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娟 蓋海軍 王秀艷
摘要:目的 探討精神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方法 采用中文版工作倦怠問卷(CMBI)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調查358名精神科醫生及護士,對測量的結果進行總結分析。結果 有125名(34.92%)醫務人員存在職業倦怠,其中輕度倦怠79名(22.07%),中度倦怠36名(10.06%),重度倦怠10名(2.79%)。CMBI問卷的情感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降低等三個維度均與SCL-90中抑郁、焦慮因子分呈顯著正相關(r=0.131~0.411,P<0.05)。回歸分析提示,抑郁和焦慮是精神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的主要危險因素。結論 精神科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與其抑郁、焦慮情緒密切相關。
關鍵詞:精神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R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03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medical staff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Methods Chinese version of the job burnout questionnaire(CMBI)and symptom checklist(SCL-90),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investigation of 358 psychiatrists and nurses,to analyze the measurement results.Results There were 125(34.92%)staff occupation burnout,including mild burnout 79(22.07%),36(10.06%)moderate burnout,heavy burnout 10(2.79%).The CMBI questionnaire of emotional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and reduce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three dimensions were lower and SCL-90 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r=0.131~0.411,P<0.05).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s the main occupation burnout of medical staff of psychiatric risk factors.Conclusion Medical personnel occupation burnout in psychiatric department with depression,anxiety are closely related.
Key words:Psychiatry;Medical staff;Job burnout;Mental health
精神科是醫療衛生行業中的一個特殊領域,與其它臨床科室相比,精神科醫務人員更容易面臨暴力、糾紛和不理解等各種不良事件,職業的風險和醫患關系的復雜性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的壓力[1]。國外研究報道,精神科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而且對職業存在不同程度的倦怠現象[2]。近年來,國內對職業倦怠也日益關注[3-4],但少見對精神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調查和研究。本文對精神科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和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并探討了兩者之間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蘇州廣濟醫院醫院中工作在臨床一線的全體醫生、護士為研究對象,于2017年3月在醫院內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398份,收回問卷379份,有效問卷358份,有效率為94.46%。其中男75人,女283人;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32±6)歲:職稱:初級204人,中級105人,高級49人;文化程度:大專102人,本科212人,碩士以上44人。
1.2方法
本文采用橫斷面調查研究設計。于2017年3月對蘇州廣濟醫院中工作在臨床一線的全體醫生、護士發放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調查、中文版工作倦怠問卷(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CMBI)和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CMBI問卷[5]:我國學者李永鑫等參考國外相關研究編制,該問卷包括情感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降低等3個維度。其中,情感耗竭指個體的情感資源過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喪失,人格解體指個體對待服務對象負性的、冷淡的、過度疏遠的態度,個人成就感降低指個體的勝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每個維度各5個項目,采用1~7分的7級記分。各維度檢出率的臨界值分別為:情感衰竭≥25分,人格解體≥11分,成就感降低≥16分;一個維度得分高于臨界值為輕度倦怠,兩個維度高于臨界值為中度倦怠,3個維度均高于臨界值為重度倦怠。研究表明該問卷的信、效度指標良好,適用于中國文化背景。
SCL-90量表[6]:該量表共90個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其他癥狀等10個因子,其中其他因子項屬于干擾項,不具有統計意義。采用1~5分的5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者,心理問題越嚴重。endprint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輸入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進行描述性分析,采用Person相關分析研究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采用二元多因素回歸分析研究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為α=0.05。
2結果
2.1精神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的現狀
所有研究對象中,有125名存在職業倦怠,占34.92%。其中:輕度倦怠79人,占22.07%,中度倦怠36人,占10.06%,重度倦怠10人,占2.79%。CMBI問卷測評結果,見表1。
2.2精神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之間的Person相關分析
Person相關分析顯示:CMBI問卷的情感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降低等三個維度均與SCL-90中抑郁、焦慮因子分呈顯著正相關,P<0.05;而與其它因子分之間未見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P>0.05,見表2。
2.3精神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
以CMBI倦怠檢出率為因變量,以SCL-90各因子分為自變量,進行二元多因素回歸分析,取α=0.05,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有焦慮因子和抑郁因子分,見表3。
3討論
本研究中,125名(34.92%)醫務人員存在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以輕度倦怠79名(22.07%)為多,僅10名(2.79%)醫務人員被檢出有重度倦怠。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職業倦怠的情感衰竭、人格解體和成就感降低等三個維度均與抑郁、焦慮因子分呈正相關,回歸分析也提示抑郁和焦慮是精神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的主要危險因素,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醫療資源供給不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7]。在這一復雜的醫療形勢下,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現象也越來越突出[8]。尤其是精神科的醫務人員,較之與其它內科,職業倦怠的發生率更高[9-10]。本研究未與其它內科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情況進行比較,但超過30%的醫務人員被檢出存在職業倦怠,應該說發生率是比較高的。這可能是因為:①精神科工作環境相對封閉,醫務人員的社交領域也較為局限,其消極情緒難以得到宣泄,易造成醫務人員情感衰竭;②精神病患者診治合作能力較差,醫患之間難以進行充分的溝通,患者病態的思維、情感和行為使醫護人員時刻處于高度的精神緊張狀態,往往導致精神科醫務人員對患者相對冷淡、疏遠;③而精神疾病治愈率低、復發率高,且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存在誤區,精神障礙患者多不受社會和家屬重視,治療的時效性差,使得精神科醫務人員成就感不足;另外,精神科從業人員的不足,導致多數精神科醫務人員工作超負荷,可能也是造成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11]。當然,由于工作范圍的優勢,精神科醫務人員對心理健康認識較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往往也高于非精神科的醫務人員[12],因此雖然本研究中職業倦怠的檢出率較高,但重度倦怠的檢出率(2.79%)卻很低。
精神科的工作性質和特點決定了醫務人員承擔著巨大心理和工作壓力,高強度的壓力嚴重影響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如果長期帶著負性心理狀態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心理,從而漠視服務對象,影響醫療服務質量[13]。這樣既不利于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順利開展,更不能保證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注重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4]。本研究中,精神科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與抑郁、焦慮等心理健康水平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表明抑郁、焦慮情緒越重,越容易對工作產生倦怠心理,回歸分析結果也提示抑郁、焦慮是職業倦怠的重要危險因素,這與既往盧夢婕等[15]的研究結果相仿。因此,衛生管理部門要注意從源頭上逐步降低精神科醫務人員的心理與工作壓力,并不斷建立健全鼓勵激勵措施,提升工作積極性。為精神科醫務人員創造良好的職業環境,提供良好的社會和心理支持,提高社會地位;加強心理干預疏導和系統的訓練課程培訓,提高應對能力,有效釋放工作和生活壓力,促進個人健康和有效協同工作。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一是研究對象來自國內較發達地區的三級專科醫院,可能限制了結果的普遍性。之二是我們使用的標準化心理測量工具僅采用了SCL-90量表。如果能進一步開展多中心、跨地區的縱向研究,并增加如生活滿意度量表等其他心理測評量表,可以從多方面更好地認清精神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的致病和保護因素,從而增強本研究結果的普遍性、有效性和實用性。
參考文獻:
[1]盧夢婕,郭麗琳,唐國華,等.我國精神科醫生心理健康狀況的Meta分析[J].華西醫學,2014,29(8):1518-1524.
[2]McTiernan K,McDonald N.Occupational stressors,burnout and coping strategies between hospital and community psychiatric nurses in a Dublin region[J].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15,22(3):208-218.
[3]張建人,陽子光,凌輝.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職業倦怠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22(5):920-922.
[4]王伯軍,張華,曲永清,等.護士的職業倦怠與抑郁焦慮情緒[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27(4):312-313.
[5]鄒志禮,周波,黃雨蘭,等.醫務人員工作倦怠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5,24(2):169-172.
[6]付文,吳勇妹,鄭磊磊,等.體檢人群焦慮、抑郁生理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3,7(4):262-266.
[7]張興文,祝益民,劉智玲,等.老年慢性病人群健康服務的困境與應對[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6):4434-4437.
[8]楊文,趙勇,蔣守濤,等.醫生工作壓力現狀與職業倦怠的研究[J].中國康復,2006,21(6):390-391.
[9]李于林.精神科醫生職業倦怠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8):34,61.
[10]張紅衛,李雪晶.精神科醫生職業壓力、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3,13(2):163-166.
[11]石錦娟,吳強駒,張超,等.精神病專科醫院醫務人員職業倦怠現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5):689-692.
[12]張勝軍,楊程甲,郭月平,等.精神科醫師述情障礙與工作倦怠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6,30(10):770-774.
[13]Meier LL,Tschudi P,Meier CA,et al.When general practitioners don't feel appreciated by their patients: prospective effects on well-being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in a Swiss longitudinal study[J].Fam Pract,2015,32(2):181-186.
[14]林賢浩.醫務人員的總體幸福感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6):857-859,860.
[15]盧夢婕,鄢慧妤,鄒天富,等.社區醫生心理健康狀況與職業倦怠的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4):542-545.
編輯/楊倩endprint