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義
【摘 要】 在真實的活動中練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創作興趣,還可以為寫作提供豐富積累,養成學生說實話,訴真情的樸實文風。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學觀察,發現真實的生活;動起來,體驗真實的精彩;敢于寫,還原真實的靈魂。
【關鍵詞】 小學生;寫作;返璞歸真
目前有些學生一上習作課就愁眉苦臉,視作文為擋路虎,在習作的門檻前躑躅不前。在老師的一臉威嚴下,只好抓耳撓腮,搜腸刮肚,面對黑板上的命題,胡拼亂湊起來。結果,使一篇文章里出現了許多漂亮話、大話、套話,甚至還會鬧笑話。習作本應該是學生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可這樣造假的文章談何真情實感?那么如何克服學生在習作中說假話、套話的弊端,努力讓學生去說實話,訴真情呢?立足于學生的生活根本,把握學生的生活樂趣,讓學生敢于動筆,動真筆,動實筆,還原生活的真實,還原童心的真實。
一、學觀察,發現真實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沒有寫的素材,而是學生缺乏觀察的能力,所有生活中的事物沒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為他們在當時沒有意識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羅丹說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的學生恰恰不懂得如何觀察發現,那么作為教師就有必要交給學生相關的觀察技能。生活的真實蘊藏在生活的事物中,哪怕是極細微的東西,都需要學生通過細致的觀察才能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收獲,才能立足于真實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人性的折射。生活是多彩的,人性也是多棱的,既能折射出真善美,也能反映出假惡丑,甚至還會有調和的中間色彩。
我曾經給學生上過這樣一節課,內容是一個生的雞蛋和一個熟的雞蛋,在不打破蛋殼的情況下,怎樣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在課上,學生用摸、聞、看、搖聽、掂重、轉動等方式來進行區分。讓學生懂得,觀察不僅僅依靠眼睛,我們身上的各種器官都有觀察的功能,要善于利用好我們身上的觀察工具。比如,今年春天,天氣比往年要暖和,校園里的榕樹提早換新裝,我們當然不能放過這個好機會,學生一會兒在樹下轉悠,迎著陽光交流自己的觀察;一會兒跑的遠遠的,比較一排榕樹顏色的濃淡,一會兒摸摸樹干,拾起地上的葉子看一看、問一問、摸一摸。此時,他們已經不需要我去提醒他們如何進行觀察了,對于每天陪伴他們學習的榕樹,在這個春天里的認識更深。這樣學生們便學會了如何觀察,如何累積寫作素材了。
二、動起來,體驗真實的精彩
學生愛玩、愛鬧是天性所然,也正是在玩鬧中,他們才成長起來,在這一打一鬧,一哭一笑中他們學會了很多,包括他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在生活當中有許多他們想動,卻一直沒有機會動起來的時候,我就給他們創造這些動的機會。找個時間,把自己的襪子洗一洗,體會勞動的甘苦;看著大人炒菜,自己也動手煎煎雞蛋讓家長評評分;又或者拿錢到市場上自己買一樣菜。圍繞著生活讓他們動起來,增加各種體驗的機會讓學生的手腦結合起來,在動中積累,在動中感受精彩。
比如前些日子,醫院安排學生打疫苗,當學生排著隊伍來到注射疫苗的地方,這下有看頭了,學生看著那又尖又細的針頭,緊張的情緒一下就涌上來了,有的又蹦又跳靜不下來;有的緊張得緊閉著嘴,小臉煞白;有的在哇哇怪叫,希望能緩解緊張的情緒,還有的就在隊伍中竄來竄去。現場一片混亂,但不要緊,這樣的機會能有幾次?學生動起來,各種感受就隨之而來,不知不覺當中就把當時的情景印在腦海里,只要稍加點撥,又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了。
三、敢于寫,還原真實的靈魂
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為的就是使學生放膽寫,“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學生要跨越的障礙除去不會寫,還有不敢寫,許多教師在習作教學中總是不斷地警示學生:習作在考試中占的分值比較重,你們一定要寫夠多少字,一定要突出中心,一定要有優美的詞句,開頭要怎樣,結尾應如何……在改習作的時,一看學生寫得滿滿的不管寫的是什么,看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多給了分數;學生給內容戴了“高帽子”就認為“有思想”,瞅到幾則成語就認為文章生動。原本自然而然、自由自覺的活動,變得不自由、不自然。漸漸地,習作就成了學生的心靈負擔了。因為他們不知道所寫的內容能不能拿高分,老師喜不喜歡,不是把寫看作是自己心聲的表達,而是獲取分數的一種手段,這樣就失去了寫的真實意義了。我認為,學生應該從小就有自己的思想、主見,能夠對事物進行分析,哪怕是一些淺見,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思考,并愛上思考。
我在教學同學們寫作的過程中,為了讓他們能夠大膽寫作,我把寫作話題引到了我們身邊,比如說關于愛,再比如關于友情,這些都真實地存在每個人的心中,只是不經常掛著嘴邊,然而這些話題會因為某件事的出現,給大家帶來思考的機會,也帶來反映內心真實感受的機會,在這些筆下的話題,就是學生成長最真實的體現。“三八節來了,請你家中的女性長輩做一件事,并寫下你的體會。”“在你所閱讀的書籍中,哪個人物令你影響深刻,能談談嗎?”諸如此類的,能夠讓學生靜下來思考的話題,應該是學生練筆的另一種形式,畢竟生活中不僅需要動,也需要大膽。
總之,在教學中,習作應該是自由的創作形式,是學生生活的直接反映,學生是寫給自己看的,想寫啥就寫啥,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所以寫起來束縛少自然容易動筆。長期在真實的活動中練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創作興趣,還可以為寫作提供豐富積累,養成學生說實話,訴真情的樸實文風。讓其生活得真實, 表達得真實,帶領學生走向習作的春天。
【參考文獻】
[1]劉輝,田進龍.小學語文“讀”與“寫”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16期
[2]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年06期
[3]程貴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課堂充滿魁力[J].神州2014年05期
[4]尹艷宏.以精閱讀引領小學語文的進步[J].新課程(下)2014年05期
[5]龍秀清.如何實現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J].才智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