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峰
【摘 要】莫桑比克太特省位于東非大裂谷的西側,主要為中-晚元古代老變質巖區,區內變質巖主體為中高級變質巖(石榴黑云斜長片麻巖、石榴黑云斜長角閃巖)區內主要發育鈦鐵礦、金礦等。金礦的主要類型為風化淋濾型金礦,主要產于構造蝕變帶中。由于該區域研究程度較低,只有前人踏勘路線。本項目主要為國外風險勘查基金項目,通過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對于工作區的異常認識與指導下一步找礦意義重大。
【關鍵詞】莫桑比克;太特省;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意義
中圖分類號: S91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7)20-0088-002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Geochemistr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Population of
LIU Gao-feng
(Jiangx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Nanchang Jiangxi 330030,China)
【Abstract】The western province of Mozambique is located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Great Rift Valley in East Africa, mainly in the Mesozoic and Late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rock areas. The main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area are middle and high metamorphic rocks(pomegranate black plagioclase gneiss,pomegranate black Cloud oblique long amphibolite) area of the main development of ilmenite,gold and so on. The main types of gold deposits are weathering leaching type gold deposits,mainly in the structural alteration zone.As a result of the low level of research in the region,only the previous road survey.The project is mainly for foreign risk exploration fund project,through 1/5 million soil geochemical measurements,the work area for the abnormal understanding and guidance of the next step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Mozambique;Tete province;Soil geochemistry;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工作區大地構造位置屬西岡瓦納古陸南部邊緣的太特-奇帕塔地塊中的奇帕塔(Chipata)地體。奇帕塔地體西以走滑剪切帶與露西婭(Luia)地體相連,東以大型走滑斷層同東岡瓦古陸相接。太特-奇帕塔地塊經歷了格林威爾(Grenville)造山旋回(GOC) 的板塊擴張、碰撞/ 融合,羅迪尼亞(Rodinia)超大陸的形成、裂解和離散,泛非造山旋回,卡羅(Karoo)期裂谷作用以及仍然活躍的東非裂谷系統作用,發育多期次多階段的巖漿巖-構造-變形變質作用,形成了莫桑比克太特省北部重要的銅、鐵、金(銀)、鎳、鉻、鈷、鎢、鈦、鈾等多金屬成礦區(圖1)。
1 元素離散特征
預普查區1/5萬土壤地球化學參數特征表明:與維氏地殼平均值相比,區內相對富集的元素為Ti、V、Fe 、Co、Cr,相對貧化的元素為Au、Cu、Ni。全區富集程度最高的元素為Ti,約為地殼平均值的5.11倍,最高含量達9.74%,達工業品位;次為V元素,約為地殼平均值的2.20倍;Fe元素約為地殼平均值的1.59倍;Co約為地殼平均值的1.55倍、Cr元素為地殼平均值的1.50倍。
全區離散程度最高的元素為Au,約為地殼平均值的20%,次為Cu元素,約為地殼平均值的55%,Ni元素平均含量約為地殼平均值的75%。
各元素變化情況不一,非均一性特征明顯,相對富集元素的變異系數為0.28-0.35,而相對貧化元素的變異系數為0.33-0.43。說明預普查區內的富集元素具整體含量高、變化不大的特點,而貧化元素雖然整體含量低于地殼平均值,但變化大。
2 元素共生組合特征
元素“R”型聚類分析譜系圖表明,按0.5的相似水平,區內元素共生組合大致可劃分為兩組。
第1組元素為Fe、V、Ti,相似水平最高,整體相似度約0.75左右,其中Fe、V元素的相似度達0.8。
第2組元素為Cu、Co、Ni、Cr,整體相似度約0.6左右,其中Cu、Co、Ni元素的相似度接近0.8。
Au元素屬與其它元素的變化相似度最低。
3 元素的空間分布規律
各元素空間分布均呈條帶狀,具有明顯的方向性及相似性,與地質建造及構造走向基本一致。
Fe、V、Ti元素分布較為相似,整體呈北西向帶狀分布,低值區主要在預普查區的東北部、北邊突出部及中西部,高值區集中在預普查區的西邊、中南部及東邊。
Cu、Co、Ni、Cr元素分布較為相似,整體呈北西向帶狀分布,低值區主要在預普查區的東北角、北邊,高值區集中在預普查區的西邊及中部。endprint
Au元素整體北西向帶狀分布,東北部、西南部及西北部出現大面積的低值區,高值區主要分布在預普查區中部,北西向分布。
4 單元素異常特征
通過在國外風險勘查區項目對勘查區219.6km2范圍內進行的1/5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共分析Ti、V、Fe、Co、Cr、Au、Cu、Ni等8種元素,取得了一些進展,現分述如下:
調查區內Ti元素異常整體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與地質體的展布一致,高、低異常區長軸方位近平行巖層走向。低值區主要分于西南部,高含量點零星分散,高值區分布于中東部、東部。背景值23000×10-6,最大值為97356×10-6,最小值為2251×10-6,異常下限32978×10-6。
調查區內Cu元素異常整體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與地質體的展布一致,高、低異常區長軸方位近平行巖層走向。高值區小范圍分布于西中部,低值區主要分于東南部。背景區分布于中部。最大值為192.00×10-6,最小值為0.04×10-6,背景值25.76×10-6,異常下限52.58×10-6。
調查區內Au元素異常整體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與地質體的展布一致,高、低異常區長軸方位近平行巖層走向。低值區主要在分布在四周,高值區集中在中部。背景值0.84×10-9,最大值為532.00×10-9,異常下限1.58×10-9。
調查區內V元素等值線圖顯示,V元素異常整體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與地質體的展布一致,高、低異常區長軸方位近平行巖層走向。低值區主要在東部、北部,高值區主要分布在南面,北面很少。背景值197.8×10-6,最大值為778.30×10-6,異常下限330.52×10-6。
調查區內Fe、Cr、Co、Ni元素等值線分布較為相似異常呈北西—南東向帶狀分布與地質體的展布一致,高、低異常區長軸方位近平行巖層走向。異常較集中在西部及東部。Fe元素背景值7.39×10-2,最大值為24.42×10-2,異常下限10.81×10-2;Cr元素背景值124.44×10-6,最大值為2921.60×10-6,異常下限218.82×10-6;Co元素背景值27.98×10-6,最大值為91.90×10-6,異常下限42.89×10-6;Ni元素背景值43.41×10-6,最大值為288.70×10-6,異常下限80.79×10-6。
5 土壤地球化學意義及其找礦前景
調查區內開展了異常查證工作,在異常的進行了礦產檢查路線。該區域風化淋濾型褐鐵礦相對較為發育,并且區內構造破碎帶也甚為發育。并且鄰區在同樣層位及巖性特征中金礦具有較好的找礦效果,因此對于尋找風化淋濾型金礦與破碎蝕變型金礦具有很大找礦潛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