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霞
摘要:目的 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方法 將我院創傷骨科病房從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基礎護理干預模式,研究組采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將兩組護理后的效果和患者滿意率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后,對照組患者有效率為80.00%,研究組患者有效率為95.56%,研究組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可進行統計(P<0.05);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率為86.67%,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率為97.78%,研究組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可進行統計(P<0.05)。結論 將疼痛護理管理模式運用到創傷骨科病房中,可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臨床療效和服務質量、增加患者滿意率,可廣泛推廣。
關鍵詞: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創傷骨科;滿意率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101-02
骨科患者的治療過程和恢復過程較長,且會產生巨大的痛苦,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引起高血壓、惡心、嘔吐和尿潴留等并發癥[1]。疼痛感更嚴重的患者容易出現心率加快的現象,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創傷骨科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急性疼痛,若對患者采取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可使患者的疼痛得到降低或控制,有利于患者恢復健康、減少負面心理和提高生活質量[2]。我院將創傷骨科病房從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創傷骨科病房從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為骨科疾病,均無重要器官疾病,且無其他疼痛疾病。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齡16~70歲,平均年齡(49.2±4.7)歲;病史1.5~5 w,平均病史(1.4±0.7)w。研究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齡17~71歲,平均年齡(48.4±3.9)歲;病史1~4.5 w,平均病史(1.6±0.4)w。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史等基本情況無明顯差異,可進行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基礎護理干預模式,如:藥物、心理、手術治療和基礎護理等。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疼痛護理管理模式:①對護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對疼痛護理管理模式的護理質量;②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宣傳,讓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能積極配合治療;③對患者進行音樂療法、松弛療法、想象療法(轉移注意力)、按摩療法以及深呼吸等的認知治療;④改變患者的居住環境,將光線、溫度和濕度等條件調整到最合適的狀態;⑤調整患者體位,合理制動,避免患者出現水腫、出血和肌肉痙攣等癥狀,減輕患者疼痛;⑥給患者提供足夠的營養,并適當運動。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效果,對疼痛評分進行評定:顯效:1~3分,睡眠質量正常;有效:4~6分,睡眠質量一般;無效:7~10分,嚴重影響睡眠情況;有效率=顯效+有效。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評定,80<滿意≤100,60<一般滿意≤80分,不滿意:60分以下,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軟件SPSS19.0來統計本文數據,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采用%來表示發生率;組間差異可進行統計(P<0.05)。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的效果
護理后,對照組患者中顯效例數為28例,顯效率為62.22%;有效例數為8例,有效率為17.78%;無效例數為9例,無效率為20.00%;總有效例數為36例,總有效率為80.00%。研究組患者中顯效例數為40例,顯效率為88.89%;有效例數為3例,有效率為6.67%;無效例數為1例,無效率為2.22%;總有效例數為43例,總有效率為95.56%。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可進行統計(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滿意率
護理后,對照組患者中滿意的有27例,滿意率為60.00%;一般滿意的有12例,占26.67%;不滿意的患者有6例,占13.33%;總滿意例數為39例,總滿意率為86.67%。研究組患者中滿意的有36例,滿意率為80.00%;一般滿意的有8例,占17.78%;不滿意的患者有1例,占2.22%;總滿意例數為44例,總滿意率為97.78%。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可進行統計(P<0.05)。
3討論
骨科疼痛護理管理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護理概念,常規的護理模式是在患者產生疼痛時使用鎮痛劑治療,大多數患者對疼痛產生恐懼心理,因此會對鎮痛劑產生依賴,而工作人員往往不關注這點[3]。可見,增加疼痛的護理干預對骨科患者的臨床治療有重大意義,采取人性化護理,針對患者的疼痛程度來采取相應的護理等級[4]。盡量減少患者對鎮痛劑產生的依賴,提高護理效果。將所有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增加對疼痛知識的了解,提高護理質量;可邀請資深專家來進行講解,增加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后,測試每位護理人員能否采用藥物和非藥物的方法來處理患者的疼痛情況。培訓同時,護理人員還需了解各種鎮痛藥物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反應,以及藥物的禁忌癥[5]。在科室建立疼痛護理小組,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小組,待制定有效的護理模式后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定,作出相應的護理策略,按照護理策略的要求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將結果進行評定和分析[6]。總結護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并作出相應的更改,使護理方案更加有效的實行。在護理過程中,護理小組應增加與醫生的交流和討論,使對患者疼痛的評定能更加有效和深入[7]。護理人員也應增加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對疼痛的表達,有助于護理人員準確的評定。
在我院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有效率為80.00%,研究組患者有效率為95.56%,組間差異可進行統計(P<0.05);可見,給予患者疼痛護理管理模式能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高護理效果。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率為86.67%,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率為97.78%,組間差異可進行統計(P<0.05);可見,疼痛護理管理模式更加人性化,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的同時,也肯定了護理人員的工作。
綜上所述,將疼痛護理管理模式運用到創傷骨科病房中,可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臨床療效和服務質量、增加患者滿意率,可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陳麗芳,翁留寧.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4):20-22.
[2]宗美英,陳美環,侯桂玲,等.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5(2):68-69.
[3]陸韻潔.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94):318.
[4]左霞,黃燕,陳玉芳,等.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3):393-395.
[5]王琴,任麗,阿各,等.分析探討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21(10):2862-2864.
[6]萬峰格,鄒吉鋒,田靜娟,等.研究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5):178-180.
[7]郭元,趙春燕,黃秀,等.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6(7):1830-1832.
編輯/楊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