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寫作難度最大,檔次最高。作文有無秘訣?除了勤而快,別無它法。葉圣陶先生曾教誨說:“凡遇有需要寫作的機會,絕不放過。”因此,作文就是需要勤寫多練。勤于動筆,多寫作文,除了上語文課要認真寫好規定的作文外,平時要自覺寫日記、隨筆等。寫作的關鍵是要討論“寫什么”和“怎樣寫”兩大問題,具體地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把作文看成是一件需要做得特殊大事,而是一件極普通的寫話活動。心里想的,就是嘴上說的,也就是手上要寫的,寫就是用筆說話。
2、在動筆之前,先考慮為什么而寫?寫作決不是無中生有,必須有了意思才動手,有了需要才寫作。一種是“要我寫”,如課堂上的命題作文,考試的規定作文,教師布置的一些寫作活動等。另一種是“我要寫”,自覺地、堅持經常寫觀察日記、思想隨筆等,這對促進寫作思維訓練大有好處。
3、在寫作中抓中心是個關鍵。中心是文章的靈魂,無論寫人敘事、抒情狀物、見物思人、借事議論等都有有個明確的目的,有個明確的中心。文章要寫得像樣,還要在語言上下功夫。最基本的是用詞造句通達、流暢和規范,不用生冷怪僻的詞語,不片面追求詞藻的華麗、深奧。句子要寫完整、連貫、明白,用詞要得體;標點要嚴謹,不能隨心所欲的亂用逗號、句號,少用感情強烈的嘆號、問號、省略號等。不要亂用修辭,不恰當的比喻、夸張、擬人、反問等都有損于思想的表達。
4、好文章是靠改出來的。成文后,還要勤改,先是默念幾遍;念給自己聽,念給周圍的同學、朋友聽,有不通的句子、廢話及用詞不當的地方,大致都可以聽出來并加以改正。通過修改,使文章的結構完整起來,文從字順,使思想更臻完美。
語文學習要進行方法上的指導,掌握了讀和寫的基本方法后,也就解決了“學法”的問題。當然,怎樣學,這不光是個方法上的問題,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很多的。從學生的主觀角度來說,要搞好學習,主要靠志向、毅力、勤奮和科學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及步驟等。所以,需要教師善于研究學生心理,善于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充分發揮有利因素,努力克服不利因素,這樣學習才是一定能夠搞好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